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任务1
照片的主题

从实用性上来讲,照片作为承载信息的介质,需要将画面信息明确、直接、有效地传递给观众。虽然摄影是客观的记录,影像是现实的镜像,但通过摄影师对取景画面的框范,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却是某种主观的表达。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摄影师想让你看到的,是经过“设计”的影像。而这种“设计”的原则之一就是需要“明确主题”。

知识目标

● 了解摄影的主题是什么。

● 掌握航空摄影的主题选择及应用。

素养目标

●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 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引导问题

什么是摄影的主题?应该如何选择呢?

知识点1 明确主题

主题,即作品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也泛指主要内容。一幅照片或一段视频,既可以表现一个人的音容笑貌或内心情感,也可以刻画某个事物的轮廓外观或细节特征,甚至是描述某个事件的情节和过程。这些都可以被称为主要内容。而这些主要内容所传递的信息,正是用来阐释中心思想的载体。

中心思想一般不会直接呈现,往往需要通过主要内容加以阐释。这和文学艺术的表达方法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比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里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内容完全是描写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这件事,但却让读者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无私和人所共感的人性美这一中心思想,又怎能不让人发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慨呢!我们也不禁会问:“儿女怎样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这便是通过内容阐释中心思想的典型范例。

在摄影作品中也是如此,如图2-1所示。

图2-1 《春之舞》(摄影:刘昌伦)

画面中,透过吐露春芽的柳条间隙,可以看到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正在廊亭内相拥起舞。内容如此简单,却又那么生动。一个“舞”的动作,传递出的是“情”和“爱”,而嫩绿色“柳条”则传递出另一关键信息——“春”。这正契合了《春之舞》的作品名,更是直接点明了照片的主题——虽已迟暮之年,却是人生又一春!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对这对幸福的老年夫妇投去羡慕的目光。

在与摄影师交流时得知,他在拍摄这幅照片时,先是远远地看到了这对老年夫妇在廊亭中跳舞,为了避免打扰到他们,摄影师并没有走近,而是在远距离进行拍摄,当拍摄了几张后,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因为在摄影师看来,这对老年夫妇很特别,看得出他们很恩爱,摄影师很想把这浪漫的一刻捕捉下来。但仅仅是拍下他们跳舞的动作,并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这些,还需要一些信息,去烘托氛围。这时,摄影师注意到不远处垂下的柳枝,便透过柳条间隙拍下了这张较为满意的照片。

通过摄影师的拍摄过程可以看出,摄影师首先是看到了某些客观存在的、吸引他的东西,在不假思索简单记录下这一客观存在后,才发现那些真正打动他的、主观感受到的东西并没有被表现出来。而这些摄影师在现场的主观感受,恰恰就是照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在经过观察和思考过后,摄影师选择了两个主要人物——“舞者”,和一个环境元素——“柳条”。“迫使”我们透过“柳条”看到“舞者”,正是在这种对画面内容的选择和视角的框范下,照片被“设计”了出来,而且充分表达出了《春之舞》的主题意蕴。

透过以上实例不难总结出:促使我们按下快门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那些触动人内心的主观感受。如果你仅仅是简单的记录,那最终拍下的影像,也只是某个很快会被遗忘的现实世界的时空碎片而已。摄影不是简单的照相,它是一门视觉的语言,是一门观察与思考的艺术,更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摄影师要做的,是去体验、去感知、去思考、去选择,这样才能为你的作品寻找到一个明确的主题。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摄影,有了主题,才有了灵魂。抛开那些以科研或勘测为目的的航空摄影不谈,多数航空摄影还是以表现自然风光或城市景观为主,虽不同于前例那种叙事为主的照片,但同样需要有一定的主题来传达感情,靠感情打动观众,不能仅是场景的鸟瞰,否则作品也会显得空洞无趣,无法拨动观众的心弦。如图2-2所示,就是以绿色城市为主题,用大面积的绿地和湛蓝的天空展现城市洁净的空气质量和群山环抱的人居环境。画面中虽没有难得一见的奇异的光线和独特别致的建筑景观,但依然能够打动观众,会让人有些许在此居住工作的意愿。这正是有了主题才能达到的效果。

