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3 CAE封装

图3.44 “将元件和门封装另存为”对话框

上一节已经详尽描述元件类型相关的细节,本节则开始进行CAE封装的创建。 假设你现在仍然处于图3.19所示的元件编辑器环境 ,执行【编辑】→【CAE封装编辑器】(或单击元件编辑器工具栏中的“编辑图形”按钮)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如果你已经在图3.33所示的“门”标签页中分配CAE封装,PADS Logic将会弹出如图3.45所示的“选择门封装”对话框,其中“门”列表中会列出当前元件中所有分配的门(与“门”标签页中的“门”列一一对应),而“备选封装”列表中则列出最多4种封装形式(与“门”标签页中的“CAE封装1”“CAE封装2”“CAE封装3”“CAE封装4”列一一对应),选择需要编辑的CAE封装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进入CAE封装编辑器。其二,如果你尚未在“门”标签页分配好CAE封装(或者仅填入了不存在的CAE封装名称),PADS Logic将会弹出如图3.46所示的对话框,提醒你选定的门封装不存在,同时创建新的CAE封装(名称默认为“NEW_PART”),单击“确定”按钮后也会自动进入CAE封装编辑器,如图3.47所示。

图3.45 “选择门封装”对话框

图3.46 提示对话框

默认的CAE封装编辑器中会显示一个原点及几个占位符(placeholder),其中“REF”“NEW_PART”分别代表(元件从封装库调出后)参考编号与元件类型名称在原理图中的默认显示位置,“Free Lable 1”“Free Label 2”分别代表第1与第2属性的默认显示位置。为截图简便起见,后续可能会将这些占位符隐藏起来,只需要执行【设置】→【显示颜色】,在弹出的“显示颜色”对话框中不勾选“名称”组合框中的“参考编号”“元件类型名称”“属性标签”即可,如图3.48所示。

CAE封装编辑器环境中只有符号编辑工具栏(Symbol Editing Toolbar),如图3.49所示。

图3.47 CAE封装编辑器

图3.48 “显示颜色”对话框

图3.49 符号编辑工具栏

值得一提的是,你也可以在元件编辑器环境执行【文件】→【新建】,在弹出的如图3.50所示“选择编辑项目的类型”对话框中选择“CAE封装”项进入CAE封装编辑器环境,此种方式下新建的CAE封装无与之关联的元件类型(即先创建CAE封装,再分配到元件类型),相应的符号编辑工具栏如图3.51所示。从中可以看到,很多管脚编辑按钮都处于无效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管脚信息是在元件类型中确定的,如果CAE封装并未分配到元件中,对管脚信息的编辑操作并无意义。

图3.50 “选择编辑项目的类型”对话框

图3.51 符号编辑工具栏

总的来说,正常模式、元件类型编辑环境与CAE封装编辑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图3.52所示。当然,你也可以直接从图3.4所示的“库管理器”对话框中进入元件或封装编辑环境。

图3.52 正常模式、元件模式与封装编辑模式

3.3.1 单门单CAE封装

单门单CAE封装是指元件仅分配了一个门,且只对应一种CAE封装形式,大多数比较简单的元器件都可以使用此种封装,本节以创建图2.2所示的“LDO芯片的单门单CAE封装”为例详尽阐述整个过程,以下假设你已经进入到CAE封装编辑器环境中。

(1)在正式创建CAE封装前应该设置合理的设计栅格,这将有利于快速方便地定位绘图,只需要执行【工具】→【选项】→【常规】→【栅格】,并修改“设计”文本框中的数字即可,如图3.53所示。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栅格不宜设置过小,否则可能会导致设计出来的原理图符号管脚不容易对齐(网络连接后会出现一些小拐角而影响美观),设计栅格也不宜设置过大,以避免创建出来的CAE封装过大,如果电容器的CAE封装比大规模集成电路还要大,肯定也并不合适,对不对?一般设置为50mil或100mil即可(无模命令“G”)。另外,文本或占位符的移动间距取决于“标签和文本”栅格(而非“设计”栅格),你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图3.53 “选项”对话框

(2)获取元器件的管脚编号与管脚名信息。元器件反映在CAE封装中的主要信息便是管脚编号及相应的管脚名,其他信息通常并非必须,至于你想将其绘制得有多简洁或多精美并不重要,关键是 准确 。LM1117对应的管脚信息见表3.4。

