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辑前言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位于今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北大楼西北,1972年4月在校园防空洞建设中发现,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组在南京博物院考古组的许可下随即对之进行了发掘。发掘清理工作主要由蒋赞初先生负责,学校行政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及尚未分配具体工作的历史系新任教师参与。出土资料的整理工作由蒋赞初先生负责,发掘简报《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刊于《文物》1973年第4期(以下简称“《简报》”)。文物入藏南京大学历史系文物资料室,今由南京大学博物馆收藏管理。

该墓从发掘清理到《简报》的刊出,仅历时一年,因此《简报》未能按考古发掘简报体例的要求绘制器物线图;虽然随《简报》刊出的器物照片较多,但因受当时摄影、排印技术所限,器物的质地、颜色、纹饰及其他细节未能明晰地显示出来,是为遗憾。

《简报》刊发前后,正值南京大学历史系创立考古专业,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为配合专业教育,历史系成立了文物资料室,收藏并保管自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积累起来的各类文物资料。该墓出土的资料转入文物资料室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复和整理。1975年,这项工作基本完成,除残碎严重无法修复且难辨器形的遗物外,其他都给予了编号,冠以“75”,起自75-598,讫于75-661,共计64件(组),该号本书称为“器物登记号”。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以历史系文物资料室为基础成立了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对馆藏文物进行统一登账,编定总账序号,该墓出土的文物编号起自8041,讫于8104,与器物登记号所示一致,计64件(组),该号本书称为“藏品登录号”。器物登记号、藏品登录号均不含下级编号,故现存文物数量在70件(组)以上。

为便于与《简报》对读,编辑本书时,叙述顺序原则上与《简报》及器物登记号、藏品登录号保持一致,仅部分作了调整。数次整理中,对每件文物的尺寸重新进行了测量,部分数据与《简报》略有差异,使用时请以本书为准。

关于该墓墓主的具体名讳,虽然目前还有不同意见,但墓葬作为东晋前期的帝陵是学界的共识。因此自资料刊布以来,该墓受到了中外魏晋南北朝考古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然而,由于资料发表较早,许多细节尚难以明了。在南京大学博物馆与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的合作下,在该墓发掘50周年、南京大学考古学科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此书,将墓葬的发掘过程及现存的出土文物以考古报告的形式悉数公布,以期为六朝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以及中国陵寝制度的研究提供可信的资料。

该墓发掘完成至今50年,其间,出土文物历经数次迁移,部分文物,尤其是未经修复的残件混入其他器物组甚至损失的情况在所难免,原始发掘记录亦已散失,因此,本书可能称不上是正式的考古报告。但是,这次整理,我们严格按照撰写考古报告的基本规范,对遗物进行了重新测量,绘制了器物线图,并请发掘主持人蒋赞初先生口述发掘历史,这一切均旨在为学界提供更加可靠的资料与信息。然因编者能力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本书附篇收录了相关文稿5篇。一、《简报》,全文收录《简报》文字,但省略其中附图,并将原尾注改为页下注。二、《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整理札记》,收录编辑本书时整理者的一些心得。为不影响读者的自主判断,这些见解大多未纳入资料报告的相关处和结语中,单独列出,以供参考。三、《蒋赞初先生回忆北园东晋墓的发掘》,部分弥补了原始发掘资料散失的遗憾。四和五收录了迄今所见探讨该墓墓主人身份的两篇专文,以供读者参考。 u0bj2SQequk4yLifebi4VNpeHXI0pPu56+eS2TbpeorlH55ILlvmDpO8S4KJ2h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