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村级样本

丁和平 王树华 程俊杰 [1]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再升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和平村突出党建引领,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大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典型样本。

迅速甩掉经济薄弱村“穷帽子”

和平村位于秦淮河、溧水河、句容河三河交汇点,地处湖熟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以农业型经济为主导。在过去较长时期,由于区位偏僻、交通闭塞、产业单一,和平村虽然守着金土地、富山水,却依然过着穷日子,被列为市级经济薄弱村。2016年以来,和平村进一步突出党建引领、锚定文明善治,牢牢把握机遇,多措并举实现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全面脱贫。

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在壮大集体经济上做“加减法”,通过筹集扶贫资金及扶贫单位借款2 000万元,和平村与区交建集团合资成立了农副产品销售公司,村以资金入股,拓宽了村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给村民带来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每年仅此项就为和平村增加稳定收入200万元。同时,做好污染防治减法,坚决杜绝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进驻,与区旅游产业集团合作建设350亩的荒田滩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并将复垦置换的28亩土地指标入股,每年可获得分红收入50万元。

特色产业焕发新光彩。抢抓钱家渡和孙家桥分别入选省级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和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机遇,唤醒沉睡资源,打造水乡田园,留住了游客的乡愁,鼓起了村民的腰包。主动和旅游产业集团对接,把民俗文化、乡土风貌、生态资源有机植入乡村休旅产业发展,引导村民开发农家乐、民宿、果蔬采摘等多元化旅游产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坐地生金。

农民致富进入新境界。和平村坚持“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兼顾全面”三项原则,锁定贫困人口,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农户就业、推广本土创业标杆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脱贫信心。采取从经济能人中“引”、“五老人员”中“召”、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中“培”、社会乡贤中“选”等办法,引导他们参与到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中,支持党员干部带头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带着农民一起干、领着农民一起赚。加大对村里群众服务礼仪、绿化养护、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户参与到旅游产业链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目前,钱家渡共吸纳56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和平村还拿出村级收入的10%,设立急重病灾救助资金,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防止因病、因灾返贫致贫。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最大法宝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和平村的成功“逆袭”,根本上在于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第一线、扎根最前沿,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动并进。依照“党建+水乡休闲”发展思路,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站点,强化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正是因为坚持党建引领,和平村摆脱“等靠要”心理,主动谋新求变,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总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狠抓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设立微信群、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平台等形式,常态化、制度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精气神。丰富“党建+”内涵,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特色田园乡村中、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推行“党建+”生态管控、产业发展、网格治理等工作模式,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发挥党员作用。创新“鱼水情扶贫专员”机制,采用点对点、面对面、线对线的方式落实扶贫政策。聘请60名党员带头人、老支书作为“扶贫专员”,点对点宣讲扶贫政策、定期上门回访,面对面倾听贫困群众需求、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做好贫困群众生活保障,优化扶贫工作方法;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送最新的政策,公布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搭建贫困群众与社区的“连心线”。深化“大走访”和“三集四办五到位”工作,及时掌握群众的诉求,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获得群众理解与支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发展、改变自身现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示范带动。打造钱家渡特色田园乡村党支部党建阵地,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实施“党建+生态”“党建+旅游”“党建+综合治理”等工作模式,重点围绕“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这一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区发展和农民致富。

实践证明,党的基层组织在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可以发挥强大动员能力和引领示范作用,有助于促进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实现互动双赢。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群策群力。要不断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内涵,因地制宜地实施“党建+生态”“党建+产业”“党建+综合治理”等各种工作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持续探索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和平村对社区产业发展方向、巩固脱贫成果作出细致规划,不断塑强钱家渡、孙家桥特色田园乡村品牌,努力优化乡村环境,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和村居环境,为产业升级提供优质的平台,持续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特色路径。

巩固成果化解返贫风险。继续强化与帮扶单位在休闲旅游农业方面的建设,深度共建共享,大力扶持村民依托景区就业创业,把钱家渡景区作为村集体和农民致富的突破口,科学谋划帮扶资金投资方向。建立防止返贫预警机制,由一名两委班子成员带5名党员联系10户低收入农户,保证每月走访不低于2次,时刻关注脱贫动态,遇到因病、因灾有返贫风险的农户,及时采取临时救助的方式,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满足需求提升文明程度。一方面,强化文明实践载体与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村委会、钱家渡学习堂、小焦家村民活动中心,科学分布“1+5”村民活动点,同时加速规划村民文化大舞台建设步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增加村民精神文化事业建设投入,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综合利用率,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加强用情服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进村入户面对面、文明实践手拉手”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网格员进村入户及时了解村民实际需求与诉求,并不断优化为民服务大厅服务环境及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村民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

创新作为探路基层治理。卫生保洁、垃圾分类、违建管控是村庄环境最基础、最重要的大事,需要有专业化、标准化、高效率的队伍来管理。和平村探索“全外包”环卫服务,通过常态化管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通过与物业公司签订托管协议,实现物业托管一揽子管理,确保垃圾分类到位、确保环境保洁到位、确保违建发现及时与村委会对接到位。同时,安排专人每周不定时在辖区内检查,及时反馈物业管理上的漏洞,让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常态。

聚合资源擦亮品牌标识。创新钱家渡特色田园乡村党建标识,设计具有特色的党建LOGO,将党建“红色元素”与村庄景观、标牌等进行有机融合,努力营造钱家渡特色田园乡村经营服务点、户外党建“红色氛围”。在钱家渡、孙家桥特色田园乡村建立“1+X”全要素党群微工作站,以钱家渡村民书屋为党群服务“主阵地”,发散覆盖如游客中心、民宿服务点、清吧等多个党群服务微工作站,构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机制,整合资源、聚集要素,紧贴群众需求,精准服务,推动党群服务工作全覆盖、精准化。

原文刊载于《群众》2020年第21期。

[1] 丁和平,《群众》杂志社政治处处长。
王树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程俊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任研究员。 nhYOVA2v9g2q94LzadcvUpZpg2TloCjPuNexgJzKwZhfEe36PKTYNuY8NkJ23Ub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