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改进我国中等农业学校教学方案

一、前言

战后我国经济建设,当不外着重于国防中心与民生中心两方,开发矿藏,制造机器,建筑铁道,完成全国交通网,是为国防经济建设,而煤铁之采制,则为国防经济建设之重要基础。然欲提高人民生活水准者,首应注意于衣食丰足,而人类生活之所需,类多取给于农产,故民生中心之经济建设,则应着重于农业之改进与发展。总理有云:“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农业既为养命之源,农业建设之重要,自不待辞费,即从工业发展上着眼,亦非发展农业,无法取得大部工业原料,如棉花之于纺织工业、小麦之于面粉工业、牲畜之于皮革工业等,其例至多。故现代高度工业化国家,如德、美、苏联等,莫不致力于农业之改进,更为农工不可偏畸之明证。惟农业建设事业之成败,端赖于从事建设事业之人才,而人才之优劣,则又视农业教育之优劣以为断。

我国过去农业教育之设施,颇多缺憾,而以中等农业教育为尤甚。中等农业学校,旨在造就农业建设干部人才,实际负指导农事与领导农民之责,在整个农业教育系统中,最直接于农事与农民,其地位实为重要。然以我国中等农业教育之现状,非速加改革,殊难造就有实际工作能力之人才。惟革新之道,虽不止一端,而教学方法之改进,则为加强中等农校教育效率核心问题之所至。

二、改进教学方法之先决问题

学校教育行政,与教学实施,常息息相关,故中等农业教育行政之改进,实为改进教学方法之先决问题。

(一)取消初农: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在培养现代农业公民,然我国现犹为小农制,农家子弟决无力升入中等学校,初农学生之家庭,因均属于小资产或地主阶级,学生入校,既非为农事技术而来,离学后自亦不愿真到田间,躬耕田亩,且学校因经费之短绌,设备简陋,亦不足以造就农事技术人才。而初农学生,年龄幼稚,体力不充,亦不适于农事劳作训练,学生毕业即等于失业,故在现行农事经营制度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毫无存在之意义,实以专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为宜。关于农民直接职业训练,则可付之农民补习教育。

(二)分区设立:农业教育贵能适应当地农事之需要,就地训练人才,以解决当地农事问题,故农业学校,应普遍深入农村,中等农业教育更宜直接于农事与农业,尤宜集中于都市,为求设置之普遍、分布之均匀,自非划分中等农校校区,分区设立不可。

据教育部三十一年统计,我国现仅有中等农校一百三十一所,过去中等农校毕业生,共一万八千余人,战事结束后,为谋人民衣食资源之自给,农业建设事业,更将大步推进,农业干部人才之需要,尤百倍于今日。按农林部计划,十年内须培植高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生十万零七千余人(见《农业推广通讯》第九卷第七期第五页)。据作者之估计,战后立即需要中等农校毕业生七七六七八名,每年以百分之三十离职计,则年须补充二三二〇三人,如每校每年平均有毕业生三十人,则共需七百七十余校,始足供给如许人才。就我国现有县行政区域计,约为每两县强须有中等农校一所,此尚系假定全部毕业均从事于指定工作,而升学与自由从事职业者均未计及。将来农业建设事业日益发展,专门人才需要数量更日益多,故战后之理想中等农校校区,即应以每一县为范围。惟于战事结束之初,人力财力均感不足,每县设一高农,或为事实所不许,可先就每一行政专员区,先设立一校,即以专署所在地之附城乡村为校址,视事实之需要,再逐渐扩充于其他各县。

(三)农工并重:工业之发展,固有赖于农产,以求取得大部原料之供给,而农业生产方面,如欲获得大量剩余,增加生产收益,亦非谋农业工业化不可。故农业与工业实相倚而相成,农工教育之配合实施,实为最理想方法,如棉作科之与棉织科,森林科之与木工科,蚕桑科之与制丝科,畜牧科之与制革科等,均宜合设一校,一方供给原料,一方加工制造,彼此之间互相为用,实用价值益加显现,更足加增学生学习之兴趣,最有助于职业技能之训练,故今后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农工合设为宜。

