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移民、定居与开发的叙事(1930—1939)

这一时期电影的典型代表是《萨布拉》( Sabra )、《应许之地》( Land of Promise )、《这是土地》( This is the Land ),这些电影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侧重点描述了犹太移民的生活,包括建立集体农场、集体生活和生产。早期电影人也制作了一些纪录片和新闻短片,描述当地犹太人抵抗阿拉伯人的场景。这个时期的电影拍摄手法几近“原始”,即很多都是通过独立的随拍逐渐演变成纪录片、宣传片和新闻短片的,这些作品均由当地的犹太复国主义机构委托制作、拍摄和资助。

当时的电影制作者不仅记录了犹太复国主义者为复国做出的努力,而且也认同这种努力,并认为自己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怀着钦佩的心情展示了这片土地的风景、《圣经》中记载的古物、城镇和乡村的定居点,尤其强调了土地的建设。这些电影通过程式化的对话、称颂和激情的叙述赞扬了犹太复国主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电影记录了一个复杂但又十分关键的时期,即犹太复国主义的集体理念从理想变为现实的一个过程。最初,在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过程中,集体农场是一个试验场,到了1936 年,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了大约 50 个成功的犹太集体农场。电影对集体农场的描述反映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对集体理念的重视。

《萨布拉》是一部经典的希伯来语电影。影片的情节发生在 1882年,描述了来自俄国的犹太复国主义先驱们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农业公社的第一次尝试。一群犹太移民在向阿拉伯人购买土地后,在一个阿拉伯村庄附近定居。由于土地贫瘠、劳动强度大、人民普遍贫困,移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尤其是该地区遭遇旱灾时,当地的阿拉伯人在酋长的煽动下指责犹太人施展黑魔法导致干旱,并袭击了找到水源的犹太人。但当阿拉伯人得知是酋长本人封锁了水源之后便停止了对犹太人的袭扰。影片的结尾,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相处和睦。

《应许之地》起初的拍摄计划是一部非纪录片,但最终变成了一部颂扬犹太复国主义事业成就的短纪录片。该片在巴勒斯坦全境拍摄,试图展现犹太复国主义者为复国做出的努力和参与其中的各个团体的面貌,以及该地区不同群体的不同生活方式。这部电影介绍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宗教习俗(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和他们的宗教仪式、各种形式的定居点(城市、集体农场、阿拉伯村庄)、不同的生产部门(农业、工业、贸易)、人们的休闲活动以及体育运动。影片借助流畅而精致的电影语言,成功地描绘出犹太复国主义者在以色列土地上的事业——展现了基布兹居民与城市居民、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宗教人士与世俗居民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这是土地》是一部关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定居的纪录片,描述了 1880 年到 1930 年年初其中一个定居点的故事。影片通过聚焦这一时期的中心事件展现了犹太复国主义的进程:第一批先驱者到达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贝尔福宣言》发布等。这部电影用大量的篇幅记录了这个国家的建设和城乡的生产活动:铺设道路,建造房屋,铺设水电等基础设施,在耶路撒冷建立希伯来大学,在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和海法的商业圈生活,等等。影片的一部分介绍了集体农场的两个少先队员,他们抱怨新移民不愿在集体农场定居,并呼吁旁观者离开“颓废”的城市,加入集体农场。

在耶路撒冷建立希伯来大学时的场景 刘蔚然 摄

这三部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在歌颂集体农场,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田间劳作、与牲畜一起工作的场景暗示了集体农场生活的艰苦,展现了犹太人驯服荒野并将其变成肥沃家园的过程。不同生产部门的共同展示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多样化、发达的农业经济,与集体农庄创始人要求经济独立的愿望相呼应。以色列集体农场的希伯来歌曲和民间舞蹈暗示着一种新的地方文化已经产生,这些新文化的产生对当时的集体农场有着重要意义。

这些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圣经》中犹太人祖先前往应许之地的场景:新移民开始了一段旅程,他们到达这片土地,希望在恶劣的环境中定居和生存;他们谈判购买土地,并试图与该国居民达成和平协议。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一过程表明了犹太人与土地的深厚联系以及世代相传的传统。电影通过展示广阔的视野和富裕的集体农场,表现出一些具体现实和象征意义。集体农场成员们一起工作、一起回家的镜头意味着团结、力量、毅力。

这一时期电影中的集体农场极具吸引力,呈现出一种人类渐进的自然循环:耕作、播种、开花、收获、休息……除此之外,水的主题经常出现在集体农场的场景中——灌溉渠、洒水器、水塔以及人们饮水和洗漱的地方——这有助于强化生命、活力、自然循环和生育的主题。集体农场相当重视希伯来歌曲和舞蹈,因为它们传达了希伯来语语言和文化复兴的思想,体现出集体农场除了物质进步之外还重视文化和精神活动。舞蹈和歌曲可能被视为土地的神秘表达,是对正统派犹太教仪式的一种世俗替代。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拓荒者和集体农场的形象服务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尤其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工人运动。在没有电视的时代,电影是连接以色列和其他地方公众的一种主要媒体形式,也是犹太复国主义者争取同情、支持和财政捐助的重要工具。开拓集体农场定居点被认为是整个犹太人生活中的一场“革命”,它象征着犹太人摆脱了犹太社区生活,在以色列土地上建立了新的身份。

《应许之地》的叙事和镜头更是表现了救赎和构建新身份的主题。将新移民和拓荒者的镜头放置在一起,这种技术在二元对立之间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的过渡:从旧的到新的,从流散的犹太人到新的犹太人,从贸易到生产性农业劳动,从传统到现代。“现代”的标志是先进的机器:一台手提钻、一台液压钻机和水泵、一台推土机、一台犁、一台喷雾器,以及灌溉渠和电缆。这与电影开头展示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原始”工作方法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转变在服装方面也很明显。“散居者”的服装一般为海法港移民的裙子、西装、鸭舌帽、圆眼镜,与拓荒者当地的“正宗”服装(卡其色衣服、短裤、汗衫和笨重的工作鞋)形成对比。拓荒者的服装强调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所提倡的“生产力”理念,为了回归故土,犹太人必须回归一般的体力劳动,从而掌握个人和集体的命运。集体农场象征着犹太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理想:新犹太人将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这种社会主义理想还包括回归、救赎和振兴土地,加强各移民之间的团结,强调合作、志愿服务和完成国家任务等价值观。

这些电影把集体农场与具体的现实拉开了距离,还把集体农场夸张地描绘成一个浪漫的田园实体。当镜头从城市过渡到农村(集体农场)时,背景音乐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快节奏变为轻快的田园音乐,这让集体农场呈现出和谐、祥和、平静和完美的景象,让观众认为集体农场是一个无限富饶的地方,这里有广阔的土地、温驯的动物、潺潺的流水……这些场景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因为当时的集体农庄无论是劳动力、生产资料,还是资本都极度短缺。 kzTKWKb0l57XS6kV4eDZgvpzow9yhny2Nol80MBEcrL0YmdBUKdx5dqytomqCD9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