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中央任职

没过多久,王旦的两位母亲也都去了河中。此时,王旦的岳父赵昌言回朝复命,向朝廷举荐了女婿王旦,详细列举了王旦在平江任职县令期间做的一些政务,希望朝廷能重用王旦。赵昌言举荐虽有唯亲之嫌,但朝廷还是提拔了王旦。没过多久,王旦的新任命文件下来了。朝廷让他到潭州银场担任监管人员。

于是,王旦带着妻子赵氏前往潭州。潭州对王旦而言不算陌生,此前王祐曾在此处做过官。

此时潭州主政的人是何承矩,这是个心胸开阔之人。在王旦担任潭州银场监理期间,与王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王旦在潭州期间,将银场之事也治理得井井有条。在为人处世方面,王旦与官场那些人相处较好,大家对王旦的印象都不错。这样一来,作为潭州最高领导人的何承矩对王旦也很赏识。王旦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让何承矩心生敬佩。这些条件都让王旦在仕途上有上升的可能。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归功于识才者的慧眼,还在于自己的不懈努力。

不久,何承矩给朝廷上书,列举了王旦的过人之处,认为把他放在一个银矿监理的位置上有些屈才。这样的人应该得到更大的重用,为朝廷出力,力荐王旦到朝中重要岗位任职。朝廷对于地方官的举荐非常重视,又派专人对王旦考察了一番,甚至深入平江县去看王旦政务过的地方,听取人们的反馈。考察组转了一圈后,发现王旦的确深得民心。不久,朝廷便下了一道调令,让王旦回京任职。当时,朝廷正提倡文教,修好了三馆,王旦作为图书校对人员被安排在馆阁当中。 王旦具体的政务是担任《文苑英华》诗类的主编。

这样,王旦被调入京城。此后不久,王旦的父亲王祐也回到了京城,担任左司员外郎,享受中书舍人的头衔和待遇,在史馆编纂一些史料。

985 年,王旦主编《文苑英华》诗类政务一年后,朝廷又提拔他为殿中丞,出任郑州通判。 通判的主要职责是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分管地方上但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的州府公事,涉及用钱的事宜,得让通判签字方能生效。通判还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宋代为避免武人乱政,故意将地方军分成了若干路。而出任州县的人,一般为文臣,他们到地方统领州郡的人事权和军队权,能有效预防武人乱政的情况。但赵匡胤又担心这些地方知州尾大不掉,所以又同时设立通判。这样,知州有对军队的绝对管理权,但后勤保障等方面由通判管理,如此一来,将军队管理权和其他权力剥离开来,各级官员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

王旦出任郑州通判,将家人留在了京城。一方面是因为郑州距离汴京不远,家人可以照顾上,况且此时父亲已在京城为官;另一方面父亲王祐提示过王旦,不能在任职时总把家眷带在身边,这些都会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口舌。其他官员在任职时,都是只身前往,很少有人携带家眷。那些为大宋朝镇守边关的将士,哪一个是拖家带口去的?这次担任郑州通判,也能反映出朝廷对王旦政务能力的认可,毕竟宋朝那么多文官,出任郑州通判的人也只有王旦一个,而且王旦此时才二十八岁。

王旦在郑州期间,表现更为优秀,反倒是这一届领导班子里的知州却作为不大。因为史籍并无记载和王旦搭班子的知州,现在亦无可考证,倒是王旦出任通判之事有记载。王旦根据郑州的具体状况,也做出了一系列符合地方发展的举措,尤其是在他自己分管的水利、钱谷、户口、赋役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巨大贡献。他组织人力兴修水利,又根据当地百姓的收入轻徭薄赋。他还大力发展郑州地方的经济,把在平江那一整套的治理方式运用到了郑州治理上。

当然,王旦还兴学重教,大力大展教育事业。同时他又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选拔一大批地方官员,选贤任能,为郑州的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旦在郑州期间,最大的功绩是修建了常平仓,王旦上表请求在全国建常平仓,以堵塞兼并的途径。 当时,王旦到任后,分析了郑州的实际情况,觉得郑州在大平原上,此处自古以来都是产粮区。王旦对郑州的各种条件和优势做了评估后,认为郑州地处东西南北枢纽之中,将来一定会发展成大市镇。从距离上说,郑州又与汴京相距不远,若在这里设立粮仓,以备不时之需,能有效解决朝廷从南方调集粮食的问题。粮食富足时,可以适当调整市场上粮食的价格,避免造成价格被人为压低,也能维护佃户的利益。若遇上饥荒,这里的粮食能及时救灾。王旦对这件事调查了一段时间,整理了一些数据,并通过分析得出了在郑州建立粮仓很有必要的结论。但这样的大工程,王旦个人是没办法做到的。于是,王旦便给朝廷上了一道札子,希望朝廷在郑州建立天下常平仓,以堵塞兼并的路径。王旦在札子中阐明了在郑州建立常平仓的意义、利害,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赵光义看到王旦的札子后,深以为然。于是,朝廷采纳了王旦的建议,决定在郑州建立常平仓。朝廷让王旦全权负责此事,于是,王旦在郑州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常平仓的修建政务。