(四)确定学校目的:过去中等农业学校,均未能确定其应有之目的,故人才训练,亦无一贯之方针,据教育部规定,中等农校在养成“自力经营各项农业人才:农业技术员,农事指导员,农业推广、农民合作、农村改良等办理人员及小学农科教师”。盖以农事经营人才之培养,为其主要任务。惟默察我国现状,非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应用科学农事方法于实际农事工作,农业生产决无普遍发展之可能。而此蚩蚩者氓,不识不知,启迪诱导,端有赖于大量之农事指导人员,此等人才之培育,即可为中等农校最自然之任务。故今后中等农业学校首应训练农村建设干部人才,次则为低级农科教师,前者为乡镇经业推广所指导员、县以下各级农场技术员等,后者如中心学校、农事劳作与自然科教师及经济干事、农民补习学校教师等,至自力农事经营人才,则应列为中农最后之目的。

(五)采用全科制:吾人既认定中等农业学校之目的,主要在造就农事推广指导人才,中农学生实宜有较多方面之农事知识。因我国为小农制,工作集约,不得不从事于多角经营,问题发生亦为多方面。在当前经济状况下,自无法在每一农村同时派遣多种农业专门人才,担任各项农事指导工作,则一人之力,即须兼负全部农事指导之责,非有较普遍之农事知能即无法胜任。故中等农校,实以采用全科制较为相宜。

三、改进教学方案

在各项先决问题有妥当办法后,吾人始可进而讨论改进中等农校教学应有之方案。

我国过去以农立国数千年,因徒有农事劳作,而无农事教育,农业生产技术殊难进步。近虽有农事教育,而从事此项工作者,又多不知有此所谓教学方法,徒以卒业高级农校后无他出路,不得已而退为农校教师,既无教学经验,复无教学兴趣,故教材则多采用陈旧之课本或讲义,教法则纯取刻板之注入式,对农事实习,尤无具体计划、切实指导,校内工作,既以敷衍搪塞为能事,对于校外之农业状况与农民问题,益如越人视秦人肥瘠矣。此等现状,若不速加以改进,则中等农业学校之设立,徒耗国家无量之金钱,与青年宝贵之时光而已,故中等农校教学之改进,实急不容缓。

(一)加强师资训练:教师为人才之母,师生之关系,如影随形。故师资之培养,实为农业教育之核心问题,政府对于训练普通科师资,已普遍设立师范学校,惟对于农事职业师资训练,则尚少具体设施,虽于三十年委托金陵大学农学院代办一园艺师资组,现亦将宣告结束,殊为农业教育方面之隐忧。农业为应用科学,中农目的在造就实际工作人才。故中农教师,不仅贵能知,尤贵能行,农业富于地域性,教材之选用,务宜合于当地农事之需要,故非自行编辑教材不可;且每一农校恒负有改进当地农业责任,农校教师,尤宜具有领导农民从事农村社会服务工作之能力,故农校教师之职责,较普通教师,加倍繁难,非有专门训练,不足以胜此重任。教育当局应督令各优良大学农学院,从速开设农业教育学系,专门训练农事师资,因训练与环境,具有极密切关系,农事师资之训练,务需适应农事环境,故仍以由农学院主办为宜,且农业学校增加教育方面设备,较之师范学院增加农事方面设备,其事较轻而易举。

根据前述分区设校办法,战后至少应有中等农校二百所,每校农事教师即至少以十人计,则共需中农教师二千人,若不于此时早为储备,则将来师荒问题之严重,将非吾人所能想像者,兹将培养中农师资之治标与治本两种方法,略陈于后:

(1)治标方法:教育部宜速恢复暑期中农教师讲习会,轮流指派各校老师赴会受训,同时可敦聘国内农业教育专家三至五人组织巡回教学辅导团,亲赴各中等农校指示改进教学方法及代为解决教学困难问题。部内现设之农业教育委员会,殊有加强之必要,至少须发行农业教育刊物一种,介绍农业教学方法及传播农业教育消息,如能开设函授学校及代各校编辑农业教材,则尤为妥善。

