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

孙肖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是贯穿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的发展前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迈出实现伟大梦想新的一大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及“小康”概念,将“小康”比作中国式的现代化,给社会主义和现代化赋予了中国特性。自“小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奋斗目标以来,其内涵不断丰富,小康社会建设的标准不断提高,这一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从“小康生活”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既包含作为战略目标的基本内涵,也包含实现战略目标的实践要求。在战略安排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承上启下的必经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目标内涵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战略布局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治国理政总方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国为重要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四个全面”共同支撑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战略保障。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人民性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总体小康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层次性跃升,要求拥有充裕的物质条件,期待更高品质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拥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期待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期待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生活;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期待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和健康的绿色食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于造福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现阶段的充分体现。

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科学回答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谁”“依靠谁”“由谁来评判”的基本问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人民性。第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经济条件、政治权利、精神生活、社会状态、生态环境等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第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造福人民,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第三,把人民群众的评判作为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作为衡量标准,以此为依据不断改进工作,增进民生福祉。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性

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我国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发展问题形成的科学认识。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耦合,包含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一系列新观点,构成了系统严密的有机整体。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更强的科学性。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性。一是通过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驱动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二是通过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发展协调性。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通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四是通过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五是通过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增进人民福祉。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全面小康的根本目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构筑全社会扶贫强大合力,以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开辟人类反贫困的新路径。

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这“六个更加”与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一致,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内在统一以及全面进步性和战略操作性的相互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指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经济建设具有基础功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为全面小康提供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经济条件;政治建设具有保障功能,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保障作用,为全面小康提供人民主体、公平正义的政治条件;文化建设具有引领功能,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为全面小康提供凝心聚力、奋发向上的文化支持;社会建设具有促进功能,发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为全面小康提供安居乐业、稳定有序的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支撑功能,发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为全面小康提供环境友好、永续发展的生态支持。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以政治建设保障人民权益,以文化建设激发精神动力,以社会建设增进民生福祉,以生态文明建设涵养绿水青山,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原文刊载于《机关党建研究》2020年第11期。 Ufag10rkQdMv0g01CUS0KKdY8sHtSVGFR67ebbYiIRp0hNDW+6CKMzGQtW8aXr8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