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办好进博会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周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当前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应以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让国外客商体验中国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并通过了解他们对营商环境的诉求进一步优化我国营商环境。

进博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现营商环境的窗口。自2015年首次提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后,通过国家的顶层设计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我国围绕“放管服”扎实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过5年努力,我国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位列第31位,较2015年的第84位提升了53个位次。从世界银行评估营商环境的十项指标来看,中国在执行合同、获得电力、开办企业、登记财产、保护少数投资者等单项指标方面的排名都进入了全球前30位,其中,执行合同的排名位列全球第5位。

进博会常常是国外参展商接触中国营商环境的首站,国外参展商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营商环境的水平。首届进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的3 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到27万平方米;第二届进博会吸引了150多个国家的3 000余家企业参展,展厅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且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增加;第三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上届,世界500强参展企业数量达往年规模。可见,国外客商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认可持续增强。

进博会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应用场景。我国对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营造,是通过自我改革、自我优化来实现的。前期更多地依托对照国际惯例、借鉴国际经验、积累自身经验来实施优化,随着工作不断深入,需以改革试点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的路径和举措,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中国思路。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进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出口,这就使得我国营商环境的优化偏向于出口环节,如何利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来扩大进口成为未来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方向。进口博览会作为扩大进口的重要平台,参展商在商品进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相关营商环境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地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例如,在进口博览会中,试点了“验放分离”、进口新药特药的快速审批、展品转保税货物等20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便利化措施,经过试点后,这些措施可进一步在各大自贸区进行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向全国推广。此外,进口博览会还可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提供试点场景。我国自从2007年就启动了《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目前仍在推进过程中。当前,可以按照《政府采购协议》相关条款要求,利用进口博览会进行试点,为后续谈判提供支持。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将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中,营商环境是畅通双循环的催化剂和加速器。首先,优化营商环境能够降低居民消费品或者服务的准入门槛,加快这些商品和服务进入我国市场,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我国相关企业通过和同类国外产品的竞争,能够在竞争中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国内消费市场需要;其次,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加快关键中间产品和重要仪器设备的进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供应能力和竞争力,达到以进口促进出口、以出口拉动进口的目的;最后,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增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吸引海外投资者将产业链、供应链等继续留在中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更好发挥进口博览会在助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营造中的作用,就要围绕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总要求,一方面让中国一流的营商环境通过参展客商传遍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加强进口博览会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改善营商环境。

原文刊载于《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日16版。 EkL9UedMzBwfeYZk+YLJqB6+S0A9sudoV7hwB4rTFsxKZGHlXBnEl08a4qtx5XU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