(2)治本方法:各农学院宜速开办农业教育学系,招收优秀高农毕业生,予以四年之师资训练。训练内容,职业科目及普通基本科目应占百分之七十,专业科目应占百分之三十。在专业训练科目中,应有教育原理、教育心理、中等教育、农业教育、训育原理、农业教学法及农业教学实习等,尤以教学实习之指导,宜切实注意。除参观见习外,至少须有二十小时以上之实际教学实习,俾确能养成教学之经验与能力。除四年制外,复可举办一年制一种,招收专科以上农校毕业生,具有两年教学经验之在职教师,训练内容宜注重直接知能之复习及教学问题之讨论。凡受训期满之学生,经考试及格,宜由教部颁发中等农校教师证,分发工作并保障其任职,待遇更宜从优,应有年功加俸,按期给予退修金以及子女助学金等,俾能安心任职。学校方面,尤宜设法促进教师之在职进修,除奖励其参加各种讲习会或函授学校及指定优良教师举行示范教学外,校内宜组织一教学研究会,所有教师务须一律参加,每周应开会一次,讨论解决教学上困难问题,并指定教师轮流阅读教学方法新书,公开报告,最有助于教学技能之改进。余如相互参与教学、自动组织读书会、从事专题研究及发行研究刊物等,均为帮助教师进修最有效方法。

(二)自行编辑教材:现在各地等学农校所用之教材,非采陈旧之课本,即直接应用大学讲义,太不适于中农训练之需要,农业深富于地域性,甲地栽培之作物或饲养之牲畜常不宜于乙地,故中等农校所用教材,以由教师按照当地农事之需要,自行编辑为宜。

农事教材之收集,务宜依照职业分析方法,首应调查当地农事状况,认识何为校区内最重要农作及次要农作。在编辑教材时,对此种农作,即应倍求其详尽,如教果树园艺,而当地最重要之果实为苹果、梨、葡萄等,则关于该科目教材之收集,即应以此数种果实之栽培为中心,而不必谈及柑桔、柠檬等项之栽培也。

每一科内之作业种类,既经确定后,次即宜详细分析每种作业所包括的各部工作单位(Job),并列表登记,复按各项工作单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材料和工具,就其情形相似、学习难易程度相同者并为一组,分列为单元。复对每一单元所包括之各种工作活动(Operations)详细审定,与所需要之特殊的专门的与普通的知识与技能,于每个单元下分别登记之,将单元依学习难易,排列为教学顺序,按每单元预定之教学目标,依次教学之,其主要之目标应为每一单位活动上实际工作能力之养成。

至于选择教材之原则,首应注意其能适应当地农事之需要,次则要能完成职业能力之训练,最后则应比较其最有价值者,教材为教学之实际内容,其选辑之当否,最影响于教学之成败也。

(三)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为一种专门职业,自应有专门之技能,过去中等农校教师,因未受师资训练,多不知所谓教学方法,非诵读教本与讲义,即纯采用注入式之讲解,对于学生有无反应恒少注意,更不知启发学生自动学习兴趣,故农事教育,几成为农业识字教育,殊堪浩叹。

中等农校最适宜之教学方法,实为设计实习教学法,其活动之程序类为:(1)引起机动,(2)决定目的,(3)拟具计划,(4)实地进行及(5)评判结果。其最显著优点,为以一种主要目的作根据,去组织和利用知识,自动地去实行,去求解决,并自己去判断,可养成学生自发自动之创造能力与学习习惯,且学生实际从做上求解决问题,即实则从做上去学,教师亦可从做上予以指导,可收知行合一之效,最适宜于农事职业之训练。