不到一年时间,常平仓建成了。

时间到了 986 年。这一年已被调任为开封知府的王祐出事了:王祐身体出现了极度不适感。起初,王祐觉得身体出现了小毛病,也没有让任氏将自己生病之事告诉儿子们,而此时只有小儿子王旭在身边陪伴。

然而,一段时间过去后,王祐的病情却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此时,王祐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他让任氏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了孩子们。一封家书召回了两个儿子。王祐对孩子们的到来很高兴,毕竟他们都大了,而且都成了家。王氏一族血脉昌盛。孩子们为不能尽孝痛哭不已。

王祐很欣慰地表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谁也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王祐将两个儿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你们都是一方领导,手底下管着数以万计的人,你们来看望我,我已很知足了,但你们不能长期离职,国家的事情耽误不得。我现在身体依然健朗,你们各自回到岗位上,为国家尽忠。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既然你们都在领导职位上,就得把国家的事情办好。若我能躲过此劫,说不定还会活个十年八年,若老天要收回我的性命,我也无能为力。我也不要你们天天陪在身边,你们还是都回到自己的政务岗位上去吧。”

这一次,王祐交代了很多事情。两个儿子在王祐毋庸置疑的话语里不得不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临走时王祐笑着说:“若我命运不济,丧事一切从简,不要给国家添任何麻烦。”两个儿子哭着拜别父母,父亲病重都挂念着朝廷大事,他们作为子女,当然也要做到这些。不久,王旦接到家书,说父亲身体好了一些,能正常吃饭和出行了。王旦心中一阵高兴。此时,朝廷又让王祐担任了兵部侍郎。据说这次让王祐担任兵部侍郎还是赵光义钦点。

然而没过多久,大家又收到了父亲病危的家书。兄弟三个便都携带妻儿往回赶。几个月不见,王祐已瘦成了一把骨头,颧骨突出,脸色蜡黄。王旦问郎中,郎中摇着头表示已无能为力,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王旦到处打听那些民间的高手大夫,请到府上为王祐诊断病症,大家都苦着脸,一副无计可施的神情。

直到此时,大家才明白,死亡正在召唤王祐。终于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里,王祐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王祐的三个儿子按照他生前的嘱咐,丧事简办。据赵氏宗谱记载,赵光义带着赵普前来吊唁,亲致悼词。据《莘县三槐王氏宗谱》记载:“惟尔祜,高标绝俗,正直言身。两都赋就,八斗才雄。腹化文昌,身藏武库。大吕九鼎之器,明堂一柱之才。六合资润于笔端,九品定称乎舌表。胸中堪镜,明秽吏之百奸;时后其云,起疲于九殒。对芳躅之当前,宁可自弃;念孤忠于往昔,岂昧愚忱。竟赴仙游,追踪莫及。时颁葬祭,爱贲始终。”当然,这段资料正史里没有记载,无史集可考证。最有可能的应该是赵普代替赵光义前来吊唁,并送上了慰问,王懿代表家人对太宗等人表示感谢。王祐去世后,葬在江南潜山县(今属安徽)王家茔。当年南唐出使宋朝的徐铉为王祐写了墓志铭:“月余卒,年六十四。”

王祐去世后,王旦主动接过了抚养两位母亲的责任。毕竟此时他已官居高位。相比较而言,大哥王懿的仕途有些坎坷,虽比他到地方任职的时间早,却一直没有被提拔起来。所以此时两位母亲的抚养,须由王旦承担。不过此时,两位母亲却特别识大体,她们不愿意给儿子当累赘,依然想留在汴京生活。王旦让赵氏一直陪着两位母亲,照顾她们的衣食起居。

王旦内心有愧,觉得自己没有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予以陪伴,于是请辞,为父亲守孝三年。一同来为父亲守孝的还有大哥王懿。若不出意外,以后这三年应该是王旦、王懿兄弟二人沉下心学习的三年,他们研读典籍,为自己储能。

其间,母亲任氏把王旦叫到自己的房子里,意味深长地说:“你已结婚好几年了,依然没有孩子。若你们不能为老王家新添人丁,那对王家才是最大的不孝。”

王旦说自己还年轻,先干好政务再说其他。任氏却有不同意见,任氏认为,搞好政务和生孩子根本没有任何冲突。

时间一晃到了 987 年,还在家里守孝的王旦,接到了朝廷的调令,让王旦改任濠州(今安徽凤阳)通判。 此时,王旦虽还在守孝,但朝廷的调令来了,就得到政务岗位上去。于是,王旦打算到濠州任职。此时赵氏已怀孕,这一下子打乱了王旦的计划,此前,王旦打算去濠州时带上赵氏,顺便可以照顾他,但又想到母亲无人照顾,想将妻子留在京城,可此时妻子的身体也需要人照顾。王旦打算将全家人都带到濠州去,这样相互有个照应。可两位母亲依然不愿意跟着儿子去,她们还打算将儿媳妇赵氏留在身边照顾,加之此时王旦的岳父赵昌言在汴京任职,可以照顾他们家。王旦没办法说服母亲,便打算只身前往濠州。