表3.4 LM1117的管脚信息

(3)绘制CAE封装外框。通常情况下,芯片的原理图符号都存在一个标志性的外框(矩形比较常见)。单击符号编辑工具栏中的“创建2D线”按钮即可进入绘制2D线状态,然后执行【右击】→【矩形】表示将要创建一个矩形2D线,如图3.54所示。

矩形外框的绘制需要确定2个点,单击原点即可确定矩形的左下角,在右上方合适位置再次单击即可确定右上角,一个2D线矩形的绘制工作就已经完成,如图3.55所示。矩形尺寸可根据管脚名称大小粗略估计一下,如果后续觉得矩形框太大或太小,你可以单击符号编辑工具栏中的“修改2D线”按钮,再单击矩形的某个边拖动即可调整。

图3.54 将要创建矩形

图3.55 绘制完成的元件外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外框的左下角并不一定必须是原点(可以是右上角、中心等位置),但外框的位置总是应该(建议)靠近原点,因为PADS Logic中的元件移动是以原点来定位(光标就在CAE封装的原点),如果外框过于远离原点,元件在移动时会离光标很远,甚至可能看不到(超出当前工作区域),也就会影响原理图设计效率。

(4)添加管脚。单击符号编辑工具栏中的“添加端点”按钮,即可弹出如图3.56所示“管脚封装浏览”对话框,其中显示了当前可供使用的所有管脚形式(管脚形式不影响管脚本身代表的功能),具体如图3.57所示。当然,你也可以创建自己喜欢的管脚形式,详情见3.4节。

图3.56 “管脚封装浏览”对话框

图3.57 PADS自带的管脚封装

本例选择“管脚”列表中的第一种管脚(名称为“PIN”),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进入管脚添加状态,然后依次在适当位置放置三个管脚即可,默认添加的管脚号均为“0”,如图3.58所示,其中,“#数字”用于标记管脚的放置顺序(数字总是从1开始,每添加一个管脚将会自动加1),“TYP”表示管脚类型(“U”表示未定义,见表3.3),“SWP”表示管脚交换ID,它们分别对应图3.37所示的“管脚”标签页中的“顺序”“类型”“交换”列,“NETNAME”为网络名称的占位符。

图3.58 放置管脚后的状态

在放置管脚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其一,管脚是电气对象,不能使用2D线代替;其二,管脚带“×”的那一端应该朝外侧,它们是CAE封装在原理图中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有效连接点;其三,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旋转、X镜像、Y镜像等操作,只需要在放置过程中执行【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相应项即可,如图3.59所示;其四,如果所有管脚放置完毕,可以选择图3.59中的“取消”项(或单击符号编辑工具栏中的“选择”按钮,或快捷键“ESC”)即可退出管脚添加状态。另外,默认添加的管脚会显示管脚类型与交换ID信息,后续为节省篇幅可能会将其隐藏(仅在必要时显示),只需要在图3.48所示的“显示颜色”对话框中不勾选相应项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5)设置管脚编号。CAE封装的每个管脚都应该设置惟一的管脚编号,单击符号编辑工具栏中的“设置管脚编号”按钮即可弹出如图3.60所示的“设置管脚编号”对话框,从中设置起始管脚编号与增量选项,即可在连续设置管脚编号时自动改变管脚编号,表3.5列出了几种参数相应生成的管脚编号范例。

图3.59 管脚相关的调整选项

图3.60 “设置管脚编号”对话框

表3.5 设置参数后生成的管脚编号范例

由于本例需要1、2、3共3个管脚号,图3.60所示参数设置正好满足要求,单击“确定”按钮后即可进入设置管脚编号状态,然后依次单击图3.58中的下方、右方、左方3个管脚的管脚编号“0”即可(单击管脚编号的次序来源于表3.4,因为下方的管脚1是公共地,右侧管脚2是输出电压,左侧管脚3应该是输入电压),相应的效果如图3.61所示。

