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亚洲农业推广的发展

前言

农业改进的最后目的为生产较多、较好和较廉价的食物以供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农民在任何农业发展工作均处于重要地位。一个农业生产计划的成功与否,全靠如何能使农民积极参加该项计划。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长曾经访问某一亚洲国家政府办公室,他被邀请参观政府增加食量生产计划及其主要生产目标。那位干事长率直地告诉接待他的总理:“粮食并非生产于政府办公室内。”

计划设计与计划执行是农业生产问题的两面,应该相辅相成,缺其一即难望成功。许多长期农业生产计划之所以未能达到它的目标,每因其缺乏基层的执行。

有关农业人员训练班的筹办问题,西门氏(Simens)曾称其主要目的系“在最高效率下促进长期和最高食粮的生产,并供给消费者以质优而价廉的食粮”。农业人员训练得是否有效,每因其能否使生产者生产较多较好的粮食和能否供给消费者以质优价廉的产品以为衡。由于农业改进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有裨益,故应加速并有效地全面实施,以增进全体社会的利益。

至于如何达成此种目标,必须由政府成立一适当的农业推广服务机构以协助农村人民改进食粮和农业生产。这种推广服务机构之所以成立,是因为知识和应用之间常有一段距离。如果现有知识已被农村人民所应用,农业生产即将大有改进。因此,政府的责任是如何拉近两者的鸿沟而使人民普遍受益。

在更一步讨论本问题之前,特简述亚洲国家一般基层农业情况。

一般农业情况

狭小而零细的农场 在本书第三章业已提到,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农场大部份均甚狭小,从日本、中国台湾省和印尼的二或三英亩到菲律宾的七或八英亩,以至于泰国的十或十二英亩。而且大部分亚洲国家,农场一般均不完整而丘块零细,每块土地分散于广大的区域,这是由于传统的将土地分配于多数子孙的习惯,并且期望好的和坏的土地平均配给继承人。这种零碎的土地不仅引起耕作者的困难,而且必须多走远路才能到达他们的田地,同时增加兴建水利设施和采用农业机械的困难。结果,此种分散的农场经常成为农村纠纷的主要来源。因之目前日本和中国台湾省正在悉力推行土地重组计划。本书第十五章对此问题将有更详细的讨论。

因为农场的过分狭小,土地只能用以直接生产作物供给人类的需要,而无法用以饲养牲畜。在农场现有牲畜,多系借劳役之用。泰国所讲的巴法鲁(Buffalos)、菲律宾所讲的加拉普(Carabaos)、印度所讲的波罗克(Bullocks),大部分均以农场副产物如稻草、油饼和杂草在正常耕作的农场内饲养。在台湾,每一农场均养有毛猪数头,其主要目的是生产肥料。

低度农业生产力 根据粮农组织的统计,在过去十年间亚洲数种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一直在降低。兹举一例来说,亚洲每公顷稻谷的平均产量由一九五五年的一八二〇公斤降低至一九六四年的一七八〇公斤,在此同时欧洲每公顷的稻谷由一九五五年的四三二〇公斤跳到一九六四年的四五五〇公斤。其他作物如玉米、蜀黍、高粱、甘薯、山芋等情形大致均相同。其所以不同于欧洲者,系因欧洲国家用较多的投入和较好的集约经营方法,而亚洲国家则只用边际土地以从事粮食生产。

表4 -1 显示一九六四年亚洲区域普通作物的每公顷平均产量和欧洲与世界产量的比较。

表4 -1 一九六四年亚洲区域十四种普通作物每公顷平均产量和欧洲及世界产量的比较

土地租佃问题 对于农业国家,土地经营是有形的唯一财产和生活最基本的工具。在平均农场面积狭小的情况下,土地对于耕作者及其家庭意义甚为重大。假如对于土地利用能达到最高效率,其劳力和投资均能获得最大的报酬。

中国每一朝代的兴衰,均可能由于对士地租佃制度是否能作适当的处理。两千年前孟子说过这样的话:“有恒产者有恒心。”所讲恒产亦即指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盖耕作者必须要自有所耕种的田地,这样,他才愿意对农场作长期的投资,并可自由决定栽培何种作物,而不受地主的干涉。更进一步,这一耕作者也将愿意在其农场上努力工作,因为他知道他可确保其劳力的果实。