中等农校最好根据当地农事状况,规定若干必须学习之作业种类,任令学生依自己兴趣志愿与能力选择其应学习之作业。然后由学校供给充分之试验场地与实验设备,以设计实习方法为中心,由学生按选定之作业,自动从事全部工作实践,以期获得该项作业上一完整而有系统之知能,教师可随时从旁予以指导。故中等农校教学应以学生自动而有计划的田间试验与实验室研究为主,而以课室之集合讨论为辅,方能确实养成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惟骤采用此项教学方法,教师能力与学校设备均感不足,在此改革之过渡时期,吾人感觉每一中等农校教师,在实施教学上,至少应注意下列四事:

(1)准备动机:学生对于每一新功课之学习,设不感觉真实之需要、产生浓厚之兴趣,决不能有良好之学习。故教师于施教之始,应设施适宜动机,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对新问题产生求知之愿望,激发其进取之意识,成立一合宜而有效率的学习态度。过去中农教师,多不注意及此,在学生未感觉新问题之意义前,即用填鸭式方法,横加注入,自易使学生感觉厌恨与烦恼,安能产生深刻之印象?故中等农校教师,对于每一新工作单位之教授,须就新问题之有关旧知识发问,联络旧经验与新事实,以建立一吸收新知识的稳固基础,如陈述该项工作之意义与价值,预计该项工作可能产生之优良结果,均可促进其学习之欲望。孟禄(W.S.Monroe)谓教师的责任“在供给刺激,如指导发问,解决问题,例如阐明、解释、批评、暗示、欣赏、劝戒、惩罚等,以解放学生,诚恳的坚定的做指定的功课所需的推动力”,最足以说明准备动机之作用与方法。

(2)诱发自动:学习(Learning)为一种对于动境积极的反应作用,教学(Teaching)则为一刺激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故教师的责任,仅在利用学生自然动作倾向,设施适宜的动境,夸引学生产生反应及从而予以适当的指导。故教师决不能代学生去反应,教师的任务,仅在激起学生的反应,而加以指导。过去中等农校教师,几完全以自身教授代替学生学习,殊失教学之本旨,今后实施教学时,即宜随时设法启发学生自动学习动机,培养其自动学习能力,供给材料与工具,随时从旁予以协助与指导,故宜多采用问答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常有发表意见及提出疑问之机会,余如指令学生上黑板表演,规定课外阅读及参考资料,均为培养自动学习能力之适当方法。

(3)注意反应:学生学习结果如何,全视学生之反应程度以为断,过去中农教师,恒倾注全力,注意自己之讲解,或黑板之写示,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有无何种反应及反应程度如何,教师当无暇计及,结果一课讲完,学生有不知所讲为何物者。今后教师于上课中,宜随时向学生发问,以测知学生了解程度,注意学生反应之是否正确,以为随时改正教学之依据,教与学双方,始能有密切之联络。

(4)严格考绩:考试具有测知学生学习结果及教学优劣之作用,在学生方面,因考试结果可明了自己学习的成绩,因而激发其努力,且因考试成绩之竞赛,可增加学习之兴趣。在教师方面,可藉明了学生学习状况,发现其缺点之所在,施行诊断从而改善其教材与教法,故考试本身,实为一种最好之教学方法。

过去中等农校教师,对于学生考试常缺于严格,更未能藉考试结果之反映,因而改进教学之效率,且过去考试多偏重于机械记忆,评定成绩又乏客观标准,阅卷记分颇耗时间,而题材太少又易养成学生舞弊等不良习惯,殊失去考试之宝贵意义。

今后中等农校应严格执行考试,尤宜注重平常之成绩,考试次数宜较多,考试时间宜较短,题材应包括学习课程之全部,而不偏于一隅。评定成绩,应有客观标准,故考题答案,最好具体而简明,使是非无所假借,有阅卷评分,亦不致浪费时间,尤其根据考试结果,严格执行惩奖,方能使学生有切实之学习。

