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缓慢的启动:里根对波兰政策的形成

接替凯西任中情局局长的罗伯特·盖茨(Robert M.Gates)在冷战结束后回忆到:1981年对于美国而言可谓多事之秋——新总统上台,里根推行税制削减和国防建设立法,有人试图刺杀总统,有人试图刺杀教皇,有人试图刺杀萨达特(Mohamed Anwar el-Sadat)。以色列轰炸了奥希拉克(Osirak)的核设施并与利比亚发生冲突,两伊战争也揭开序幕,等等。但任何外交事件都不及波兰危机那样耗费了美国政府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从里根就任到圣诞节,这件事情一直是美国外交的主题。任何外交事件也都不及波兰危机那样对未来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1]

戒严令引发的愤怒渐渐淡去,随着从驻外使馆、情报部门和以色列等盟国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冷静下来的里根政府开始着手集中讨论、制定对波政策。然而这一政策的形成过程却充满了分歧:黑格领导的国务院始终反对强硬派主张的严厉制裁和无视盟友态度的单边政策,派普斯和凯西等人主张以对波兰和苏联展开全方面的攻势并对波实行隐蔽行动保证团结工会的生存,布什却对凯西和里根中意的隐蔽行动持悲观态度,商务部对经济制裁政策困难带来的后果忧心忡忡,舒尔茨则希望从两个对立的立场中寻求一个务实的外交路线……

里根消极却正面的性格让他成为一个很能带动情绪的优秀演员,但在面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与难以预料的局势时,他所构想的充满新保守主义色彩的战略实际上很难付诸实践。同时为了平衡各个部门之间的主张和利益纠葛(当然这也和他的任人唯亲和选前承诺有关),里根的政策有时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另一方面,中情局一开始对波兰的隐蔽行动并不重视,以至于在1982年上半年之前没有对波兰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2] 因此,里根那充满豪言壮语又自相矛盾的“自由民主大战略”和中情局主导的瞻前顾后的隐蔽行动在一片嘈杂声中缓缓启动。

纵观里根在1980年代的总体战略,隐蔽行动始终服务于他对波兰政府提出的三个要求:解除戒严令、释放被捕的反对派、重启与团结工会和教会的谈判。而另一方面,美国对波兰的经济制裁、外交接触和国内势力的协调等政策也为隐蔽行动的效果营造了充分有利的环境。

[1] Robert M.Gates, From the Shadows ,p.239.

[2] 根据盖茨的回忆,他认为在1982年下半年之前中情局没有开展真正的工作。直到克拉克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后,他才询问凯西是否能够对团结工会进行“温和的支持”以迫使波兰政府改变国内政策。但即便是9月初凯西和克拉克就此事进行讨论之后,凯西本人也没有对隐蔽行动多做关注。Robert M.Gates, From the Shadows ,p.238. Z0xZnpXGp4F7xQ6jJoUBsjCYsCwqrGzy18xjNrdnhI32icsOfO8H3cPdZ3ce7q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