印度般固(Bengal)实行过一种非正常而荒谬的土地租佃制度,可作为近代历史上一种特殊的例证。这种制度是在一九四七年印度独立之前的事实。根据一七九三年的永久徙置法(Permanent Settlement Act),在理论上,政府成为最高土地所有者,但政府只限于分得土地所生产的一部分。地主(zamin dars)为政府和耕作者的中间人而征收政府的税捐或田赋。自一七九三年政府的赋税均已固定,但是地主仍可自由增加税收。一九四〇年土地赋税委员会报告(The Report of the Land Revenue Commission)第一卷声称:“在若干情况下,上面地主对下面耕作者之间的中间利益之取得竟达五十或五十以上。此种中间利益的结果,一方面使国家利益消失,无法尽其改善土地利用的责任,他方面使佃农竭尽其劳力以支持生活,而无任何激励或者力量以使其对土地使用有所控制。如此以来,当土地改变的利益归于私人之手,政府亦无法将金钱用于农业发展。”

这种不公平的土地租佃制度也可于亚洲其他地区发现,仅是程度大小不同而已。不过有许多政府近年来业已采取行动而加以改进。

中国大陆现正实施集体农作(Collective Farming),缅甸正在进行农地国有化。缅甸的耕作者向政府租来土地耕作,然后付租税给政府。所有其他国家,大多仍维持农地私有化,仅作土地租佃的改进而已。惟在若干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每一耕作者能自有限定的农场面积。日本对这种土地面积的限制是开始于军事占领之下,而台湾地区也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

土地改革仅是一种工具,用以协助小农增加生产并减少耕作成本,进而达成大农场工作的利益而不至失其工作兴趣。此一问题亟待解决。本书第二十二章对此问题有更详细的讨论。

天然灾害 亚洲农民一般受着气候所左右。在热带地区有台风或季节风,它带来雨量,使农作物能以栽培。但这种雨量有时候不适时或不足量,因而影响作物的产量。有时因过多雨量而造成水灾,以至于流失了大片的作物,例如菲律宾、日本都在暴风进行的途径,因而经常遭遇水灾之患。同时东巴基斯坦 四季不断受着季节风的灾害。

中国经常为一饥馑的国家,因为不断发生水灾和旱灾。在中国的某些地区,由于可耕地的缺乏,农民在河床上覆盖土壤而种植小麦和瓜类,期望在明年水灾来临之前收获。

印度政府为了挽救粮荒,正在提倡于有水供给区域增加粮食生产。关于此点在本书第二十章将有更详细的说明。

联合国所援助的湄公河谷开发计划,是一种兼具防洪、灌溉、航行和发电的综合性计划。

日本政府现正实施全国性的土地重划和发展计划,在土地重划完成区域,田丘较大而且形状规则,并根据等高线规划,农业机械的操作亦比较方便,灌溉和排水设施亦经设置,藉以促进作物在水旱灾害时的安全。由于排水设施的改良,日本许多田地在水稻收获之后立即可以耕耙以种植小麦。此在灌溉和排水未设施之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本书第十五章将详细讨论日本的土地重组工作。

安全感 大部分亚洲农民即使不终身负债,亦生活于糊口状态中。因此他们不敢采用新式耕作方法以与其未来生活作赌注。他们知道用传统方法虽所得较少,但当改换一种新的方法,他们就由安全的情况变为不安全了。因此除非他们确实获得保护,否则即不愿采用新的措施。

一九二〇年初期,中国北部曾有一次大饥荒,某一慈善团体由美国进口数千吨玉米种子,免费分送农民种植,玉米在生长时期甚为良好,只是因为中国北部作物生长季节较短,在出穗之前就被霜害冻死。不幸的,农民再度遭受饥馑,因而从此不再去尝试新的事物了。

农民可能不识字,但他们是聪明的。他们不一定保守,但却十分谨慎。一个农民不愿采用新的措施,除非他被说服采用之后能够获得利益。甚至于在采取行动之前,他还去寻求农村领袖如教士和学校老师的指导。这些人是他们认识而且相信的人。