(四)改进农事实习:农业为应用科学,中等农业学校在养成农业干部人才,使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对于农事技能之学习,非真达于熟练不可,实习方法可使学生对于某种反应,成为机械性的习惯,在技能训练上,为最有效之教学方法。过去中等农校之实习缺点颇多,最重要者为:(1)实习环境概为假设,与真实田庄环境相去太远;(2)实习工作常为片段,而不足以养成完整系统之技能;(3)教师缺乏工作能力,不能起良好之示范作用,学生对实习活动,因亦不感兴趣;(4)实习辅导与考查类多松懈,致学生视实习为具文。故今后中等农校对于实习之改进,首应开设多数大规模经济农场,采合理经营与管理方法,以求获得赢利为目的。学生半日在校上课,半日从事农场实际工作,其所选之设计实习,即可列为农场经营农事之一部,如此方可望养成切实而完整之农事知能。教师对于学生实习之督导,务宜严格每一学生之设计实习,宜先提出工作计划,进行中宜有详细记录,工作结果应依照规定严密分析,缮具报告。实习成绩,应列为总成绩十分之一。实习收获,除去地租种子肥料之价值外,至少应划二分之一归学生所享有,以鼓励学生对于实习工作之兴趣。

中等农校,应有数种不同之实习,第一学年应着重于劳作实习及当地农事状况调查,以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及使其了解当地农事实际状况,第二学年应使每一学生从事于一主要及一次要设计实习,第三学年除继续上年设计实习外,应有社会服务实习,以培养其领导农民与改良社会工作能力。为使学生对每一农业之经营,有全部完整之经验,每一设计实习工作,即宜始终其事。暑期为农作物生长最重要季节,即不宜有所间断,过去中等农校,均于六七八月间,举行暑假,学生纷纷离校,实为最大之错误。今后中等农校学季之划分,切宜适应农事季节训练之需要,重加厘定,可根本废除暑假,于第一学季结课后,可有一两星期之停课,从事上学期各项结束,即重行开学。在此停课期间,学生概不得离校,应督导其继续从事实习工作,每年冬季农闲时期,可放寒假,酌量延长期限,如竟能改采春季始业制,尤为相宜,因农事作业多始于春季,学习进程与作物生长,更易于配合也。

(五)扩充推广活动:就教学意义言,每一学校,应扩展其教育力量到社会中,以学校为中心,从事于当地社会之改造,故中等农业学校,即具有改进当地农事与改善当地农民生活之责。就学生训练效率言,中等农校在养成学生实际解决当地农事问题与改善农民生活之能力,然此种能力之获得,亦非于真实环境中从事具体工作,以取得真实之经验不可。过去中等农校,徒知闭门办学,校外之农事生产情形与农民生活状况,均漠不关心,学校设施,全非根据当地社会之需要,训练之学生,自亦不为社会所需要。今后中等农校应于校内成立推广部,推广经费不得少于全部经费百分之十,在校区内设立一中心推广区,凡属学校中心五里半径内之农村,均划为中心区活动范围,再择区内重要据点成立工作站。第三年级学生,应轮流派遣其往各工作站,从事各项农村服务活动,其应有工作时间,应不少于该年上课时间十分之一,在教师指导下,依一定计划进行教、养、卫各种工作,并须于结束后,提出详细工作报告,非社会服务成绩及格者,不得毕业。

四、结论

战后农业生产建设,将普遍开展,农业干部人才,需要尤为迫切。近教育当局,复限制普通中学之设立,倡办职业中学、中等农业职业中学,教育之加速发展,决无疑议。然若不调整其行政组织,强其教学效率,则学校数量之增加,不啻徒为社会增加若干失业份子之制造所,将遗国家以无穷之祸。笔者此次因奉教育部令,从事于数个中等农业职业学校之辅导,目睹当前实况,心所谓危,爰根据年来对中等农业教育调查研究之所得,拟具一改进中等农业学校教学方案,藉供各方之参考。惟有一点切须注意者,即方法之运用,全在于人,优良师资实重于一切,故农学师资训练,诚为改进中等农业教学之最基本问题,甚愿教育当局,有以适应此种实际之需要也。

(原载于《农林新报》1944年3月21日第21年第7—12期) lVSm3t8aRgSkXKAwACb5LVnVwcz5Gy7S7DyemwTUsxc9rCoK7m4a75DFi0LKPj2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