去濠州前,王旦带着赵氏回了一趟汴京,和母亲小住几日,又去拜了父亲。夫妻二人不好在汴京长时间逗留,随即王旦夫妇辞别母亲,向濠州而去。

王旦到了濠州后,收到了一封信。信是老友王禹偁寄来的。关于王旦与王禹偁如何认识,史料中并无详细记载,但王禹偁与王旦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王禹偁曾经写过一篇送王旦的文章,谓之《送王旦序》 ,其文如下:

圣人籍千亩之岁,元老膺三入之命,王泽大赉,庙谟惟新,有善必举,有恶必去。乃放郑侯以肃京辅,有以见善人为邦,而不善者远矣。言念圃田,择贤而治,用御暴横,是资循良。

先诏侍御史范阳卢公牧而抚之,次命殿中丞琅琊王公通而理之,皆能哲也。王公,即故夏官贰卿之子也,以雄文直气,扬其父风;以儒学吏才,张为国器。是行也,所任虽小,而所委重大。西门秋风,北阙行色,四牡夙驾,五马迎郊,朝僚知其得贤,郡人歌其来暮。右省谏官王某,迹郑民之旨,为诗以送焉。辞曰:

昔我郑邦,厥守不良,厥佐吐刚,吾相疾之,吾君窜之,我民用康。今我郑封,其守惟公,其佐惟通,吾相佥之,吾君命之,我民其丰。荥泽之兽,溱水之鱼,泳尔清流,毓尔丰刍,不弋不纲,与民同苏。匪我圣君,匪我相臣,暴曷去兮,贤曷举兮,革我苦兮,为乐土兮。

这种送某人序的文字适合送友人离开时的场合使用,而王旦下一次回来之后,将不会再离开,一直在京城为官,所以这篇文字极有可能是此时王禹偁写给王旦的。当然,以后王旦被朝廷重用后,王禹偁还会写诗祝贺。

王禹偁在信中告知王旦,自己进士及第。当然,王禹偁也提到了吕蒙正。两个人关系还不错。这个吕蒙正是 977 年的状元,不久以后还会成为宋朝宰相。吕蒙正的后代吕夷简在以后的岁月中,将与王氏的后代有亲家之谊。

看到王禹偁的信件之后,王旦有些激动。在考试这条路上,王禹偁要比王旦走得曲折许多,而王禹偁的仕途之路,比王旦整整迟了三年。

此时的王旦,已是濠州通判,而王禹偁也被朝廷调任为右拾遗。这个右拾遗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 不久,又提拔他当了史官。之后,王禹偁上了一道折子,写了一篇《端拱箴》,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此时的赵光义已更名赵炅,他看到王禹偁的札子后,好好地整顿了一下朝廷骄奢淫逸的生活。后来,王禹偁便被提拔为左司谏、知制诰,也成了知州级别的人物。相较于王旦而言,王禹偁虽中进士晚,但仕途顺利,三年多的时间,成了知制诰,此前王祐也担任过此职位。

988 年,在王旦到濠州任职一年后,妻子赵氏生下了长子。王旦给孩子取名为雍。家里新添人丁,这是人生一大要事。任氏让王旦给王祐灵位上了香,告诉王祐他们老王家又添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里还需要交代一下王雍。因为王雍的很多故事有多重版本。据《王氏宗谱三槐王氏》中记载,王雍出生于 984 年,因为这一年是宋太宗雍和元年,故而,王雍的名字也是为了怀念这个年号所取的。而根据苏舜钦《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中记载,王雍生于 988 年。笔者认为,苏舜钦的记载更真实一些。一方面,苏舜钦是王雍的外甥,王雍与苏舜钦也经常有来往,这样,苏舜钦的记载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984 年,王旦到平江任职,结识了岳父赵昌言,赵昌言将女儿赵氏嫁给了王旦。但这些事情绝不是草率完成的,在封建制度国家里,尤其注重礼仪。况且一个孩子从怀孕到出生,需要一年光景。所以,这一年,王雍出世的可能性不大。于是,有学者提出,王雍是王旦妻妾所生,但王旦一生只有妻子赵氏,不存在王雍是庶出这一说法。

家里新添人丁,大家都是一片喜悦之情。连老大王懿都让老婆到濠州来恭贺。一家人又有了一起短暂生活的日子,当然,这种日子总是匆匆而过。

一年后,也就是 989 年,赵氏又生了一个儿子,王旦为孩子取名为冲。

这是一段幸福的时光,孩子虎头虎脑,家里人也都身体健朗,而王旦的官运也一直亨通。 fwIAFYtUpkvJfEiQx3jyYbU2w4xWIpikegaWXLQq4mX8OABDkoUONZ6rbFxX9+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