在亚洲任何地方,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居住于乡村社区并且要把自己当作村里的一份子,如此才能获得农民的信心。推广员必须研究农民问题,他才能给农民一种明智的指导。值得一提的就是当农民一旦获得信心,所有的农民都会来请教推广员,以及请求一切的指导,甚至包括私人的事情。

有了这些一般性的农业背景,亚洲国家现正致力于发展他们的推广服务。要使这种服务成功,就必须考虑当地的环境。

设立有效推广服务的重要原则

亚洲国家最近数年始正式将农业推广工作列为一种正常的政府功能。日本和马来亚的农业推广工作始于一九四八年,印尼始于一九四九年,泰国始于一九五〇年,尼泊尔始于一九五一年,印度、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始于一九五二年,缅甸始于一九五四年,高棉 和越南始于一九五五年,锡兰 、韩国始于一九五七年,寮国 始于一九五八年。农业推广工作开始于最近数年并非指这些国家或者殖民地在农业推广服务尚未正式被制订以前就没有推广活动。事实上,这些国家和殖民地在二次大战之前已有许多有效的从事农业改进工作,经由若干政府、技术部门、宗教团体、训练机构或农民组织所提供。在二次大战之后,这些国家和殖民地由于粮食的缺乏,于是开始推广服务藉以获得粮食生产的自给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第一届东亚推广研讨会于一九五五年二月在马尼拉举行,系由美国援助机构即在前所称“国际合作总署”(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dministra tion)所赞助。嗣后,在粮农组织赞助下于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在印度的包波尔(Bhopal)成立亚洲和远东农业推广发展中心,自此以后,有多次推广会议和研讨会在亚洲若干地区举行。最近一次农业推广区域性会议系于一九六六年十一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在东京举行。或许最有兴趣的一次考察研究系于一九五七年由粮农组织所安排的六个礼拜的考察研究旅行。研究地区包括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因为这三个国家的推广工作彼此之间都有若干不同之点。日本农民组织从事推广工作早在政府于一九四八年接办之前,同时有许多职员已在村里工作。菲律宾和其他亚洲国家相同,政府在中央级开始组织,逐渐推及村里。在印度,农业推广工作包括整个社区发展计划,而由综合性的村里工作人员去推行。由这些国家推广服务组织的差异,供给各考察人员一个难得的机会,使之作有效推广工作对于农业改进的比较。这批考察人员后来都成为各自国家农业推广工作的负责人。

虽然没有统一的农业推广制度足以应用于亚洲每个国家,可是尚有适当的原则。如果加以采用,不难获致成功。兹简述这些原则如下。

推广组织与行政方面

1.推广必须与研究密切关联而不可彼此分离。就其定义言,推广的目的在使知识和实行之间的鸿沟加以连接。研究而无推广,即失其研究意义,推广而无研究,其推广亦易落空。二者相互联系始能相映生辉,如图1。

推广和研究如置于同一行政体制之下,例如农业部或其相当机构,将更能增进二者之间的效能。日本专业指导员(subject-matter specialists)的主要任务为协助田间推广工作人员的专门技能,藉使其能够赶上研究的成果,专业指导员经常工作于试验场,从事某些研究工作。此项专业指导员之所以工作于试验场,即在使推广与研究工作打成一片。

图1 跨越鸿沟

2.一国之内必须有统一的农业推广制度始可避免重复和混乱。一九六六年泰国政府于农业部之下成立农业推广厅。当其农业部长沙哈珂(Phra Prakas Sahakorn)于一九六六年十月至洛斯般诺斯访问菲律宾大学农学院时,曾傲然向作者讲,彼费时十六年始能说服其他部内技术部门放弃其各自的推广活动而达到政府核准新厅的目的(图2)。

3.推广服务区有似水管扩散体制,以促进知识和消息由下向上及由上而下的运转功能。此一体制应使行政层次减至最少为度。日本的农业推广行政仅有三个层次,即中央、省和村里社区。专业指导员于省级试验场内直接与村里推广员接触。关于此项资料,本书第廿一章将有更详细的报道。

