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沉默,是一个成年人的高级自律

不要轻易相信从别人嘴里传达出的另一个人的信息。同时,与别人沟通时也不要四处散播毫无根据的话,否则就真的是在散播谣言了。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即使是闲聊,也难免出现双方对某个事件理解上的偏差,更何况这个事件还可能是从另外的人那里听来的,或者自己只凭借一点儿表面现象就做出了所谓的论断。那么当两人的“论断”出现分歧时,既能保全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又能展现君子风度的交际方式就是沉默。这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高级自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的话题如果再进行下去,个人臆测的成分就会更高,甚至脱离事情本来的性质,谣言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一件事本身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再加上传播的过程中又会造成信息的缺失,就会使得听者接收的信息已经和事情的本来面目相差很大了。一传十,十传百,差得就会越来越离谱,这就是散布谣言给人们带来伤害的原因。

最有力证明这一点的是中国历史上“穿井得一人”的故事。

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一家人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全家人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这样就可以省出一个人力来做别的活。于是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力哩!”

然而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最后有人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言搞得沸沸扬扬,连宋国的国君也被惊动了。宋国国君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国国君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灌溉,现在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这个故事寓意很明显,它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从别人嘴里传达出的另一个人的信息,同时也在劝诫我们,与人沟通时不要四处散播毫无根据的话,否则就真的是在散播谣言了。所谓散布谣言,就是说别人的闲话,即“到处闲扯,传播一些无聊的,特别是涉及他人隐私的谎言”,换句话说,就是背后对他人品头论足。

一个人说另一个人的闲话,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私心,或者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或者是为了满足他的某种阴暗、狭隘的心理。他们或透露一些别人的隐私,或影射一下别人的人格,不管是直接散布,还是委婉传播,不管是添油加醋,还是扬沙子泼凉水,都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亵渎、一种践踏,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更不利于彼此之间的和睦相处。这是沟通中非常忌讳的事情之一。

一些无聊空虚和无所事事的人,听到那些琐碎的、无关自己痛痒又涉及别人隐私的话,就会一传再传,而且添油加醋,使整个事件严重起来。可见,谣言是非常可怕的,它就像瘟疫一样很容易扩散开来,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

《战国策》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参告别了老母亲,离开家乡,到费国去。不久,费国有个和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听到这个消息,也没有弄清情况,就去告诉曾参的母亲:“听说你的儿子在费国杀死人了。”这时,曾参的母亲正在织布,听了这个消息,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的儿子是绝不会杀人的!”她照样安心地坐着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仍不理睬,还是织她的布。过了不久又跑来一个人,同样说:“曾参杀人了!”听了第三个人的报告,曾参的母亲害怕了,立即丢下手中的梭子,急急忙忙地跳墙跑了。

古语说,“众口铄金”“三人成虎”。面对谣言一次又一次的攻击,连曾母这样深明大义的人都相信它是事实了,更何况像我们一样的凡夫俗子呢!谣言的杀伤力由此可见一斑。爱散布谣言的人,在其所处的社交圈中,是绝不会漏过一个人的,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他都能自成一体地创造一些情节、事端,令无辜的人恐慌,甚至陷入深深的苦恼中。这样的人,相信每个人都对他深恶痛绝,绝不会情愿与他交朋友的。 fUuPE8EjQOwpkuYWaOkEvLx0wsALyZdRXr6FrZkXgzyxTKV0DSfM9ilWShBnVh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