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国《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因此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之下,推出更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质量旅游线路意义重大。当前,我国人民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节庆旅游、体育旅游、非遗体验旅游等旅游产品更加青睐,因此,适应市场的变化、设计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正逐渐成为旅行社的重要工作。

应用型高校及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作为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其培养的学生需具备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线路产品,结合当前旅游发展阶段,开发出提升学生线路设计能力的理实一体化教材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业界仍较为缺乏培养高校学生旅游线路设计能力的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专门教材,为提升旅游线路设计教育与国家需求、行业需求的匹配度,课程组老师着手编写《旅游线路设计:理论与实务》教材,本教材以旅游线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致力于培养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的新型线路设计人才。最终培养出能够为党和人民文化和旅游事业奋斗的、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技能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作为旅游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本教材不仅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导游等旅游类专业学生,也适用于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同时可以作为旅行社、景区等旅游类企业的培训教材。

本教材由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常直杨副教授,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李俊楼副教授、张宁副教授共同编写完成。全书共分为理论和实务分析两个部分,理论部分由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与旅游市场调研、第四章旅游线路设计中要素设计、第五章旅游线路设计思路与步骤等五部分组成,实务部分主要结合全国大学生红旅创意策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海南自贸港旅游创新线路设计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等国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线路设计大赛,进行旅游线路的具体设计。同时,南京大学出版社为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对我们的编写工作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谨向他们一并表示感谢。

本教材由江苏省产教融合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旅游资源学》、南京晓庄学院2023年校级教材专项《旅游线路设计:理论与实务》、南京晓庄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一般项目《基于研学导师培养的产教融合课程开发路径》共同资助完成。本教材引用了大量的第三方研究成果及网站案例资料,尽可能地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对于未能列出者,敬请联系本教材编者。在此谨对所有旅游电子商务的研发人员、旅游工作者、旅游网站及我们获得信息的网站表示最衷心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肯定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教,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为我国旅游人才的高质量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xC/UISrfPvz4HRqY5r82sRP/ShmnghbJFOA17POVvriwPgcfDtI/fnwaSzWs7NVe



第一章
导论

案例导入
旅游线路创新

关于旅游线路的最佳设计,行业里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巴黎迪士尼乐园的完工之际,景点间的人行道仍没有完美的设计。紧要关头,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提出在乐园的地面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景区。在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窄有宽,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因为他相信,游客是最了解自己的需要的,最多人凭感觉走出来的线路或许就是最优解。

在这个案例中,景区内部的游步道设计最大化地遵循了人的行为习惯。旅游线路具有一定的机动性,是游客体验旅游产品最直接的媒介。

要点一:筛选游览节点

旅游线路是联系游客和景区、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重要环节。其中,游览节点是每条游线的核心,也是游客体验的核心。节点涵盖了景区的主要游览点,也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服务节点。在游览点的筛选方面,需要遵循“有地方代表性、有唯一性特色、有强知名度”的原则。一般来说,主题公园、文化古镇、森林公园等一般都是重点考虑的内容。服务节点的安排方面,则主要要把握时间和距离的节奏,遵循“3小时一顿饭,6小时住一晚”的原则。游客在3小时的游览体验中,需要有小的休憩节点能够停下来,以购物、拍照、活动等形式调节游览节奏与情绪;游览超过3小时,就要配套好餐饮节点;6小时以上的游程,则要安排住宿。

要点二:链接通道

游览节点筛选出来后,则要考虑链接节点的交通通道。关于节点的链接通道,我们可以从陆路、水路、空路这三大维度去考虑,三个疏导重点分别是主次出入口、立体化通道、多元化体验。

(1)景区内部游线设计

一般将主次入口设置在临近主干路、高速出入口等便于进出的地方;游览的交通方式尽量陆路、水路和空中结合;游览交通工具力争融入本土特色,多元化,如坐上黄包车游览北京的胡同、坐着羊皮筏子游黄河等。

