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问答四

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

上一个问答中讲,“一切诸善,以觉为根”。无论学习小乘还是大乘、显宗还是密宗,最后的目标都是“觉”——证悟,因为它是解脱最关键的因素。证悟能断除我执、无明,遣除所有的烦恼,之后便能成就、解脱;若没有证悟,则不管做多少布施、持戒、忍辱等善法,都只是世俗的功德,与解脱没有太大关系。

第四个问题是:前面讲了真如佛性,我们明白了一切功德的根是证悟,但我们还不清楚,无明之心的根是什么?

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

“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 。凡是有无明、有染污、有执著的六识或八识,都叫做“无明之心”,此处无明之心主要是指充斥着各种烦恼情欲以及恶念的心。

烦恼情欲有多少呢?八万四千个。贪、嗔、痴以及将贪嗔痴作为一个整体,此四者各有两万一千个,加起来即为八万四千个。佛法之所以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为了对治这八万四千个烦恼情欲。但我们要知道,佛教中常说的“八万四千”,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用来表示数目庞大。除了这些烦恼情欲以外,无明之心还包括如恒河沙数般的种种恶念。

产生上述烦恼情欲以及恶念的原因是什么呢?

“皆因三毒,以为根本” ,都是因为三毒。也就是说,无明之心以三毒为根。

倘若继续追问:三毒之心以何为根?那达摩祖师肯定会说:三毒之心以无明或痴为根。一切烦恼归根到底都来自无明。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所有烦恼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无明;所有功德的根源也只有一个,就是觉悟的智慧。也可以这样讲,一切烦恼之中,最严重的是无明;一切功德之中,最殊胜的是觉悟智慧。

觉与无明是矛盾、对立的,若证悟了空性,拥有了觉悟的智慧,即能推翻、断除无明。断除了无明,就等于断除了八万四千个烦恼情欲以及恒河沙数般的恶念,如此便可获得解脱。因此,要想成就,只需一个觉悟的智慧就足够了。

所以说,我们学佛的种种功德,就是用来断除各种各样的烦恼。而烦恼的根本是无明,因此最关键的是要证悟能够推翻无明的智慧。

“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

“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 所谓三毒,就是贪嗔痴。

“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 三毒之心具足了所有的罪恶。有了贪嗔痴,各种各样的烦恼及杀盗淫妄等罪业便会随之而来。

“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 就像一棵大树,虽然只有一个根,但根上长出的枝叶却不计其数。同样,由无明产生三毒,再生无数的烦恼,其后出现各种各样的业,继而便有了六道轮回的痛苦。可见,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无明。

“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 三毒中的每一个都会生出无数烦恼,随后产生百千万亿的罪业。这些烦恼罪业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前面大树的比喻,实际上二者完全不能相比。

“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 ,首先从佛性中生起最细微的无明,然后从无明(无明即三毒中的痴)产生贪和嗔,又从三毒滋生出无数的烦恼和业,造业后形成下一世的轮回,到那时六根便会应现。

倘若下一世投生为人,就会出现人的六根;投生为旁生,就会出现旁生的六根……投生到哪一道,就会因业力而出现相应的六根。前世的因决定了投生的方向,因此,六根来源于前世的因,亦即三毒。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诸根。眼根是视网膜、晶状体等眼睛的物质部分,耳根是耳膜等耳朵的物质结构,鼻根、舌根也是如此。身根主要是遍布身体的各种神经,能够感受外界,产生触觉。前五根都是人体的物质组成部分,只有意根不属于物质,而属于意识。

意根是什么呢?前一刹那意识上的能量,就是后一刹那意识的根。意识要把每一刹那的能量传递下去,才能持续思考和感知外界。如果意根受到影响,人便会暂时失去意识。比如听到噩耗时晕倒,就是因为意根受到打击,意识停止了,只有在恢复以后才可以继续思考,感知外界。

“亦名六贼,即六识也” 。六根也叫做六贼。为什么叫贼呢?因为六根会欺骗我们的意识,盗取我们的法财。实际上,我们耳闻目睹的一切并非真实存在,但六根欺骗了我们,并由此来攫取我们戒定慧等佛法或修行上的财富。

虽然此处字面上讲六根就是六识,但实际上二者是不同的。比如,我们要听到外面的声音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外来的声波,二是自己的耳膜即耳根,三是通过声波和耳膜产生的一种感觉——耳识。事实上,声音并不存在,但我们感觉上听到了声音,这种感觉被称为耳识。除了耳识,其他五识也是如此。所以,六根与六识并不相同。但六识和六根都是贼,因为它们都盗取、劫掠我们的法财。

“由此六识,出入诸根” 。六识依赖六根感知外部世界,如眼识通过眼根感受光,耳识通过耳根感受声音等。“出”,是指六识通过六根感知外界;“入”,则指六识停止感知外界,比如闭着眼睛或深度睡眠时,眼识就从眼根上消失了。六识有时出现,有时消失,所以叫做“出入诸根”。

“贪著万境” ,当六识依靠六根感知到外面的世界,便会产生执著。虽然主要是意识、分别念去执著,但其他五识本身也有执著。尽管它们不能像意识那样进行思维,但眼识也会执著外面的色,耳识也会执著外面的声音,等等。

“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 。对外境产生执著后,就会产生贪嗔痴,然后造作很多罪业。这些深重的业力,成为证悟真如体(即佛性)的障碍。故而,六根六识被称为六贼。

“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涓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苦海。”

“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涓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 轮回中的众生,其身心被三毒、六贼惑乱,致使心无法证悟,身体投生为各种各样的众生,无休止地沉浮于六道轮回,承受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就如同江河一样,虽然源头是很小的水流,但涓涓细流不停流淌,最后汇集成波涛万里的大江大河。

这就是轮回的真实写照。最初只是一个极细微的无明,后来产生了三毒,其后又形成六贼,继而导致了轮回六趣以及无穷无尽的痛苦。

“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 如果有人截断江河的源头,后面的河流就会全部停息。同样,我们若能断除一切烦恼的根源——无明,则轮回也将戛然而止。

“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苦海。” 修行人要做的是:首先,把贪嗔痴三毒转为三聚净戒,即大乘菩萨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或称饶益有情戒;其次,将六贼转化为六波罗蜜。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彻底解脱,永离一切苦海。 UROgoQ82/+eiYqceYJ010YI2Ebl+3YOnd3IHsSiEcdW2O0fYAg82nlOZMQYtLM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