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芳摇落独暄妍 ① ,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② ,
暗 香 浮动月黄昏 ③ 。
霜禽欲下先偷眼 ④ ,
粉蝶如知合断魂 ⑤ 。
幸有微吟可相狎 ⑥ ,
不须檀板共金尊 ⑦ 。
①暄妍:暄为明媚之状,妍为美丽之态,此处指梅花。
②疏影:疏落的影子。横斜:横斜交错。后世惯以“疏影横斜”喻指梅花。
③暗香:指幽香。暗者,隐藏不露。黄昏:为月之颜色状态,“黄”为月之色,“昏”为月之态,并非时间意义的傍晚。
④霜禽:为仙鹤之态。霜为禽色。偷眼:偷偷窥探,杜甫《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正用此窥探之意。
⑤合:应该。断魂:指因梅而倾倒。
⑥狎:玩赏,亲近。
⑦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用坚木数片,以绳串联,用以击节。金尊:亦作“金樽”,为盛酒美器,此处以代宴饮之美酒。
林逋,字君复,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隐逸诗人。他的事迹因“梅妻鹤子”的典故而变得格外富有诗意。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这是其伴鹤之闲适,而“梅妻”之说则源自于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至元间,儒学提举余谦既葺处士之墓,复植梅数百本于山,构梅亭于其下,郡人陈子安以处士无家,妻梅而子鹤,不可偏举,乃持一鹤放之孤山,构鹤亭以配之。”
林逋在孤山隐居,二十年不入城市,终日流连于湖山之间,引鹤为伴,咏梅为诗,着意将梅之意象引入中国古典诗歌当中。其存世的包括《山园小梅》在内的八首律诗,被时人称为“孤山八梅”,而“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等咏梅之句百代不衰,成为梅特有的中国意蕴。
诗的首联如同一个长镜头不断推进,众芳凋敝的冬日中忽然见到了鲜艳的颜色,一瞬间的明媚,用“风情”来形容,便使人觉得这梅有了自己的魂魄。而这魂魄又是幽淡而雅致的,所以诗人紧接着便记录了这种“神清骨冷”的风姿: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考颔联二句,实则化用了五代南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一为竹影,一为桂香,是断裂的两个景色。改为“疏影”,使得梅之虬枝疏落的空间美感历历在目;改为“暗香”则正合梅花香气之神,以幽然之韵遣淡然之香,又以月引领,更见清冷。这两句是诗之眼,是最能夺人摄魄之所在,也是千古不绝吟咏梅花香气的佳句。
转至颈联,以禽、蝶的视角来看园中小梅,霜禽是诗人心中的灵禽白鹤,粉蝶是众花香气的精魂。前者被梅花的姿容倾倒,不敢逼视,是暗夜里耀眼的所在;后者知而未见便会被暗香所摄,痴爱销魂。用他物的视角重观诗人的心灵寄托,梅的形象便越发风情万种了。
尾联进入诗人的视角,将小情与俗趣两相比较,才令人看到大雅之存在乎小园一隅,暗香之中。由此,诗人的志趣才见博远。这便是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用“暗香浮动月黄昏”夺尽天下梅香。
林逋的隐者之名是要高于他的诗名的,这一方面是由于“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其亡故后更“赐谥和靖先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诗常常是成诗后便随手扔掉。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可见他是将隐逸人生活得十分透彻。奈何他的诗为时人视如宝玉,如今所存诗大多是“好事者”偷偷抄录。纵观他留下来的诗歌,与他同时期的梅尧臣将之形容为“若高峰瀑泉”,“平淡邃美,咏之令人忘百事”,甚为恰切。他最具代表性的这篇《山园小梅》,也正带有着这种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