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学生英语朗读口语重音评测设计

一、简介

英语语言的韵律特征是说话者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英语母语者倾向在表达重要信息(词汇层面)和新信息(句子层面)的音节上赋予重音。英语词汇重音是英语单词的重要编码特征,是听者理解话语的重要因素。同样,英语短语重音和句子重音直接影响说话者信息传递、听者对词义和会话含义的理解(intelligibility)。因此,重音模式应该成为考察学习者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了克服传统人工评测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的缺点,如师资力量、教学场地和经费支出等硬件上的差距和不平衡,不少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相继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英语口语自动评测系统。近年来,不少产品相继出现,这些产品在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来看,这些系统仍具有一些缺点,如涵盖的评测项仅包括发音和流利度两个方面,还不够全面。这样的结果是:评测系统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了提高评测的准确度和区分度,应该增加对韵律特征各个项目的考察,包括词重音、句重音、语调和节奏等方面(陈桦等,2015)。

笔者参加了由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和科大讯飞公司合作的英语口语自动化考试与评测系统人工评测团队,该项目的评测工作分为语音诊断和语音训练两个部分。笔者参与了重音评测内容设计、评分标准的创建及具体的评分工作。本文将重点报告制定词重音、短语重音和句重音评测内容的理论依据和评测标准制定原则。

二、与重音相关的理论依据和评测内容的设计

英语重音一般体现在单词、短语和句子三个层面上,分为词重音、短语重音和句重音。英语里重音发音的手段,首先是增加音节的音高、强度和响度,其次是延长音节发音持续的时间。四者有机结合才能使重读音节比邻近音节显著;又由于英语单词没有辨义的声调,词重音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各音节的轻重对比也更加明显。

(一)词重音的作用

1.同形异义异性词

由于英语中单音节词单独朗读时都重读,两个和两个以上的音节才有重音,我们下面主要讨论两个和两个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词重音测试的设计。

词重音作为英语单词的重要语音特征,主要承担两个功能:区别词性和区别词义。英语中有不少词形相同的多音节单词(同形异义异性词),这些词词形相同,但发音、词性、词义不同,唯一区分的手段就是依靠重音的位置。比如表1所列举的几个例子:

表1 同形异义异性词的重音模式

名词和动词的发音和词义差异如表1所示。名词的重音一般落在单词的第一个音节上,动词的重音一般落在第二个音节上。类似的单词还有increase、import、produce、project、record等。

2.复合名词

复合名词(compound noun),是指两个名词直接连在一起构成的复合词,有些中间带连字符,有些没有。根据乔姆斯基和哈利(Chomsky&Halle,1968:17)归纳的“复合重音规则”(compound stress rule),复合名词的重音一般放在单词的左侧。下面讨论几种特殊形式的复合名词。

(1)由动词短语转换而来的名词

表2 由动词短语转换而来的复合名词重音模式

如表2所示,动词短语的重音一般落在介词上,转换成复合名词后,重音转移到动词上,重音是落在第一个音节上。

表3 副词在前、动词在后的复合名词重音模式

如表3所示,当复合名词中的副词在前,动词在后时,重音仍然落在第一个音节上,即副词上。

(2)多音节词

这个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多音节词的音节数。首先,研究者检索了前人研究,如陈文凯(2008)的《二语习得中的词重音偏误研究》,左权文、王秀梅(1996)的《英语多音节词重音错位现象分析》,高琳、王秀平(2009)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单词重音位移语料库分析》,了解到中国学生的语音问题多体现为多音节词的重音问题,且该问题比较严重。其次,研究者对5位资深语音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请他们向笔者提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错误率较高的单词。根据调查结果,按照错误频率高低,研究者选择了20个单词,这些单词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表和英语专业四级词汇表,共包括5个三音节词、5个四音节词、5个五音节词和5个六音节词。根据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选择了11个符合本研究要求的词,包括3个三音节词、4个四音节词、2个五音节词、2个六音节词。

表4 多音节词

(3)短语重音

短语是句子和单词之间的句法单位,短语有其独立的语调单位和重音模式。短语的类型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副词短语”(陈桦、王馨敏,2015),由于后两种类型在朗读口语中出现的频次较少,本研究只设计了前三种短语,即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