东巴基斯坦的农业推广行政有六个层次,才能接触到基层的农民。因为政府的手续繁杂,行政层次愈多,则政府和农民之间消息或知识的流通亦愈慢。

推广功能方面

4.农业推广必须是教育性的。所谓教育性的意义系指使个人行为有所期望的改变。这种改变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除非个人有教育性的改变,否则没有任何改进可以持久。这也正是农业推广被解释为一种农村人民校外教育制度的理由。本篇第十二章对于此点有更详细的说明。

当前许多亚洲国家的推广员仍然负有其他事务,诸如处理和分配农场生产物资、统计资料的搜集、耕种面积的管制,以及负责政府贷款和救济金乃至强制执行标准度量衡制度等。这些诸多的活动均浪费了推广员的时间。在许多情况下,所剩余的时间很少而无法训练农民从事于农业改进工作。

村里推广员与其训练

5.推广员必须居住于他们所服务的农村区域,必须知道农民并了解他们的问题,盖必如此才能获得农民的信心,并真正帮助农民。

农业推广的统一制度

图2 漏斗式制度的建立

6.推广员必须有合理的待遇。他们必须有足够的薪俸、交通费、出差补贴和升迁机会,如此才能真正把推广工作当作终身职业。他们是推广工作的最前锋,因而可以说推广工作的成功全靠他们。

7.推广员必须要有对他所从事工作的充分训练,包括技术的和社会的两方面。这种训练包含职前和在职训练。在一般原则下,受教育愈低的推广员,愈应该有更多次的在职训练,并且对于每一训练班要有更长的时间。

8.推广员的训练必须有丰富而有用的教材。这些教材必须根据研究结果并以最简单的形式和语句写成,而能被一般农民所了解和利用。这些教材须由专业指导员所编写,并且在正式付印分发之前要预测其适用性。本书第十章对此有更详尽的说明。

进而言之,应承认推广员在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最近数年,日本政府举办了一系列的在职调查班,专门训练省级和中央级的推广员,同时并以特别津贴酬劳农村区域工作者以表示其辛劳。这种津贴据说可能有他们薪水的百分之十二。本书第十二章和第廿一章对此有更详细的说明。

推广计划的设计和计划的执行

9.当地人民必须参加推广计划的设计,藉使其计划能趋于实际,因为当地人民毕竟是最后基层计划的执行人。

10.推广人员必须协助农民,使推广计划的实施获得完满的结果,同时并解决所发生的问题。这也是推广人员必须居住在他所工作的乡村之中的另一个理由。本书第廿三章对此问题将有更详细的报道。

培养有效的伙伴

任何有效的农业推广工作,永远有其在应用上的缺陷,除非农民有良好的组织和训练,使之能协调推广工作而负起他们自己的责任。有许多事项是地方人民能够而且应当透过其自有的组织而举办。在亚洲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数百万计的农村人民,他们亦有许多各种不同的农场问题。推广人员个人如何能应付这些问题而作大规模的推广呢?

台湾农会组织就是一种农民组织的良好例证。这在本书第二章亦已提过。至于台湾农会的组织和业务,将在本书第廿四章有更详细的讨论与说明。

在粮农组织所出版的《台湾农会对农业及乡村发展贡献》一书中,作者郭敏学这样写着:“……台湾的农会有如一个骨架(framework)或者一种漏斗式体制(funnel system),经由这一体制,所有政府的努力和国际的协助,全省农民都能受到有效的利益。姑以种子改良为例来说明。当有某种改良种子要作广大应用时,农会即协助其繁殖、贮藏和分配……”

在农会的规章中,作者进一步说明:“……这些目标可分成廿六种功能和活动,任何农会都可自由选取作为其活动的表现。假如这些活动都能加以实施,农会即可成为一种地方自治团体,亦即为政府有效的伙伴……”

除非农民组织作合理的发展,否则推广人员将一再地遇到很急迫的问题,诸如市场、贷款、运输、贮藏和农场物资的供给和分配。这些问题在台湾都由农会来承担,必如此才能使推广人员付出他们的时间从事于推广教学的工作。

兹胪述台湾农会主要成功之处如下:

