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应用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按照行业领域区分,可以分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按照功能应用分类,可以分为数据分析、流程优化、智能决策等;按照技术手段可以分为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然而,学界和业界一直都并没有统一的分类方式,这导致了不同领域、不同企业、不同人对智能化应用的分类标准不尽相同,难以据此进行跨领域的比较和协作。此外,某些分类方式也存在不足,例如按照技术手段分类容易出现重复、交叉的情况;按照行业领域分类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某些复杂的跨行业应用场景。
在多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应用中,本书总结归纳出基于技术应用和业务协同的分类方式,接下来进行详细介绍。
数据分析型智能化应用是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实现企业对业务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预警和决策支持。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企业在大量数据中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业务策略,提高企业数据的利用价值和决策的准确性,提高业务效率和竞争力。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企业:
·实现对业务数据的快速分析和挖掘,发现业务痛点和机会点。
·实现对业务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提供业务决策所需的,基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及各类业务的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结果,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准确、更高效的决策。
·优化业务流程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常见的数据分析型智能化应用如下:
·数据仪表盘和报表分析,用于对业务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智能预警和异常检测,用于实现对业务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客户行为分析和营销优化,用于分析客户行为特征和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财务分析和预测,用于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生产数据分析和优化,用于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识别某个应用是否属于数据分析型智能化应用,可以根据该应用是否依赖于数据分析、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是否对企业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挖掘,并提取了有用的信息,是否具有对业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和决策支持的能力来判断。同时,该应用的主要价值也应该在于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水平、优化业务流程和提升运营效率。
决策支持型智能化应用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和辅助,实现决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它的主要作用是优化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决策支持型智能化应用主要基于数据分析型智能化应用,通过将分析出来的数据转化成可视化的结果,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更清晰的决策支持。它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企业决策层制定科学的决策策略,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决策精度。
决策支持型智能化应用具体的表现包括数据仪表盘、数据报表、数据可视化、数据预测等应用。这些应用可以将复杂的业务数据通过图表、曲线、表格等方式直观展示,同时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持。
决策支持型智能化应用和数据分析型智能化应用看起来有些类似,数据分析型应用则更注重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但决策支持型应用更注重于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进行高效决策,更侧重于结果的呈现和解读,它的输出的结果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同时,它也需要与企业决策层密切合作,确保输出的决策支持结果真正满足企业的决策需求。下面详细介绍决策支持型智能化应用的一些类别和功能。
模型驱动型决策支持应用: 通过制定和实施模型,来支持企业的决策。例如,企业可以使用模拟模型预测不同的决策结果,评估每种决策对业务的影响,并根据结果做出最佳的决策。
专家系统决策支持应用: 通过应用专家知识,对企业的决策提供指导和建议。这种应用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思考过程来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例如,企业可以使用专家系统应用来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决策。
决策分析型应用: 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各种数据,来提供对决策的支持和指导。这种应用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和决策分析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并提供这些信息来支持决策。例如,企业可以使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和识别市场趋势,并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可视化决策型应用: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3D建模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将数据结果呈现出来,便于决策者直观地了解数据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协同型应用: 通过协同工作,将企业中不同部门和职能的决策制定过程进行整合和管理。这种应用通过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来实现更高效的决策制定。例如,企业可以使用协同工作平台,来支持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这些应用在提高企业决策效率、精度、灵活性和创新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的决策制定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识别某个应用是数据分析型还是决策支持型智能化应用,需要从应用的目的和功能入手。如果该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将数据通过图表、曲线、表格等方式直观展示,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持,则属于决策支持型智能化应用。如果该应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实现企业对业务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预警和决策支持,则属于数据分析型智能化应用。
自动化型智能化应用是通过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物联网等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技术,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的智能化应用。它的作用和价值在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减少错误率,还能够实现全天候、高效率的生产,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自动化型智能化应用包含的具体应用有很多,例如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家居等。这些应用都能够实现生产和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并且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和业务过程的优化和控制。例如,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可以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传感器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对生产线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错误率;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交通的流畅度和安全性。自动化型智能化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 基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视觉识别等技术,模拟人类操作执行规则性、重复性高的办公室任务,实现自动化流程。
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 基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推荐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运筹优化算法的智能排产系统、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工艺路径优化、自动驾驶、智能物流等)实现复杂任务的自动化处理。
自适应自动化: 基于传感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适应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如卷烟厂的制丝线整线水分自适应控制。
自动化型智能化应用的作用和价值如下。
提高工作效率: 自动化处理可以替代人力劳动,执行机械化、规律性高的任务,节省时间和劳动成本。
提高工作质量: 自动化处理可以避免人为疏漏和错误,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降低风险: 自动化处理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如生产安全事故和生产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自动化型智能化应用和数据分析型智能化应用有一定的重叠,因为在实现自动化的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但是,自动化型智能化应用更加强调的是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和业务过程的自动化,而不是数据分析和挖掘。
人机协作型智能化应用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员协同,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和优化,让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紧密合作,通过计算机对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理解,使得计算机能够主动协助人完成各种任务,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人机协作型智能化应用是指将人的智慧、经验和机器的智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机交互和协作,让机器承担重复、单调、高风险的任务,而让人类专注于高价值、创造性的任务,发挥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它的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错误率。与自动化型智能化应用不同,人机协作型智能化应用强调的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因此,这种应用通常涉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等技术。
近期火热的AI大模型ChatGPT是人机协作型智能化应用的典型代表。它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术,利用机器学习训练语言模型,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类似人类语言的文本。ChatGPT能通过人机协作实现自然语言交互。用户输入问题或指令后,ChatGPT根据训练的模型来生成或执行相应的回答或任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的重复性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ChatGPT还通过人机协作来帮助人们处理简单的任务,使人们能够专注于高价值和创造性的任务,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ChatGPT算得上是人机协作型智能化应用的一种典型例子。
此外,人机协作型智能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语音交互类应用: 通过语音技术,实现人机之间的自然语言交互。例如,智能音箱、智能语音助手等。
机器人类应用: 通过机器人技术,实现人机之间的协作。例如,工业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
增强现实类应用: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元素叠加到现实世界中,从而增强用户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例如,AR眼镜、AR游戏、智能巡检等。
智能辅助决策类应用: 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协助人员进行决策。例如,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金融风险控制系统等。
AIGC类应用: 通过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人机协同、智慧创造。例如,AI写作、AI绘画、智能编程等。
人机协作型智能化应用和自动化型智能化应用类似,但强调的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和协作,而自动化型应用强调的是机器能够自主完成任务。因此,如果某个应用需要人类和机器智能的结合来完成任务,那么它就可以被认为是人机协作型智能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