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结语

通过对该墓不同规格、纹饰的长方形墓砖的使用,主室、侧室墓壁厚度的差异以及设祭场所前后变化与部分遗物的分析,笔者认为,该墓的初始形制并不包括侧室,而是一座近方形的大型砖室墓。侧室是在主室墓主入葬一段时间后,为葬入第三者加砌的。主墓室因左右跨度大,参照南京地区六朝早期墓例,推测是穹窿顶。侧室是为葬入单棺加砌的,空间狭窄,应为券顶。

正因为侧室是为葬入第三者加砌的,因此,除因盗扰混入的少量南朝特征明显的器物外,该墓出土的随葬器物,尤其是形制特征演变敏感的青瓷器具,基本上可以分出两组。甲组是仍具江南地区西晋以来典型装饰风格的器物,以器物肩部装饰上下弦纹或联珠纹,间饰网格纹,带状纹饰之间贴塑铺首者最具时代特征。这类风格器具的使用,可一直延续至东晋前期。乙组是进入东晋以后逐渐普及开来的器物,器形整体比例增高,下腹部略有内收,盘口口径增大,肩颈部装饰消失,部分器物出现褐斑点彩等。东晋立国103年,基于政治、社会的发展进程及物质文化形态的演变,可以东晋简文帝在位时期(371-372)为界,将东晋分为前后两期。那么,该墓可断为东晋前期墓葬。物质文化形态的演变往往更加敏感,基于迄今所见东晋陶瓷器的演变轨迹,甲组偏前期早段,乙组偏前期晚段,反映了主室墓主与侧室墓主入葬的时间差。尤其是甬道两道门槽之间设祭场所残留的器物群,既有甲组器物,又有乙组器物,可见在葬入侧室的第三者后的最后设祭,既利用了前期入葬的旧器物,也增加了后期入葬时的新器物。

经半个世纪以上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六朝都城建康地区周围的墓葬等级问题已基本清晰,无须在此赘言。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关于其墓主,虽然有东晋元、明、成、哀四帝之一,元、明、成三帝之一,元帝(建平陵)、成帝(兴平陵)等不同意见,但墓葬作为东晋前期的帝陵,自发掘以来就是学界的共识,其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甬道内设置两道墓门。

基于目前较多的墓例,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幕府山南京汽轮电机厂东晋墓 、富贵山东晋墓 ,甬道内均设置两道木门。南朝尤其是齐、梁时期的帝陵,也无一例外甬道中设置两道门,只是木门换成了石门。东晋时期甬道内设置一道木门的墓葬,墓主有宗室成员,也有世家大族,南朝时甬道内设置一道石门的,墓主通常都是宗室成员。

关于东晋诸帝的葬地,唐人许嵩在《建康实录》卷八《穆皇帝》的最后作了总结:“案,晋十一帝,有十陵,元、明、成、哀四陵在鸡笼山之阳,阴葬不起坟。康、简文、(孝)武、安、恭五陵在钟山之阳,亦不起坟。惟孝宗一陵,在幕府山,起坟也。” 许嵩是意识到了穆帝永平陵与其他诸陵在葬地、葬制上的不同,特意在此加上案语的。

鸡笼山诸陵,是元帝建平陵、明帝武平陵、成帝兴平陵和哀帝安平陵。元、明、成三帝是嫡长子继位,成帝长子哀帝在经历了康帝、穆帝两代后继位,成为“中兴正统”,葬入鸡笼山陵区。

《建康实录》叙晋元帝建平陵称“在今县北九里鸡笼山阳”,明帝武平陵“在县城北九里鸡笼山阳,与元帝同”,成帝兴平陵“在县北七里鸡笼山阳,与元帝同处”,哀帝安平陵“在县北九里鸡笼山之阳,元帝同处” 。这里所说的“县”,是指唐上元县。明帝武平陵、成帝兴平陵、哀帝安平陵既然均“与元帝同处”,那么,叙述成帝兴平陵时所说的“七里”应该是“九里”之误。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江南道一》叙述元、明、成、哀四帝陵均在上元县“北六里鸡笼山南” ,可见四陵同在一处,举目可望。

仔细梳理两晋时期后妃祔葬祔庙的文献资料后发现,两晋后妃祔葬祔庙虽然存在各种情况,差异较大,但基本能看出其制度性规定,即追赠的皇后大多祔葬入庙,而追赠的嫔妃则不具有与皇帝祔葬、入庙配食的资格。

然而,成帝时的宫中贵人、生下哀帝和废帝海西公两位王子的周氏的情况非常特殊。作为“中兴正统”的哀帝继位后,诏有司议论周氏的位号。权臣桓温议宜称“夫人”,尚书仆射江虨议宜为“太夫人”,这两个位号均比周氏原有的“贵人”高得多,但哀帝仍然对此不满,最终排除诸大臣的议论,诏崇周氏为“皇太妃”,仪服与太后同。“皇太妃”之号,东晋时期已废除不用,而哀帝特意使这一古代称号复活,用于自己的生母,在礼仪服御上一同皇太后,不得不说这是个特例。哀帝继位后的次年三月,周氏薨,哀帝亲往琅邪王第奔丧,并力争将周氏的服丧期由三个月延长为一年。

东晋皇后以外的嫔妃“葬”事,仅见于《建康实录》的记载,而且仅见一例,就是关于周氏的。《建康实录》卷八哀皇帝兴宁元年三月条称:“皇太妃薨于琅琊第。”同卷七月条:“丁酉,葬皇太妃。妃姓周氏,汝南人,选入成帝宫,有宠,生帝及海西公,拜为贵人。帝即位,诏崇为皇太妃,仪服同于太后,而葬不祔陵庙。” 《建康实录》“而葬不祔陵庙”一句非常值得推敲。遍检六朝史籍,他处从未出现过“祔陵庙”或“不祔陵庙”的用词,并且,在“诏崇为皇太妃,仪服同于太后”之后紧跟着“而葬不祔陵庙”的“而”字在文法上也难以解释。因此,此处不妨作大胆推测,“而葬不祔陵庙”是“葬陵而不祔庙”之倒误。而且从周太妃薨亡到入葬,前后相差四个月,也许这正好是从朝廷上的礼仪争论到加筑侧室、匆忙入葬的时间。以上推论虽难免改字释义之嫌,但这能够很好地解释南大北园东晋墓的各种考古学现象。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基于出土遗物的时代特征,笔者认为南大北园东晋墓作为晋成帝兴平陵的可能性最大。如若推测可信,入葬的三人分别是晋成帝、杜皇后、周太妃。主室的砌筑时间在公元342年左右,侧室的加筑时间为公元363年。 CVkcA9LB9oBZXdcbTQ2DttYNDdzIut+PooNr2ATmgEsLv9U3apyKuHcf83P4Nv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