1.农会是真正农民的组织,由农民自己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设置。

2.每一农会有一名经验丰富的总干事负责。总干事是由理事会聘请,理事是由会员每四年改选一次。总干事处理理事会的决议案并由监事会予以监督。

3.每一乡镇农会平均有将近三千名会员,都住在大约四十方英里的地区。这一面积在行政管理方面并不困难,在业务经营方面亦甚适当。农会的总办事处经常位于中央地区而为所有会员均易于到达的地方。

4.农会几乎经营了所有农场需要的事物,如生产资材、贷款、仓库和市场设施等的供给。必如此,农会始能依批发价格而提供小农们以农场物资的利益,同样的,在市场出售其产品时,亦有集体议价的力量。这一点对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重要,因为这些国家的农场特别狭小,个别农民决没有议价的力量。

5.体认农会对于农业改良的重要,故政府付出一切的可能以协助农会作正常发展。这种协助包括立法、监督和资金的支援。

6.最后一点是农复会的资金技术和资金援助。在本书第卅一章将有详细的讨论。

除了农会之外,当前台湾尚有二十六个农田水利会,也是一种有系统的组织。这些农田水利会负责水量分配、水费收集和灌溉沟渠的保养。在本书第十六章的个案研究将予详细讨论。

这些农民组织的协助,促使政府对于消息的散布和获取农民对政策的反应,均属简而易行。

在台湾,香蕉是输日农产品中最重要的一种,而由青果运销合作社负责对外贸易。这种水果易于腐烂,在接受送货通知起,必须于三十六小时内,将数量巨大的香蕉从个别小农场收集下来,集中于集货场加以检验、涂腊、包装、运输和装船。这正反映了农民组织的用途及其所以为有效的政府伙伴的原因。

推广的方式

在推广工作上,一名推广员可能用下列一种或数种方式,配合当地的适当情况而从事推广工作。

单一目的方式(Single-purpose Approach) 这种方式系在一定时间内改进一种因素,举例言之,种植某一特定改良种子,或选用某一特定肥料。单一目的方式也被看为单一目的示范,其结果经常在于使人信服,因其能告诉某一特定改良措施的价值。农民如其满意于这些措施,即能鼓起勇气再试行另外一种。这种单一目的的推广方式一般是用于农民尚少或者没有接受过推广教学的地方。

产品方式(Commodity Approach) 这种方式系利用所有的生产因素施行于某一特定重要作物的生产。这些生产因素如采用改良种子、肥料,病虫害防治,不同的耕作方法、较好的农具和其他各方面等。这种产品方式的推广有时被称作多目标或综合方式(Multi-purpose or Integrated Approach),这种方式是用于农民已有足够时间接触过推广教学活动并且已有反应的地方。

印度有八个产品委员会,每一委员会对于单一作物的生产、加工和市场等问题给予妥善的管理。这八个产品委员会包括印度中央棉花委员会、印度中央黄麻委员会、印度中央烟草委员会等。

菲律宾在农业生产力委员会(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Commission)之下的稻米和玉米生产计划(The Rice and Corn Production Program),其主要目的是提倡和增进该两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

产品方式的推广工作,由于亚洲国家目前正努力于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而成为重要的活动。在这一计划之下,政府经常提供生产所需的资材,有的并降低其价格。这在本书第二十章将有更详细的说明和讨论。

农场与农家方式(Farm and Home Approach) 这是推广工作最高级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把农家与农场当作一个单位,然后在一特定的环境下使之如何获得可能最高的家庭收入。获得农场与农家较高的收入,其意既在改变现有的耕作制度,包括一或二种经济作物、多施肥料、多生产牲畜、使用较有效率的农具和(或)较好的运销措施。在执行这些决策上,农民夫妇必须共同工作并共同负起责任。他们必须有完整的投入和产出记录,同时计算出年终劳力收入情形,用以改变或调整他们下年度的生产计划。

位于洛斯般诺斯的国立菲律宾大学农学院于一九五八年在其附近两省实施农场与农家发展计划,从而累积有许多有用的经验与资料。这种实际资料对于研究教学极为有用。关于这个计划的个案研究将于本书第廿七章加以讨论。