短语重音遵循的规则是:(1)根据词性定重音的原则,即实意词重读,语法词弱读原则。实意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感叹词和不定代词等,这些单词是承载句子主要信息的单词,而功能词连词、介词、冠词、人称代词、程度副词等只是起着语法连接作用,对形成句子意义的作用不是太大。(2)核心重音原则。根据乔姆斯基和哈利(Chomsky&Halle,1968:17)的核心重音原则,名词短语的重音一般放在短语的左侧,即由名词加名词组成的短语,重音在第一个名词上;由形容词加名词构成的短语,重音在名词上。

但是名词短语的重音模式存在几种特殊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名词+名词”形式。当第一个名词是第二个名词的修饰词时,被修饰的名词不重读,有修饰功能的名词重读。比如' wa ter bottle,'radio station和' ma nagement expert。

第二种情况是,当第一个名词说明第二个名词的材质时,两个名词都需重读。如' cho colate ' bar ,' silk ' skrit 和' stone ' wall

第三种情况是,当第一个名词表示第二个名词的时间时,两个名词都需重读。如' su mmer va'cation,De' cem ber ' snow 和'm or ning ' news

第四种情况,当第一个名词表示第二个名词的地点时,两个名词都需重读。如' ci ty ' gar den,' coun try ' house 和' street ' mar ket。

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含有现在分词和动名词的名词短语如a sleeping bag和a sleeping child,虽然两者形式上相同,但重音模式不同。前一个短语中,sleeping是动名词,说明了名词的用途,重音应该放在动名词上,而后一个短语中,sleeping是现在分词,说明了名词的动作,重音应该放置在名词上。

文献检索的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学生在单词层面和句子层面的重音模式研究较多。研究者从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中发现,学生不区分不同的语调环境,单词基频大致相同,不能区分重读和弱读(McGory,1997)。高霞(2006)把音节分为[S1]、[S2]、[S3]和[S4]四种,代表重音被移到了第一、二、三、四个音节上。[S1]、[S2]、[S3]和[S4]的频数分别为1、43、26和9。[S2]是朗读者最易犯的错误,而[S1]则相对容易避免。[S2]通常发生在多音节词的发音中。多音节词的位移现象最为明显,重音错发在第二音节上的倾向比较明显。另外,中国学生仅能掌握不到四分之一的名词重音,复合名词短语重音的准确率最低(徐然,2010)。陈倩、周卫京(2014)发现,中国学生短语重音习得率不是很高,仅有63%左右。陈桦、王馨敏(2015)发现,中国学生对名词和形容词的重音特征已基本掌握,与本族语者的主要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单位名词+of+名词”类型的名词短语中,本族语者的重音位置根据列举项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但中国学生总是将重音放在名词上。(2)在动词短语的产出中,中国学生和本族语者最大的差异是推测性动词状态,比如,must have gone,本族语者除了在主要动词gone上赋予重音之外,must的音高也格外突显,只是助动词have有弱读。整个短语中,中国学生只把重音赋予主要动词。(3)在介词短语的重音分布上,本族语者的重音落点都在名词上,而中国学生的重音模式多样化,有部分学生对没有对比特征的介词也赋予重音,还有少数学生重读了语法项人称代词。口语中由重音模式所反映的节奏模式体现非常明显的音节节拍语言特点(陈桦,2008b)。

基于前人文献,本研究设计了26个名词短语,其中包括违反按词性定重音原则和核心重音原则的一些短语,12个动词短语(包括中国学生掌握不好的推测性动词)和9个介词短语。

表5 名词短语

注:以上词组中黑体及画线的音节为重读音节(下同)。

表6 动词短语

表7 介词词组

(4)句重音

英语重音是本族语者解码语流的主要手段,句子中的重读音节构成语句中的重音链,形成构建信息的信息链。(陈桦,2009)因此,要了解英语句子的意义,必须从赋予正确的重音开始。句子重音的指派原则,除了遵循按照词性定重音的原则以外,还有新信息重读原则以及对比特征重读原则。

新信息重读原则指的是语流中第一次出现的信息(比如对话中的应答语)必须重读,已知信息(指语流中重新出现的信息和能从上下文推知的信息)需弱读(陈桦、王馨敏,2015)。

对比特征重读规则指的是不考虑单词词性(包括人称代词、介词等功能词项)如何,说话人会把他特别强调的内容赋予重音,以达到和语句中某个单词形成强烈对比的作用(陈桦、王馨敏,2015)。比如,在下面的对话中:

A:Shall I put it on the table?

B:No,put it under the table.

