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回溯了以土地督察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督察制度建立与运行的历程,解析了督察制度的设计定位、制度演进、转型挑战与展望。研究发现,内嵌于原国土资源系统的土地督察通过派出督察机构和人员的形式,力图以更独立的方式督察原国土资源系统外的地方人民政府,促使原地方国土部门摆脱地方政府掣肘,更好地落实中央政府的政策方针。但督察制度在运行时存在内嵌式设计与独立性监督之间的冲突,这影响了督察效果的持续性。在经历了运动式压力传导和常态化制度建设两个阶段后,土地督察制度在2018年转型为自然资源督察制度。督察制度的转型面临的不仅是督察内容的拓展,更重要的是督察制度自身发展的挑战,包括内嵌式设计弊端显现、运动式治理权威衰减。自然资源督察制度的转型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责任追究等方式增强督察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保障督察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需要协助地方政府加强常规能力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渠道,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督察工作的积极性,保障督察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郭施宏.中央环保督察的制度逻辑与延续——基于督察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5):83-91.
[2]吕晓,钟太洋,张晓玲,等.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的遏制效应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8):121-127.
[3]谭术魁,张红林,饶映雪.土地例行督察的土地违法遏制效果测算[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3):36-42.
[4]文滨.加强中央的土地监管力度——社会各界热议国家土地督察制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01-08.
[5]顾龙友.进一步显化国家土地督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J].国土资源情报,2015(6):8-12.
[6]郭施宏,高明,孙欢.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政策制定——以烟台市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44-47.
[7]郭施宏,王富喜,高明.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3):72-78.
[8]罗必良.分税制、财政压力与政府“土地财政”偏好[J].学术研究,2010(10):27-35.
[9]杜新波.基于国内外相关监管制度比较视角的土地督察体制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0]易明,唐韬.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7):38-39.
[11]董祚继.走向良好监管: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12]陈阳.论我国土地督察制度良善化进路——以中央与地方关系为视角[J].东方法学,2017(2):154-160.
[13]范柏乃,汪基强,张晓玲,等.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4):10-16.
[14]甘藏春.土地督察:全新的制度全新的事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03-12.
[15]周雪光.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J].开放时代,2012(9):105-125.
[16]张晏.在“百日行动”中忠实履行土地督察职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09-19.
[17]陈静.国家土地督察功能的演进[J].国土资源情报,2016(6):22-26.
[18]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11(10):67-85.
[19]杨志军.运动式治理悖论:常态治理的非常规化——基于网络“扫黄打非”运动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5,8(2):47-72.
[20]施华贇.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现实困境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2016.
[21]叶丽芳,黄贤金,马奔,等.基于问卷调查的土地督察机构改革设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77-82.
[22]唐宋.土地督察和地方政府不是“猫鼠关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12-20.
[23]张乃贵.把握土地督察工作主动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12-26.
[24]龚梦洁.政府科层间环境信息传递机制及失真致因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8.
[25]顾龙友.关于创新完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制度若干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33(6):10-17.
[26]卢安烈.当前实践国家土地督察制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3(6):7-10.
[27]何为,黄贤金,钟太洋,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土地督察制度建设进展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4-10.
[28]崔程.大部制背景下国家自然资源督察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