图2-2 《绿色城市》(摄影:付强)

知识点2 航空摄影的主题选择

我们在进行航拍时也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主题,既可以如上例那样以某种明确的表达目的为主题,也可以围绕四个字:知、见、表、现。即知其时、见其势、表其质、现其伟,来呈现被摄对象,传达一定的主题。

1.知其时

“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从广义来讲,是指季节的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色特质,正所谓: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我们可以以季节为主题进行拍摄。

要表现不同的季节,就要抓住四季中最具季节特质的景物进行拍摄。图2-3所示的航拍摄影作品中,就要抓住四季中最具季节特质的景物进行拍摄。这幅作品就是通过表现雪后的灵岩寺,传递出“冬季”的信息,从而加强画面的感染力。而图2-4所示的这一幅,利用丰富的色彩,充分展现了“秋色”这一主题的特点。

图2-3 《雪霁灵岩寺》(摄影:戴智忠)

图2-4 《太行秋色》(摄影:付强)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的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航拍时同样可以依托“时间段”这个主题,进行画面的设计和拍摄。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光线有不同的特点。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光源对景物产生的效果,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拍摄风光时所依靠的光源——阳光,还是拍摄城市景观时的城市照明,都应加以恰当的利用,这样便可以将其中的时间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如图2-5所示。

图2-5 《华灯初上的特克斯八卦城》(摄影:路青林)

2.见其势

所谓见其势,是指被摄景物的各种姿态、形势所体现出的一种力量感。山不在高而在势,水不在深而在动。“气”与“势”、“动”与“静”是相辅相成的,“气”为精神特质,“势”指状态趋向,没有“气”,“势”便显不出来,只有“势”没有“气”,则呆板而不生动,犹如死水一潭。

“气”可由“气象”来体现,即画面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雾、光、色等一切现象。每一种“象”都有其相对应的精神特质。“势”可由景物的状态和趋向来体现。当这些“气”与景物的“势”相结合,便可给人强烈的画面视觉感受,使人产生震撼、惊奇或动人心魂之感。图2-6正是利用了日落后华灯初上的光与色和英雄山立交桥蜿蜒盘旋后横跨画面的趋势走向,展现了现代化城市的大气磅礴。

这里要强调的是,不同的“气象”需要特定的天气条件或时间条件,我们只要提前规划好拍摄的时间即可。而“势”则需要寻找合适的采景位置和拍摄角度,我们需要细心选取。不过从寻找“势”这一点来说,航空摄影有着无可比拟的便利条件。要知道以前的摄影师,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跑、观察、寻景,不畏其劳地选了半天位置,也不一定有无人机片刻间飞抵的角度好,更何况很多拍摄的角度,没有无人机根本就无法实现。

图2-6 《英雄山立交桥》(摄影:付强)

3.表其质

摄影作品中的真实感,很大一部分来自被摄物体的质感。无论是枝繁叶茂的山林,还是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每种景物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质感。如果作品中能充分将质感加以体现,景物就不再是徒具其形貌的轮廓,而是能表现得既有骨、又有肉,如图2-7所示。

关于如何表现质感,在后续的课程中会专门进行讲解,这里就不再赘述。

图2-7 《塔什库尔干的农田》(摄影:路青林)

4.现其伟

“伟”,本义是高大、壮美、奇特。如图2-8所示,河川的曲折蜿蜒,山峦的峭拔苍秀、层峦叠嶂,一镜尽收眼底。其“伟”,来自磅礴。如果把景色中这种浩大无边给以突出,即是“现其伟”。在航拍时应善于抓景物的特点、气质,充分利用远近对比、大小对比、空气透视等手法加以表现。

图2-8 《果子沟大桥》(摄影:路青林)

航空摄影在“现其伟”上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人机彻底解放了摄影师的空间局限,使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取拍摄的角度,彻底挣脱地理环境对机位的束缚,使得拍摄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场景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gNkqgbVUWWQUc7QOlvGZ6WogrT/9NoFOPdqIDp4sdqDuVgU7BDr5IOfaeK5dwn9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