图3.61 管脚号修改后的状态

如果不小心设置错误的管脚编号,你可以重新执行设置管脚编号的步骤。对于管脚数量非常多的CAE封装,如果只是其中某几个管脚编号设置出错,也可以单击符号编辑工具栏中“更改编号”按钮进入更改管脚编号状态,然后单击需要更改的管脚编号,在弹出如图3.62所示“Pin Number”对话框中输入正确的管脚编号,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6)设置管脚名。每个管脚通常还有一个代表其功能的名称(可选),单击符号编辑工具栏中的“更改管脚名称”按钮即可进入更改管脚名称状态,然后单击管脚名为“1”的管脚,即可弹出如图3.63所示“Pin Name”对话框,根据表3.4所示信息,应该将其设置为“GND”,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然后“依法炮制”将管脚2与管脚3对应的管脚名称分别修改为“VOUT”与“VIN”即可。

图3.62 “Pin Number”对话框

图3.63 “Pin Name”对话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CAE封装的大量管脚名称很有规律(例如PA0、PA1、PA2,或GND1、GND2、GND3等),你也可以单击符号编辑工具栏中的“设置管脚名称”按钮,在弹出如图3.64所示“端点起始名称”对话框中输入第一个管脚名称后,然后连续单击多个管脚,即可按照一定的规律自动修改。另外,如果想使用类似 等带上划线的字符串作为管脚名称,你可以在字符串前添加一个反斜杠字符“\”即可。例如,“\RST”与“\EN”。

(7)你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管脚类型、管脚交换、更改序号(管脚放置顺序)等操作,相应工具的使用方式相似,此处不再赘述。如果有需要,你也可以添加可选的文字或2D线,只需要单击符号编辑工具栏中的相应按钮即可,此处决定不添加,最后的效果如图3.65所示。

图3.64 “端点起始名称”对话框

图3.65 CAE封装编辑完成后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你也可以一次性对某个管脚完成编号、名称、交换类、类型方面参数的设置,只需要选择管脚后执行【右击】→【特性】(或直接双击),在弹出如图3.66所示“端点特性”对话框中进行相应编辑即可。

(8)CAE封装编辑完成后就应该进行保存。执行【文件】→【返回至元件】即可弹出如图3.67所示提示对话框,单击“是”按钮表示保留对门的更改,然后又会返回到元件编辑器环境,再执行3.2.3小节所示元件类型保存操作即可。

图3.66 “端点特性”对话框

图3.67 提示对话框

3.3.2 单门多CAE封装

单门多CAE封装是指元件仅分配了一个门,但却对应最多4个CAE封装,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CAE封装形式。例如,电阻器常用的CAE封装形式就有两种(有些单位也会将横向与竖向元件作为两种形式),逻辑门的常用CAE封装也有ANSI/IEEE与IEC两种标准。当然,你也可以自定义CAE封装形式,本小节根据图3.35创建单门3个CAE封装的元件类型,具体步骤如下:

(1)新建元件类型。在“元件的元件信息”对话框内“门”标签页中的“门A”行填入“RES-A”、“RES-B”、“RES-C”,它们分别对应的CAE封装形式为图3.35a、3.35b、3.35c,如图3.68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后将会弹出包含一些警告的partedit.err文件,此处不必理会( 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即可,也是想告诉你:虽然元件类型相关信息并不少,但大多数选项的设置并非必须,除非你想尽善尽美地编辑元件类型 )。

图3.68 分配CAE封装

(2)执行【编辑】→【CAE封装编辑器】即可弹出图3.69所示“选择门封装”对话框,在“备选封装”列表中列出了刚刚分配的3个CAE封装项,你只要逐个选中并编辑RES-A、RES-B、RES-C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备选封装中的“<New Decal>”项表示新建更多的备选封装,你也可以好好地利用该选项创建多CAE封装(而不需要预先做第1步分配CAE封装的操作),只需要从元件编辑器环境直接进入CAE封装编辑器即可(会弹出图3.46所示提示对话框)。当第1个CAE封装编辑完成并返回到元件编辑器环境后,该CAE封装的名称就是“NEW_PART”,紧接着使用相同的方式再次进入CAE封装编辑器,此时就会弹出图3.69所示对话框,如果你选择“<New Decal>”项,就表示创建更多备选封装,该封装的名称可以在左下角的“封装”文本框中设置,而每个编辑好的备用封装名称会自动填充到图3.68所示“门”标签页的各CAE封装列中。当然,在图3.44所示“将元件和门封装另存为”对话框中保存创建的元件与门封装时,你仍然可以重新设置相应的名称,此处不再赘述。