区域性方式(Area Approach) 从字意上看,区域性方式推广的主要目的是在改善整个区域。在作物改良工作上,一般恒致力于使多个社区都种植最适合该区域的同一品种的水稻或小麦。盖种植同一品种可以保持种子纯洁,同时并可能产生较大量的产品,以获取市场上较高的价格。

日本的土地重划与发展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按照比例发展土地以及发展该区域的水力资源,这是区域性方式推广的另一例证。本书第十五章对于日本土地重组和发展计划将有更详细的说明。

在加拿大有些省份,例如马尼托巴(Manitoba),所有的省级农业代表都被指定为区域发展指导员(Area Development Agents),为区域资源的发展而努力。

上述四种推广方式的工作,需要有不同阶层的训练和不同推广人员的经验。当然,单一目的的推广方式是最简单的,而农场和农家发展方式是最复杂的。在倡导时,似可开始于单一目的或产品方式的推广,而逐渐从农场与农家方式,并经由一连串的在职训练以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目前日本正在这方面努力去做。

从事推广示范计划

示范计划的理由 推广并不像它表面那么简单,乃是一件很繁杂的事。推广是关心农民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是改进社会的结构,因而使人民能够生产较多、较好和较便宜的粮食,并能够在市场上出售。所有亚洲国家的推广对于粮食生产急需的条件业已有所作为,同时并提高一般平民的期望。

推广示范计划是“展示窗”(Show Windows),推广人员集约推行工作于小区域,因之亦可作为示范和训练目的。在粮农组织的一本书上写着:“一个人对于一种改良品种的种子确已了解能适合于某一区域,但是如何才能把种子推广、繁殖并在某一村落保存其纯度,必须加以决定。同时,并发生许多有关问题,包括物价诱因、运输、地方领导训练和地方组织。所有这些问题,推广人员必须于第一次到达乡村即着手进行,而这些工作必须要有科学的和系统的处理。何种记录应当保存?何种教材应该准备?地方组织和地方领导者的反应如何?如何才能使地方组织更加有效?这些和另外一些问题都必须仔细加以研究,因而推广的期望和目的才能完全达到。假如某一推广训练中心业已有此类示范计划,则受训者即可前往参观并实习,结果使训练更加有效、更有意义而且更趋实际。在此一示范计划所学到的知识即可用于国内其他地方。进而言之,因为示范区域面积较小,在短时间内即易看出其影响。假如有外国顾问,在此种情况下更可利用到最大的效果……”

如何设计和发展一个示范计划

选择区域(Selecting an Area) 这个区域可作任何大小,但必须足够一个农民组织的经济经营或管理,因为配合示范区的改良工作即须组成此种农民组织。此一农民组织可能为多目标的合作社或者农会,在台湾,每一乡镇农会平均有将近三千名会员。故所选择的区域必须是标准的、代表性的,则在那区域所试验的结果,始可简单的而被其他地区所接受。

绘制社区地图(Mapping out the Community) 在示范地区被选定后,一个详细的地图必须加以绘制。此项地图应包括区域的界线、市场中心位置、学校、教室、警察派出所、卫生所、河流及其他等。

调查研究(Making a Survey) 这种初步调查可作一般性的或者详细的。如为计划的设计,用一般性的调查即可。这种一般性的调查应包括农场耕作者本人、人力和物质资源及其对发展有利或无利的环境条件。

计划设计(Program Planning) 由调查的结果可把较前进的农民自行组成一或二以上非正式讨论小组。从他们的讨论所得,可编成实施计划,以作操作的基础。

本书后一部若干个案研究中有关农业改进方面的材料均可能作为小组讨论的参考。

计划执行(Program Implementation) 推广计划一经开始,必须要做到成功的结果。其成功结果的获得,必须由推广员站在农民旁边协助其解决所发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生产资材、贷款和运输设备。在协助农民时,推广员必须取得其他有关机构的协助。在这方面推广员很可能担任一名触媒员(Catalytic Agent)。

示范农场(Demonstration Farms) 示范大可称之为最有效的推广方法,特别是在识字率低而且从未曾接受过新观念的地区为然。可是,示范必须由农民在他们自己的农场举行才能使他人信服。

