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避地在宣城

安葬韩会之后,一家便在故里住下来。对韩愈来说,要做的一是守丧,二是读书。郑夫人出身于唐代号称“五姓七家”的名门望族之一荥阳郑氏,从小读书习文,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族中也有博通经史的长者,他们都成为了韩愈和老成的老师。韩愈三岁启蒙,七岁读书,十三能文。他从小致力于经、史、诸子的学习,虽能作骈文,但常写且挚爱的却是奇句单行的古文。他十三四岁已能写一手漂亮的古文,受到乡贤的称赞。师长们还时常带他到县城和洛阳会文。如他《感二鸟赋》自谓:“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亦如李汉《韩昌黎集序》所说:“兄卒,鞠于嫂氏,辛勤来归,自知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皇甫湜《韩文公神道碑》也说:“(公)七岁属文,意语天出。长悦古学,业孔子、孟轲,而侈其文。”

大历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代宗李豫崩;二十三日,德宗李适即位。次年正月朔改元建中,是为建中元年(780)。建中三年(782),韩愈回河阳老家修业读书才两三年,战乱又起,这个才十五岁的孩子,不得不随嫂嫂携家带口再次走上战乱流徙的历程。正如《祭郑夫人文》里说的:“既克反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江。春秋霜露,荐敬蘩;以享韩氏之祖考,曰此韩氏之门。视余犹子,诲化谆谆。”也即在《复志赋》里所说:“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

从当时唐代的政治形势看,建中二年(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请袭父职未获德宗允准,惟岳即与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联兵拒命作乱,之后各地便兵乱不断。此三人相继被马燧平定,建中三年(782)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李希烈又相继叛乱。十一月,以卢龙节度使朱滔为盟主,称冀王;魏博节度使田悦称魏王;恒、冀都团练观察使王武俊称赵王;自领淄青军务李纳称齐王;淮宁兼平卢、淄青、兖郓、登莱、齐州节度使李希烈称建兴王:史称“五王”之乱,使整个北中国及中原又受战乱之祸。“五王”各仿唐王朝设立官爵,称孤道寡。建中四年(783),朱泚又反,占据长安自称大秦皇帝,立弟滔为皇太弟。德宗被赶出长安,整个中原及东北西三面陷入战乱之中。郑夫人决定到江南宣城韩氏庄园避乱。时在深秋,郑夫人安排好留河阳老家的用人与物什,把应带的东西装上车,领着韩愈、韩老成等一家大小几十口人从河阳奔东南渡过黄河,从汴口乘船东下。经汴水、运河,过扬州,到润州入长江,溯江西南,到芜湖,顺清弋水而南下,便可到达宣城。河阳离宣城三千余里,虽多是顺流水路,这携家带口的逃难生活也是十分艰辛的。况且,出河阳故里,一路上时时看到车拉人推向南逃避战乱的群众,那情景很是凄惨。尤其是船过汴州,从河北南来的难民更多,这场景对十五六岁的韩愈来说,一辈子都忘不了。家遭祸患,社会动乱,这就是韩愈的童年经历。

自十五岁移居宣城,到十九岁离开宣城赴长安应试,是韩愈潜心读书、以文会友、生活比较安定的时期。

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打破了李隆基图长生、享安乐、永固皇帝之位的美梦,也结束了唐代的盛世。历经七八年的战乱,河北、中原百姓无安居之地,四散逃亡,一些富豪之家多移居江淮,特别是江左一带,文人名士也多游于江淮之间。韩愈兄会与卢、崔、张以文名噪江淮,就是一例;韩会与仲卿游于李华、萧颖士之门,而与颖士子存交游当也在这个时期、这个地方。德宗一朝,战乱不断,尤其是建中三、四年间的“五王”“二帝”之乱,对中原的骚扰破坏之严重,几与安史之乱相类,使一些刚返回北方的人再度南迁。江淮也自然形成了文化发展的中心,文人名士会集,文化气氛浓厚。这对韩愈的读书、求学是非常有利的。从贞元十八年(802),韩愈给崔群的信里说的“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推算,他开始交游当在移居江南宣城的建中、贞元间。最值得一书的是他与窦牟、窦庠弟兄的交往。元和四、五年间,韩愈与窦牟同在东都洛阳,愈为都官、河南令,牟为虞部、洛阳令。长庆初,愈为国子祭酒,牟为国子司业,皆为同僚师友。牟长庆二年(822)二月四日卒后,愈为兵部侍郎使镇州回,为牟撰志铭与祭文,可谓情谊笃厚。如《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中所说:

