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辑说明

《道德经》又名《老子》,相传为春秋末老子所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相传老子归隐时途经函谷关,关令尹喜向他问道,于是老子便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便是流传后世的《老子》。

汉代河上公诠释《老子》,著成《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故后人又称《老子》为《道德经》。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道”无形无声,无迹可寻,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之母,是一切行为准则的根本。“德”是《道德经》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由“道生之,德畜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可知,“德”就是遵循“道”,顺道而行,效法天地,无为而不争。“道”与“德”的关系是“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由此“道”与“德”构成了互为表里的两个概念:“道”是形而上的,是里;“德”是形而下的,是表。

《道德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部举足轻重的经典著作,自古及今不乏名家为之作注。近代古文家叶玉麟先生曾为《道德经》作注解,出版了《白话译解老子道德经》。

叶玉麟(1876—1958),字浦孙(又作浦荪),号灵贶居士,安徽桐城人,师从同籍儒学家马其昶。其生前著有《白话译解老子道德经》《白话译解庄子》《白话译解孙子兵法》等诸多著作,另有《灵贶轩文钞》存世。

《白话译解老子道德经》出版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从作品序言可知叶玉麟先生译解《道德经》是为了廓清一般读者对老子的误解。叶先生认为老子并非主张避世,其提出的清虚无为思想和春秋末年的社会风气相应,是为了挽救当时尚文繁琐之弊。叶先生认为《道德经》的思想和《周易》的思想相类,有些主张甚至和儒家一致,其本质是崇实尚俭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正逢战乱,社会凋敝,国弱民贫,叶先生希望通过自己的译解让读者体会先哲之精义,尚俭尚实。一般知识分子的拳拳报国之心跃然纸上。

叶玉麟先生所作译本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称得上是释读《道德经》的典范,在当时受到欢迎,可惜后来湮没无闻。本书以民国二十五年(1936)出版的《白话译解老子道德经》为底本,重新整理出版。在编校的过程中,根据叶玉麟先生的译解对生僻字词添加了脚注。此外,为方便读者阅读,明显错讹之处径改,力图做到无误。本书可能存在不尽如人意处,在此盼望读者批评指正。 VTYtPl55Jgtgnouo2Lu/ZVIG5xPf9rpvjjEyY6pwuiuBPcgFr1b2JOSv880krb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