示范并非一种缓慢的方法。在台湾,曾有一次做过茶叶生产改良示范。于一九五九年开始示范时只有二百名示范农民,但到了一九六一年底,已有五千名其他的茶农接受到示范的影响而采用改良的措施。换言之,一名示范者在三年之内可能影响另外廿五名农民从事改良工作(如图3和图4)。

在本章曾讨论到四种推广方式,可以根据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而应用于示范地区的不同农民。

图3 初期示范农场

图4 后期示范农场

行政体系(Administrative Set-up) 主管机关指定一有经验人员负责和发展示范计划。同时并邀请有关机关派出代表组成咨询委员会。此外并指派有经验人员担任委员会的执行秘书。

地方组织(Local Organization) 当地方的人民业已有足够的训练并彻底了解示范计划的内容时,即可组织农民成为一正式组织,诸如农会或合作社,而由这些团体掌握示范区计划的活动。

持续性进程(A Continuous Process) 农业推广是持续性的,同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亦永无止境。主管机构应继续协助示范计划区的训练或技术,时间愈长愈佳,甚至示范计划业已由地方组织管理之后也要积极协助。

考评(Evaluation) 考评是计划的一部分。有关示范计划的工作人员,应经常牢记下列名称问题。

计划设计部分:

1.对现有乡村情况曾否作彻底了解和分析?

2.对于问题的鉴定是否清楚?

3.对其问题的解决是否实际而可行?

4.对计划目的的拟定是否确实?

计划执行部分:

1.在需要推广材料时是否能充分供应?

2.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3.人民可观察到的改变是什么?

4.解决了什么农场问题?

5.计划成功的程度如何?

6.有哪些新的问题发生?

上述这些问题,可在咨询委员会、职员会议、团体讨论会上加以讨论。如遇因环境的改变而发展计划需要调整时,即应毫不迟疑地予以调整。

在推广发展的初期,应在国内设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示范计划,使之作为示范和训练的目的。这些计划必须附属于一个训练机关如农学院,藉使其负责提供人员的职前和在职训练。经过数年之后,根据累积的资料,即可编撰一套适当的教材。盖办理此项计划,除对政府和大家说明推广意义外,其整个示范过程即已构成编撰教材的实际资料,以供训练推广人员的需要。本书第七章和第廿三章对此问题有更详细的讨论。

国际合作

在世界上不同角落里,有许多由累积而来的有用资料,它是经过高深的研究或者经过对农民训练试验和错误的经验而获得。假如这些宝贵的资料能够加以保存,则对促进世界农业的改进将有极大的帮助。

在一切国际机构的协助事项中,下列各点应特别加予强调:

组织区域性农业推广研究观摩旅行(Organizing Regional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tudy Tour) 本书第四章曾经提到一九五七年由粮农组织所主持的农业推广研究观摩旅行受到参加者极大的赞扬,同时旅行观摩者也对于他们自己国家提供了许多的改进。这种研究观摩旅行必须要有计划,同时必须审慎实施始能完成完满的目标。人们旅行观摩到某些事项经常会使他们信服和鼓舞,特别对不同国家在不同推广发展阶段情况的比较更会感到信服和鼓舞。此即所谓眼见才能相信(Seeing is believing)的道理。因此建议这种旅行观摩应于每隔六年或者八年举行一次。

协助人员训练(Assisting in Personnel Training) 由助人而达自助(To help people help themselves)应该是国际机构执行协助计划的主要指导原则。这在本书第二章亦已强调过。一个农学院的农业推广学系应该负责推广人员职前和在职训练工作。那么,国际援助机构应该能够加强推广人员的训练计划,并协助设立推广示范计划使训练做得更有意义和更趋实际。

编撰适当的教材(Preparing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s) 对于亚洲国家或许在推广哲学和推广理论的文献,尚不缺乏,但是对于从事推广工作者实际可用的教材却非常稀少。有些问题如“本计划如何在此一区域内广泛应用?”和“用什么方法以评定其成功或失败?”经常会被人提出。现在,时间似乎已成熟,而须由若干教育机构有如位于洛斯般若斯的菲大农学院者,从事于推广方面的出版计划而编撰一系列精选题目的丛书,以供亚洲国家的应用。1964年由郭敏学所著《台湾农会及其对农业及乡村发展贡献》一书即为此类从书的最好例证。这本书系由在曼谷的粮农组织办事处所出版。这种推广出版物可商请某一基金会资助,而使其售价不至太贵。