图3.69 “选择门封装”对话框

(3)在元件编辑器环境中的完成效果如图3.70所示,三种不同形式的封装以横向排列,与“门”标签页中的排列方向相同。

图3.70 元件编辑器中的效果

为节省篇幅,此处并未详细阐述CAE封装创建的具体步骤,因为操作比较简单,此处仅着重提三点注意事项:其一,使用“创建2D线”工具绘制斜线时,如果发现总是无法绘出想要的斜线时,首先确定设计栅格是否过大,另外,还可以在创建2D线的状态下执行【右击】→【任意角度】设置绘线角度(见图3.54),因为“正交”选项只能绘制0°、90°、180°、270°的2D线,“斜交”项还能绘制45°、135°、225°、315°的2D线,如果你需要绘制其他角度的2D线,必须设置为“任意角度”项;其二,绘制椭圆时可以先绘制一个矩形,然后使用“修改2D线”工具进入修改2D线状态,选中某个线段后执行【右击】→【拉弧(Pull Arc)】,即可将2D线段拉成弧形,如图3.71所示,相应的效果如图3.72所示;其三,不同CAE封装仅表现形式不同,它们的管脚数量与编号应该相同。

图3.71 拉弧操作

图3.72 拉弧后的效果

3.3.3 多门CAE封装

多门CAE封装是指元件分配了多个门,通常用于比较复杂的元器件。例如,CPU、FPGA、DSP等。每个门仍然可以最多分配4个不同形式的CAE封装,这与单门CAE封装相似。本节以创建“多门单CAE封装”为例详细阐述相应的操作过程,单片机型号为STM32F103C8T6(LQFP48)的管脚定义见表3.6(不是很复杂,仅用来演示操作流程)。

(1)新建元件类型。在“元件的元件信息”对话框中的“门”标签页中添加两个门,并在“CAE封装1”列分别填入“STM32F103_PWR”与“STM32F103_IO”,表示将使用两个门来表示完整的原理图符号,前者包含电源相关的管脚,后者包含其他管脚,如图3.73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后也会弹出包含一些警告的partedit.err文件,此处不必理会。

表3.6 STM32F103C8T6(LQFP48)的管脚定义

图3.73 分配两个门

(2)执行【编辑】→【CAE封装编辑器】即可弹出如图3.74所示“选择门封装”对话框,在“门”列表中列出了刚刚分配的2个门选项,你只要逐个编辑Gate A与Gate B中的CAE封装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3)在元件编辑器环境中完成的效果如图3.75所示,两个门纵向排列,与“门”标签页中的排列相同。

图3.74 “选择门封装”对话框

图3.75 元件编辑器环境中的效果

3.3.4 CAE封装向导

如果需要创建管脚比较有规律(或接近规律)的CAE封装,你可以使用封装创建向导快速创建相应的CAE封装。同样以创建STM32F103C8T6(LQFP48)的CAE封装为例,单击符号编辑工具栏中的“CAE封装向导”按钮即可弹出如图3.76所示“CAE封装向导”对话框,其中的参数项在图3.77中已有详细描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置的方框最小宽度(或高度)小于根据管脚间距与数量计算出来的宽度(或高度),则以计算出来的数据为准。例如,水平管脚间距为100mil,上侧管脚的数量为12,则方框宽度至少不会小于1300mil(管脚到左右边界的距离也为100mil)。

图3.76 “CAE封装向导”对话框

图3.77 CAE封装向导参数

此处决定使用四周排列的管脚方式(与实际元器件相同),所以每侧的管脚数量为12个,为避免过长的管脚名称产生重叠现象,“方框参数”组合框中的“最小宽度”与“最小高度”值设置得比较大,创建后效果如图3.78所示。接下来根据表3.6设置管脚号与管脚名称,然后将所有管脚调整到合适位置,并添加标记型号的文本即可,最后完成的CAE封装如图3.79所示。

图3.78 封装向导创建的CAE封装

图3.79 完成后的CAE封装 VjL8Xm0cQUPGLade9xH9u+OABkz7JLyew4KM3KPCzBsMBJhykHQ3I4gQ5TnQLC8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