说话人的句中on和under构成了对比,因此本来是不该赋予重音的介词被重读,形成关于物品位置的两个重读音节。

前人研究发现,学习者无法使用时长区分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即元音约简不够,重读音节不够突显(陈桦,2008b);学生感知或者听辨能力弱,造成重音定位错误;一词多性,且重音有别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重音偏误;有的重音产出错误非常顽固,时长会反复,在一定程度上双元音或长元音比较吸引重音;三音节词的重音后移现象比较严重。词重音迁移,重音感知错误和过度归纳是重音偏误的原因(陈文凯,200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的句重音测试形式主要分为两类:单句和对话。一般句子的重音模式可以通过单句的朗读来考察,另加一些规则之外的特殊情况。新旧信息重读和对比重音需通过对话来考察。测试内容见表8:

表8 句重音考察内容

(续表)

注:以上句子中黑体及画线的音节为重读音节。

下面对表8中的例句和对话进行具体说明。第1个例句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实意词的重音,该句中,dull、poin、film三个音节为重读音节。第2个例句考察的是对比重音。除了实意词以外,这两句中的to和for是对比重音。在第3个例句的对话中,第一个shoes是新信息,应该重读,第二个shoes变成旧信息,就不该重读了,这句里kind是新信息,应该重读。下一句里的kind又成为旧信息,不能重读了,这句里应该重读的是beau音节。第四句中Black和brown是新信息,应该重读。下一句中black和brown又成为旧信息,不该重读。第4个例句中This是指示代词,应该重读。第5个例句中的人名Jimmy应该重读。第6个例句中的否定词Not应该重读。

由于调核是语句中的信息焦点,调核的位置落点对传递和理解话语意义至关重要。因此在确定评分分值时,调核得分应该与一般重读音节得分有所不同。比如表8第3个例句中,评分标准是这样制定的:“重读音节为shoes、kind、beau、black、brown、nei、tired、red,发对shoes和red得4分,发对其他音节得6分,共10分。”

三、人工评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评分标准。为了克服人工评分主观性强、随意性强、一致性差的缺点,本研究采用精细评分法,评分标准采用文字陈述,引导性强,尽量细化,对得分点和失分点进行了具体标注,使评分员在评分时有据可依。

2.评分员。重音评分采用了三位评分员同时评分的做法,除了笔者,另外两位评分员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曾担任过口语评分员,对本研究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过程十分熟悉。但即便如此,在评分过程中,仍然要经常性地结合一致性监测,讨论评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在对话评分时,由于语句较多,评分员耳听重音分布时,评分员之间常会发生辨听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暂停评分,不断讨论和调整评分标准,力争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评分标准执行的一致性。

3.评分过程监测。本研究对评分过程进行了细化监测,即把总体评分过程细分为几个阶段,三位评分员每完成50个人的评分,就进行一致性检测(Cronbrach α),如果发现该系数得分低于.90,即召开评分员会议,进一步细化评分标准。

(1)采用语音分析软件辅助判断。判断重音的首要声学参数是音高,其次是音强和时长。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重读音节比其他邻近音节更显著,各音节的轻重对比也更明显。这里“显著”的表现,不仅通过音高升高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音高来实现。但在实际听音评分过程中,评分员的听辨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评分结果的差异,比如对双音节词中前后两个音节差异的判断以及对一个语调单位中承载对比重音的两个音节的判断。出现这种情况时,建议评分员采用语音分析软件,比如Praat,观察各个音节的音高、音强、时长曲线,辅助人耳判断。

(2)及时补充、优化评分的文字标准。正如一些研究者(如王虹,2006;陈桦、李景娜,2017)指出的,国内的口语评分员在实际评分过程中,往往太关注音段错误,而没有关注超音段层面的评测,当学生音频中出现发音错误时,评分员常常由于音段错误影响重音的评分。我们应该遵循精细评分的原则,把各个维度分开评分。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语音评测中重音评测的理论依据和评测内容设计原则,旨在为计算机自动评分系统提供人工评分依据。本研究将英语重音模式分为词重音、短语重音和句子重音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在三个层面之下又根据前人研究将内容集中在中国学生容易发生偏误的重音特征上,从而对语音教学产生较好的反拨作用。 bz6bKYCW2yNZSu+2vYWwZNWvmYNcP6cxOJOdkqBDs7a8AspE58wGYCseipwTjlD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