使推广亚洲刊期增加(Publishing ExtensioninAsia More Frequently) 《推广亚洲》这本杂志实亚洲唯一的英语推广刊物,由粮农组织亚洲暨远东区办事处在曼谷出版,免费提供所有亚洲区域的有关机构作参考,为亚洲国家能操英语的推广人员最普遍的媒介物。这是一本极有用的推广刊物。因此建议该刊物应增加出版次数。

设立区域性农业推广委员会(Establishing a Regional Commission o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应许多亚洲会员国政府的要求,并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一九六六年的核准,特成立一区域性委员会,定名为亚洲暨远东区农业推广委员会(The Asia and the Far East Regional Commission on Agricultural Extension),其目的为研究并建议粮农组织有关亚洲国家农业推广发展等问题。其所提出的建议,无疑地,将会促进亚洲推广工作的发展。

摘要

农业推广意在向农村人民介绍“技术知识”(Technical Know-how),因之即增加农业生产并提高生活水准。而其有效的推行程度则有助于地方的环境。兹简单演示此种环境如下:

环境甲:这种环境是比较进步的地区,其生产必要因素如种子、肥料、贷款、市场和水利设施一般均已存在,而且社会和文化背景亦有助于乡村的进步。本环境中的地方人民业已接受过现代化的应用技术。而此种技术是经由技术人员的介绍。

可惜的是这种优良的农业生产环境在开发中国家是极少存在的。在所有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或许只有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可归纳入这一环境。

环境乙:这种环境与环境甲相反。在环境乙的情况,必须于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实现之后,始能产生比较优良的生产环境。创造一种优良的生产环境也正是联合国国际稻米协会成立的宗旨。因此,该委员会于1964年曾告诫她的会员国政府“尽量促使农民应用研究成果”(to make it possible for farmers to employ 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环境丙:假如考虑到提高农民生活水准,工业必须配合农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以农产品作为工业原料的国家为然。盖工业化可供给乡村人民从事于非农业生产的工作机会。工业化在农场特别狭小的亚洲许多国家是最重要的。假如工业未加扩展,无论农场操作有多大的改进,人民的生活水准亦不会提高。

在这一方面,日本就有不少的成就,在不到二十年的期间,日本已由劳力过剩改变为农村劳力缺乏的国家。目前约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农民并非以全部时间从事农业,而可从非农业机会获得额外的收入。因之日本的农民是亚洲国家生活水准最高者。

农业教育、农业研究和农业推广是开发中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最基本服务。假如这些服务操在适当人员之手,再加上政府的充分支援,农业即可迈上正确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粮农组织生产年报》,1964年,第18卷。

2.《亚洲暨远东土地问题文献》,1954年,曼谷粮农组织圆桌讨论会有关“如何发动社区精神和协助农村发展计划”记录,第247—258页。

3.章之汶:《农业推广的理论与实际》(粮农组织教育手册)。

4.章之汶:《农业教育、研究和推广的联系体制》,1962年,罗马粮农组织免于饥饿基本研究,第9种。

5.郭敏学:《台湾农会及其对农业及乡村发展贡献》(教学手册),1964年10月曼谷粮农组织出版。

6.瑞契蒙(Richmond,S.A.):《五英亩的美好生活》( AGoodLivingfrom Five Acres ),伦敦,1965年。

7.《第九次国际稻米协会会报》,举行于1964年菲律宾马尼拉,粮农组织1965年在曼谷出版。

8.西门氏(Simens,L.B.):Practicing Agrology in Extension and Industry:Some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um Building,Agricultural Institute Review,The University of Manitoba,Canada,July-August,1965. HjrEN+pFIEfYc1JXBzMozakvBDaIK1f0ZVs8B9k0AKHaTYG/RF+K/rhYQPfQOn9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