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黎峰

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抓住了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环境重大变化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如何更好依托国内循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成为江苏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点。

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实际上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其中,国内循环是依托国内中间投入、加工制造能力和市场空间的生产模式,而国际循环为基于进口中间品、生产外包及国外市场需求的生产体系。就两者关系而言,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之间并非简单的“零和”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规模的角度静态来看,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互替代关系,过多依赖出口市场会抑制国内需求,更多使用进口中间品会降低国内配套水平。然而基于动态视角,出口市场需求及中间品进口将拉动国内生产和制造规模,由此派生出更大规模的国内配套,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及消费者购买力提升将显著推动国内需求。

从结构及效益的角度看,出口规模扩大有利于促进国内专业化分工和资源配置优化,中间品的进口配套将提升国内产品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然而,正如一些非洲及拉美国家的教训,过于依赖国际循环而忽略了国内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将有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或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梯度转移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及市场营销网络,江苏生产制造及出口能力迅速提升,发展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大省。以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种“经济飞地”为载体,以外资为主导,代工制造、加工贸易为依托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成为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

然而,该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瓶颈和制约,具体而言:一是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全球制造基地”的传统发展路径难以持续,而迈向“微笑曲线”两端的价值链攀升之路又遭遇发达国家的百般阻挠;二是对出口市场及进口中间品高度依赖的同时,对国内上下游资源要素的整合力度相对不够;三是外资企业主导的出口导向型模式,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内资企业成长及国内市场培育;四是各地区在推进对外开放过程中呈现一定程度的“各自为政”,不利于省内资源统筹基础上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瓶颈及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要求江苏逐渐降低对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及市场营销网络的依赖程度,通过推动上游中间品供应及终端消费市场的多元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产业链体系。中国地大物博、工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区域间发展梯度明显,推动和扩大国内循环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内配套能力,释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潜力。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背景下,依托国内循环提升江苏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以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省内循环为牵引,支撑国内循环、推动东亚循环、促进国际循环”的战略部署。

就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而言,江苏的优势在于国际循环参与度较高、制造规模及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因而,江苏更好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以“外”促“内”、以“内”提“外”,形成“内”“外”协调并举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江苏应充分发挥其在制造能力、市场潜力、开放载体、外资集聚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在继续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谋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省内资源要素整合,推进供应链产业链各环节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对接,以此不断增强江苏在国内大循环中的拉动和支撑作用,进而以国内产业链及市场整合优势更高水平地参与国际循环,稳步提升江苏在国际循环中的地位及收益水平。

基于以上思路,江苏更好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路径主要包括:

以各地区资源要素整合沟通省内经济循环。应彻底打破省内地区间行政壁垒和市场保护,以加快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发展、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为抓手,在推动生产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基础上,以沿江、沿海、沿大运河、沿东陇海线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为重点积极扩大省内经济循环。

以长三角地区高水平协同开放扩大国内循环。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历史契机,主动寻求与上海、浙江、安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对外开放。如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在中欧班列线路及物流运输方面的资源共享,最大程度降低贸易成本。探索与安徽联合建设互利共赢的“飞地产业园区”,从而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倡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上下游配套企业抱团的全产业链“走出去”模式,由此增强“走出去”企业在东道国的竞争力和经营绩效。

以市场容量及营商环境优势集聚国内外高级要素。在加快省内资源整合及区域协同开放基础上,以江苏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江苏科技创新能力、市场消费潜力及外资企业聚集优势,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及内资企业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各种总部经济形态,加快集聚国内外高端人才、数字平台、商业服务、科技中介等创新要素资源。

以打造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为目标推进对内及对外投资力度。在继续加大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导向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布局的同时,应紧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黄金机遇,通过境外园区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形式加大江苏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步伐,构建江苏制造的海外供应链。此外,抢抓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历史契机,引导江苏企业通过对内投资及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企业在资源开发、生产配套、营销渠道等方面开展深度互动合作。

以国内供应链及市场需求稳定为优势寻求全球价值链攀升。在发达国家及主要新兴经济体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生产配套及消费能力严重下滑、全球价值链面临断裂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国内供应链产业链畅通、消费需求强劲的巨大竞争优势,推动江苏制造业企业乘隙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创新链体系,甚至压倒竞争对手成为核心中间品供应商。鼓励苏宁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利用市场渠道优势积极整合国外生产配套、加工制造及物流仓储等价值链环节,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循环中的竞争能力及收益水平。

原文刊载于《新华日报》2020年9月8日。 DCY4wduBSfrXnY2szAXRpqlGc9bRgjJBNjj2Wl3B2YKT6tDmpWbWp+TVqPSCQj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