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数据自画像

55.Shan Huang的作品《图标日记》(Favicon Diary)(2014)。当时她还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上学。她在几个月时间里浏览了许多网站,按照时间顺序把每个网站的图标存了下来。这样大家就能看到她的数据自画像。艺术家还开发了一个Google Chrome的插件,让其他人也能够生成自己的数据自画像。

数据自画像

量化自拍

概述

找一个包含你自身数据的数据集,将数据可视化,体现出新的观念。你可以使用原先已经有的数据(比如存档电子邮件、健身记录数据等),也可以新建一个系统,搜集自己生活中的数据。所搜集到的数据必须存好,不能丢失。你甚至可以把衣橱看成一个数据库,里面放满了不相关的数据。看你能不能搜集到一些数据,揭示出一些新的现象。这些现象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你对自身数据的可视化,也反映了你对自身的认知。 你可以使用现有的数据搜集工具,也可以手动搜集数据,还可以开发自动搜集工具。鼓励大家(并非强制)使用多个来源的数据,以便进行数据间的横向比较。

学习目标

● 建立起完备的数据可视化工作流程——从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清洗、数据提炼到数据交互的全过程。

● 设计并使用各类基础数据结构。

● 深度理解信息的美学本质。

引申

● 通过所呈现的数据,让自己与众不同。有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某些数据上,会得到更为有趣的结果。比如,不是简单地把你发出的短信呈现出来(显示你的行文习惯),而是呈现你和某个人之间的短信(显示出你和他/她之间的亲密关系)。

● 使用带有时间戳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在时间线上呈现出来。比如你的电子邮件,既可以以时间线形式展示关于电子邮件的数据(比如每天需要处理的信件数量),也可以用图的形式展示(比如电子邮件所关联的社交网络),还可以使用直方图(显示你最常用的单词)。

● 开发一套带有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装置,把传感器放在常人想不到的地方,从而得到关于自身的新数据。

● 把你开发的数据采集系统交给朋友们使用两周。然后你就得到了一组朋友们的数据,也就是Edward Tufte所说的“少量多组”,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你就很容易看出朋友之间的行为数据差异。

● 设计一种交互式的数据可视化系统。比如,系统能够支持放大/缩小、排序、数据过滤、查询等功能。

按语

在数字通信、网页搜索、电子交易、运动计步、睡眠模式和旅行线路等各种环境中,都会用到数据库来收集各种数据。我们到底要怎样理解“数据耗材”,怎样才能用这些数据加深对自身的理解?现代社会搜集了哪些数据,又没有搜集哪些数据?到底有哪些人类活动是抵触数据量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次的作业需要学生在数据量化的时代,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洞察。当前,来自商业公司和政府的监控,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社交方式。它们是怎么记录我们的个人数据并加以利用的?想想我们的健身数据——最开始的时候,厂商根据事先承诺,向你展示关于身体的数据分析结果,然后你就陆续收到各类保险促销广告。而且有的时候,这些健身数据还会被卖给你的雇主。除此以外,思考一下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能够搜集到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怎样推进着广告促销,又如何通过结构化的算法修改网络平台所呈现的内容,从而出现“过滤气泡”的社会现象。(译者注:来自作家Eli Pariser的著作The Filter Bubble。过滤气泡现象指的是算法基于用户数据过滤掉用户不喜欢的内容,只提供用户想看的内容,从而造成人们认知上的隔绝,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实的世界。)

56.Giorgia Lupi和Stephanie Posavec的项目《亲爱的数据》(Dear Data)(2016)。这个项目持续了一年时间,她们两人每周向对方邮寄手绘的明信片。明信片上的图案都是各自生活量化后的数据结果。比如,走过了多少道门,或者本周大笑的次数。

57.Tracey Emin的项目《1963~1995年和我睡在一起的人》(Everyone I Have Ever Slept With 1963-1995)(1995)。这个作品中有一顶帐篷,艺术家Emin将情人们的名字绣在了帐篷内壁。

58.Fernanda Viégas的作品《电子邮件》(Themail)(2006)。该作品分析了艺术家往来的电子邮件内容,然后提取出和每个通信人之间最重要的词汇,从而看出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59.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有一种关于人体生物节律的热潮。艺术家Sonya Rapoport因此创作了作品《生物节律——观众参与性表演》(Biorhythm Audience Participation Performance)(1981)。艺术家使用了一种商业性的记录工具,记录了自己每天的生物节律,然后把这个节律和计算机预测的节律进行了比较。

60.作品《停留》(Stay)(2011)是艺术家Hassan Elahi的“自我监控”(self-surveillance)系列中一个。艺术家拍摄自己日常生活的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寄给FBI。

相关项目

Rachel Binx, Wi-Fi Diary , 2014, image capture software.

Beatriz da Costa, Jamie Schulte, and Brooke Singer, Swipe , 2004, performance and installation.

Hang Do Thi Duc and Regina Flores Mir, Data Selfie , 2017, browser extension.

W. E. B. Du Bois, charts prepared for the Negro Exhibit of the American Section at the Paris Exposition Universelle, 1900, ink on posterboard.

Luke DuBois, Hindsight Is Always 20/20 , 2008, light boxes, software, and presidential speech transcripts.

Takehito Etani, Masticator , 2005, electronic wearable with audiovisual feedback.

Nick Felton, Annual Reports , 2005-2014, letterpress and lithograph.

Laurie Frick, Time Blocks Series , 2014-2015, wood-based data visualization.

Brian House, Quotidian Record , 2012, vinyl record.

Jen Lowe, One Human HeartBeat , 2014, online biometrics visualization.

Katie McCurdy, Pictal Health: Health History Visualization , 2014, health data software.

Lam Thuy Vo, Quantified Breakup (blog), Tumblr, October 23, 2013-September 25, 2015.

Stephen Wolfram,“The Personal Analytics of My Life,” Stephen Wolfram: Writings (blog), March 8, 2012.

参考文献

Witney Battle-Baptiste and Britt Rusert, eds., W. E. B. Du Bois's Data Portraits: Visualizing Black America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2018).

Robert Crease,“Measurement and Its Discontents,” New York Times , October 22, 2011.

Judith Donath et al.,“Data Portraits,”in Proceedings of SIGGRAPH 2010 (New York: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2010), 375-83.

Ben Fry, Visualizing Data: Exploring and Explaining Data with the ProcessingEnvironment (Sebastopol, CA: O’Reilly Media, Inc., 2008).

Giorgia Lupi,“Data Humanism: The Revolutionary Future of Data Visualization,” Printmag , January 30, 2017.

Chris McDowall and Tim Denee, We Are Here: An Atlas of Aotearoa (Auckland, NZ: Massey University Press, 2019).

Scott Murray, Creative Coding and DataVisualization with p5.js: Drawing on the Web with JavaScript (Sebastopol, CA: O’Reilly Media, Inc., 2017).

Gina Neff and Dawn Nafus, Self-Tracking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16).

Maureen O’Connor,“Heartbreak and the Quantified Selfie,” NY Magazine , December 2, 2013.

Brooke Singer,“A Chronology of Tactics: Art Tackles Big Data and the Environment,” Big Data and Society 3, no. 2 (December 2016).

Edward R. Tufte, 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Cheshire, CT: Graphics Press, 2001).

Jacoba Urist,“From Paint to Pixels,” The Atlantic , May 14, 2015. x37C/EdVhefZn0qUhywQB9YJ4oDYI0hb4MXmeRDOVEPvSSHhUJ4M9OuA+xXRij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