(2)区域型/大目的地游线设计

首选可达性高的交通枢纽城市作为基地,寻找有风景的道路、水路链接节点,尽量不重复、不走回头路。比如以三峡大坝为特色的两坝一峡游线,就推出“船去车回”的游览方式。游客由宜昌乘坐“长江三峡”系列游轮,沿长江水路坐船西行到葛洲坝、三峡人家,船观美丽宜昌沿江城市风景;抵达三斗坪港后,乘空调大巴前往游览三峡大坝,游览结束后乘大巴返回。

(3)注重时间把控

需要根据不同游客需求特点,把握好快与慢的交通节奏、游览的节奏、产品的组合节奏,在舒适的游览时间内充分让游客体验到产品的特色。根据旅游心理学规律,游客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是300米,希望乘坐交通工具的距离为500米;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时间和游览时间的比例不能高于1∶1。

要点三:提升体验

高级的游线设计,强调游线是引导游客参与景区的体验路径,其本身就是旅游景区或者区域旅游体验的一部分。而人们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印象,往往来源于“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利用五感来提升游线的体验,能使得游线即场景,步步皆情境、片刻皆体验。

(1)视觉:Nike运动公园夜光跑道

耐克在马尼拉的市中心打造了一个带有LED显示屏的运动场。荧光跑道取名为“unlimited(无限)”,寓意着在跑步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整条跑道都装有LED显示屏,魔幻的灯效让整个跑步过程充满着激情。在这条跑道上跑步,需要事先在鞋子上装上特定的传感器。当你走上跑道的那一刻,LED屏幕上会出现一个虚拟的人物,它会跟着你一起奔跑。而它的速度会根据你设定的预期跑步时间和你的实际跑步速度来进行调整,时而快时而慢。完成一轮跑步计划后,传感器会对你的完成时间、跑速速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送到系统里,以对虚拟人物的跑步速度进行调整。以此类推下去,你仿佛永远在和上一圈的自己比赛,也更明白用运动改变自己、创造精彩的意义。

在国际数字艺术和科学协会主办的活动中,这个全球最有创意的训练跑道,获得了2017年的威比奖。在马尼拉当地,这条跑道已经成了大众必去的运动场所。

(2)听觉:日本富士山音乐之路

在通往富士山的盘山公路途中,有一条“音乐之路”,当汽车以一定的速度通过时公路就播放音乐。很多游客专门到这里体验音乐公路。在道路建设的时候,开凿出间隔不等的小凹槽,当车辆驶过,轮胎就会和地面及凹槽摩擦,生成高低不同的音符连贯成曲,音乐就这样产生了。通常把车速保持在每小时50公里,就可以听见完美的音准和节奏了。

汽车通过的时候轮胎与地面凹槽的摩擦会响起日本传统民谣,既达到了使车辆减速行驶的目的,又给游客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奇思妙想彰显出人类的智慧。

(3)触觉设计

触觉是人类最敏感、最直接的感觉方式,触觉设计会给景区增添一些趣味性。景区应该让游客多触摸,而不是到处挂着“请勿触摸”。

如通过营造不同的亲水空间引导游客触摸水面,体会水流的速度与柔性;引导游客接触岩石,感受大自然的厚重和坚毅;在草原人家产品中,通过放牧、修剪羊毛等活动,使游客与小动物亲密接触。

(4)嗅觉设计

景区中嗅觉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植物,植物散发的味道不仅令人心情愉悦,还有一定的医药功效。此外,泥土的芳香、寺庙焚香的味道、海风中浓浓的海盐味等都会给游览体验增添一分色彩。

(5)味觉设计

走进成都的宽窄巷子,麻辣火锅香味令人味蕾大开;记忆中油炸臭干的香味还留在长沙街头。美食能加深游客对景区的记忆,在营造景区氛围时,挖掘当地的特色美食,打造“舌尖上的景区”,能使游客流连忘返。

资料来源:旅豆学堂

思考: 通过案例阅读,你认为旅游线路当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为什么? xC/UISrfPvz4HRqY5r82sRP/ShmnghbJFOA17POVvriwPgcfDtI/fnwaSzWs7N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