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识超链接

一 庆祝人的诞生——“人日”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这是隋朝诗人薛道衡所做的一首思乡诗,诗作于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正值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人日,这首诗的题目也叫作《人日思归》。

人日,也叫作人日节、人胜节等等,顾名思义,就是人的生日。大家都知道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那么在传说中人究竟是哪一天被创造出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段记载了。《北史·魏收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太平御览》卷三十引《谈薮》注云:“一说,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这些文献收录的传说中并没有提到究竟是谁按照一到七的顺序创造了万物,但是女娲造人的传说流传太广、影响太深,后人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七日造万物的神明就是女娲,女娲娘娘在第七日的时候创造了人类,所以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称作“人日”。

人日由来已久,汉朝时就有相关的节日风俗。从晋朝开始,人们会在这个节日里佩戴“人胜”。“人胜”就是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作的人形装饰物,既有趣又漂亮。除此之外,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日还有赠花胜、吃七宝羹、登高出游等习俗。唐代诗人卢仝在《人日立春》里写道:“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诗人作这首诗的时候,恰巧“人日”与“立春”在同一天,于是诗人从这样巧合的时间点上悟出一个道理:随着冬去春来季节更替,人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让自己一天天进步,成为更好的人。“人日”恰逢“立春”,给诗人上了一节“成人”课,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人日”不仅仅是人的生日,也是人们告别过去、迈向未来的新起点。

二 抟土制陶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中华民族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用泥土捏人的故事,埃及神话中有太阳神阿图姆的眼泪落在泥土中,于是出现了第一个人的记叙……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东西方的创世神话中有这样类似的描述呢?

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用泥土造人的过程就是制作陶器的过程。陶器,是一种用黏土或陶土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与制作石器不同,制作陶器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物体天然性质,也代表了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用泥土造人的神话反映了上古时代人类发明陶器以后的社会生活。先民用泥土制作各种各样的器物,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因此创作了抟土造人的神话,这也体现了上古时代万物有灵的观念。

早期的陶器是先民手工制作后放在篝火上高温烧制定型的。富有智慧的先民们为了防止陶器在烧灼或浸水的过程中发生破裂,还在泥中掺入了砂子,使器具更加坚硬耐用。中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随着历史发展,制陶工艺不断提高,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陶器,比如仰韶文化的彩陶、大汶口文化的红陶、龙山文化的黑陶等。黑陶中的细泥薄壁黑陶代表着此种陶器的最高制作水平,这种黑陶经过先民们的打磨轮制,胎壁厚度普遍为0.5~1毫米,最薄的地方仅有0.3毫米,因此这种“薄如纸,硬如瓷,明如镜,黑如漆”的黑陶,也被叫作蛋壳陶。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蛋壳高柄杯是陶器中的巅峰之作,这种制作工艺即使在现代也很难复原重现,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聪明啊! B3ou3QJyA7rTH/ReNBq7rwA8DPu+dm/eyo4i9Za7JqgmHCXPDq7LRwHYKVYGB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