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吕美晔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已有15年,显示出持久的理论生命力和强大的实践引领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指导和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深化“强富美高”创新实践,高起点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站在新起点,必须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指导进一步推动江苏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就。

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恰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遵循。

首先,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金山银山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能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都关系到最基本的民生福祉,都要积极回应、努力满足。同样,美丽乡村建设要想全面实现乡村的环境美、经济美、社会美、文化美、生活美,既要满足乡村居民健康、舒适、充裕、和谐生活的需要,也要呼应城市居民以及外来投资者等对美丽乡村的需求和向往;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其次,强调把生态置于优先位置。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最突出的民生短板,必须置于优先地位加以解决。“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底线思维,其核心要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先解决广大农村环境脆弱和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解决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乡村居民发展现代农业、享受健康便利生活的环境基础,也是乡村不同于城市的最大特色之一,是乡村全面美好的根基所在。

再次,要求全面把握和系统考量美丽乡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绿水青山不仅代表了自然生态的美好,还包含了乡村历史文化等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发扬;金山银山不仅是指产业发达、百姓富裕,也指向乡风文明、社会和谐、人民生活的获得感等。可以说,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主体、多要素,要实现的目标也更为多元和多方位。必须认识到这些主体和要素处于统一的乡村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以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思维寻求新的建设之道。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多年来,江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地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较为典型的有徐州贾汪“治山理水”,无锡宜兴“显山露水”,南京江宁“需求驱动”等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无一不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

徐州贾汪是资源枯竭型地区,已成为通过修复绿水青山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多年的煤炭开采,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地面塌陷、土地退化、水体和大气受到污染。随着资源的枯竭,地区经济发展遭受重创。面对枯水废山,贾汪通过生态修复和土地整理复垦,对一些采煤塌陷严重区域进行了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建成了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同时,积极挖掘煤矿文化,保护整理了煤矿建筑、煤矿和革命历史遗址、窑神庙会、煤矿工人歌谣,并大力弘扬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如马庄香包、影山石雕等。生态景观、煤矿文化和民俗文化交相辉映,使得贾汪慢慢变成了远近知名的乡村旅游景区和目的地。

无锡宜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串联和凸显出绿水青山,也给当地百姓创造了赚得金山银山的新机遇。宜兴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农业板块,农业、生态、景观资源丰富,但也因此导致了工业化程度较低,一度曾是无锡经济发展的“洼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对生态文明认知的深化,宜兴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基础,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整治。交通和通信状况的改善有效地串联起了原本分散难以通达的绿水青山,水电和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乡村生活的现代化程度和舒适度。美丽乡村建设降低了乡村山水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成本,吸引当地居民和外来资本踊跃投入、不断创新,呈现出产业带动、旅游服务、文化保护等多元美丽乡村发展类型,农业特色明、农村环境美、农民生活富的良好态势在宜兴初步显现。

南京江宁的美丽乡村建设则是人民需求驱动、政府统筹发展的典型。江宁区环抱南京主城。近年来,城市居民对绿水青山的需求和对悠闲田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江宁也自然变成了理想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地。江宁区以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切入点,逐步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之初,探索开发了世凹桃源、石塘人家等一批山水和文化资源俱佳的“金花村”;接着,以点带面,扩大建设范围,部署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建设广度和深度,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创建,统筹推进示范片区、组团、点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江宁全区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达到76%,涌现出黄龙岘、大塘金、汤山七坊等一大批美丽乡村,既满足了都市居民对绿水青山的向往,也带动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居民集聚起金山银山。

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新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各地面临的实际情况,强化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机性,全面建成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

拓展乡村人文环境新体验。绿水青山的原意是指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美丽乡村的绿水青山有益身心健康,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和发展环境,也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既能够增添乡村山水独具特色的人文审美意蕴,也有利于构筑更加丰润、深厚的美丽乡村综合环境。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要像爱护绿水青山一样,充分尊重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的功能性和结构性,保护乡土文化。让美丽乡村既看得见绿水青山,也能感受到淳淳乡情,形成自然人文全方位的立体美感受。

树立系统性的有机发展新理念。当前,部分地区存在发展受生态红线限制的错误认识,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贯彻新发展理念,仍然沿用粗放、扩张的旧理念,将保护与发展对立起来。必须跳出局部的对立关系,将美丽乡村的建设看成一个融发展与保护、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形象美与内在美为一体的有机系统。相关政策在守住生态等各方面底线的基础上,还需充分发挥各方面主体和要素的自主性,在系统内部形成相互适应的有机连接,实现发展即保护的均衡格局。

建设开放共享的美丽新乡村。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乡村越来越开放。这里不仅是乡村居民的居住地,更是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外来游客参观消费的地方。因此,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各级政府的任务,更是牵涉到所有城乡居民的共同事业。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尊重乡村居民的主体地位,接纳和融合外部因素带来的互动和改变,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才能把美丽乡村建设得更好。

原文刊载于《群众》2020年第21期。 YA1oqkPTo+zAV+SRntkuhZIX2KwMyUr0fWIajGgnNFXPPwNqsCp56BdbjSbLL8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