……窦公,讳牟……皇考讳叔向,官至左拾遗、溧水令,赠工部尚书。尚书于大历初名,能为诗文;及公为文,亦最长于诗。孝谨厚重,举进士登第。佐六府五公,八迁至检校虞部郎中。元和五年,真拜尚书虞部郎中,转洛阳令、都官郎中、泽州刺史,以至司业。……

又说:

……公一兄三弟:常、群、庠、巩……皆有材名……愈少公十九岁,以童子得见,于今四十年。始以师视公,而终以兄事焉。公待我一以朋友,不以幼壮先后致异。公可谓笃厚文行君子矣。……

《祭窦司业文》亦说:

……惟君文行夙成,有声江东,魁然厚重,长者之风。……我之获见,实自童蒙;既爱既劝,在麻之蓬。自视雏,望君飞鸿;四十年余,事如梦中。……

在麻之蓬,用《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语,意谓蓬生长在麻丛中,不扶就会长直,是因为受麻秆直的影响。正说明韩愈受过窦牟教导。四十余年的交谊,终身不辍。

代宗时常衮为相,引荐牟父叔向为左拾遗、内供奉。代宗死后,常衮被贬为潮州刺史,叔向被出为溧水令。按志铭、祭文所说愈与之交已四十余年,时愈年五十五,上推四十年,韩愈十五岁时,即建中四年,当时他在宣城。又窦牟贞元二年(786)进士及第,则韩愈与窦牟交往这段时间的下限,当在贞元元年秋窦牟进京应试前。这期间窦牟、窦庠等在溧水。溧水距宣城不远,且属宣州管辖。因韩愈父兄的关系,韩窦两家为世交。韩愈年纪不大,学业与诗文已有相当造诣,他除与当地文学青年往来会文,还与窦牟、窦庠兄弟往还于宣城、溧水间。有一段时间,韩愈曾到窦牟家所在的溧水读书,他们还同游芜湖等地,会过那一带的文人名士。韩愈知闽中名士欧阳詹之名,也当由窦牟父子介绍。因为欧阳詹是由常衮提挈培养出来的,而常衮又是叔向的好友。

约于贞元元年(785)暮春,一日天气晴和,宣州王司马府芍药花开得特别好,司马也特别喜爱这些芍药花,便借此良辰美景请府僚与当地名士来举行赏花酒会。韩愈虽是晚辈,也因颇有文名应邀来到王司马家。王司马属韩会一辈人,喜欢接待文士,引荐后辈。他对才华横溢的韩愈很是器重,想推选韩愈为宣州贡士,因此邀韩愈前来,借机向诸公推荐。在酒席宴前,王司马要韩愈借花赋诗,以显他的才华,韩愈便作《芍药歌》: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霜刀剪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比并。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一樽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韩愈十九岁那年的秋冬,离开宣城进京应试,作为贡士被举荐出来,与当地官员的提挈分不开,其中当也有王司马的帮助。

韩愈十九岁离开嫂嫂郑夫人,已经算是长大成人了。在这十九年里,韩愈已经成为有志、有识、有胆、有气的士人才子,这与嫂嫂的无私关怀、精心培育也分不开。所以,他在《祭郑夫人文》里说:“昔在韶州之行,受命于元兄,曰:‘尔幼养于嫂,丧服必以期!’今其敢忘?”

郑夫人卒后,韩愈以礼制为嫂守孝终期。 UqQTdD6IcWmJyzXx72aJ/GprRJuyNVZki2357MfBqnq9l0ieycGA+SfeHc0ZQJ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