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书序二

痛并快乐的生活

第一次见到赵总(虽然我们已经到清华大学工作多年,但我还是更习惯称赵福全教授为赵总)是在2005年吉林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五十周年院庆的典礼上,彼时我有幸作为在校学生代表登台发言,而在我前面代表所有校友致辞的就是时任华晨金杯副总裁的赵总。犹记得赵总现场无稿,即兴发挥,毫无官样套话,句句命中痛点,特别是谈到对母校汽车工程学院的深情,令人感怀,而话锋一转,直言学校对汽车学科关注和投入太少,以至于后来校长致辞时特意脱稿,专门做了一番回应,表态一定要全力做好富有历史传承和重要地位的汽车学科。现场的校友们,心中直呼痛快!

这是赵总的演讲魅力给我的第一次震撼,“超级牛人”的标签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而比同台“亮相”更可谓巧合的是,母亲听了典礼录音后一个劲儿地说:“那你毕业了不如就去追随这位赵总吧。”我只付之一笑,因为自己很有把握——赵总当时肯定没有记住我。不曾想到母亲竟然一语中的,后来我真的在赵总身边长期工作了。如此看来,人生果真因缘际会!

从2007年博士毕业后受恩师王登峰教授推荐来到吉利汽车投奔赵总,到2013年随他转战清华大学;从赵总的贴身大秘,到吉利汽车研究院的部长、院长助理,再到今天清华大学的副教授,这一路走来,赵总于我既是领导,更是师傅。在朝夕相处中,赵总的以身示范兼细微指点,让我受益良多、无法尽言,也使我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重要转型。

虽然最初那点儿震撼,现在早觉稀松平常,但赵总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触类旁通的渊博知识和纵横捭阖的语言能力,至今仍然时不时地“冲撞”我的心灵,每每让我激动不已。看战略,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如一本教科书,每次旁人以为攀上巅峰之时,他早已谋划开启下一个征程;说认真,他成名虽早,却无半分懈怠,做每件事都一丝不苟,全力以赴,力求精品;论渊博,上至国家战略、产业政策,下至企业管理、技术细节,几乎方方面面他都有系统思考和精辟观点;谈语言,他能够流利运用英语、日语,几乎如同汉语,甚至可以直接对着中文稿做外文演讲。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其自我激励、不断求索的勤勉精神。可以说,相处越久,我的“粉丝情结”就越重,也让我不断感受到得遇名师、自我提升的窃喜。

当然,跟着赵总做事也不容易,个中滋味,如人饮水。毫不夸张地讲,这也是一种痛并快乐的生活。因为他想做的事情总是太多,而且一旦开始做起来就忘我般地“较真”。这也让作为“陪练”的我,感到“苦不堪言”。就说演讲吧,外人看到的是,几乎各个方面的不同话题他都能讲,而且场场出彩,似乎真知灼见用之不尽,妙语连珠取之无穷;即使同一个主题,他每次也总能讲出诸多“新意”。而唯有我最知道,在这背后,是赵总对自己远超常人的高标准要求,以及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几乎每一次演讲,他都绞尽脑汁地苦思冥想,要求自己一定讲出高度、讲出深度,并在细节上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不断完善。有多少次,已是深夜,他还打来电话要我增加几页新内容;又有多少次,临到登台之前,还叫我赶紧修改一处图表或者更新一组数据。他之所以在“台上”能对演讲内容熟稔于心、信手拈来,能在演讲表达上挥洒自如、淋漓尽致,原因无非“台下”认真、执着而已。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正因为这种近乎“洁癖”的自我要求和倾情投入,才使赵总的每一次演讲几乎都被奉为经典,备受追捧。经常是赵总这边刚刚讲完,那边一大堆人就围将上来,边交换名片边交流,争相索要讲稿。甚至于“爱屋及乌”,连我身边也往往会聚拢不少人,想让我“通融”一下分享讲稿。另有很多大领导和专家,不止一次地叮咛我:赵总这些思想太有价值了,你在赵总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固然受益匪浅,更应该将这些宝贵的材料整理出来,结集成册,广为传播,从而让行业内更多的同仁都能受益!一些较为熟悉的前辈,更直言这是我的责任,嘱我务必早日完成这项工作!谆谆教诲,殷切希望,如何敢不从命?!

其实,作为最能体会赵总思想精华和价值者之一,我自己也早就想整理赵总的各种言论和观点,形成文集,流传于世。只是一方面彼时身在企业,总有一些不便;另一方面,这件事情做起来也必然要花费很大工夫,所以迟迟难下决心。而如今身处高等学府的中立学术平台,且以研究汽车产业、企业和技术战略为主业,顿感条件成熟、时不我待。纵然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完成这件“功业”。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本无意独自欣赏,更从未想过“独吞”,而是愿意奉上赵总的思想盛宴,让更多渴望者与我一起分享品读智者心声的快乐,相信必能使广大读者对汽车工业有更加深入、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如今,“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终于如愿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该系列丛书是我将赵总在各种场合,以演讲、专访、专论、论文、交流发言和主持点评等不同形式发表的各种观点,进行梳理分类、核对完善和精修提炼,再编排汇总而成,是一套对汽车产业发展多个维度的诸多关键问题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综合性剖析和解答的专业论著。为准确传递赵总的思想,我自问尽了最大努力:一些材料由于间隔时间较久,记忆已趋模糊,便重新去听当时的现场录音,以求更准确;更有不少材料是之前不曾分享的“不传之秘”,是对照着昔日演讲的PPT,听着录音一点一点整理出来,并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公诸于世的。于我自己而言,这无异于一次系统的重新梳理,让我对赵总思想的认识有了全新的感悟与升华,也让我越发感到这件工作的沉重分量和深远意义。

既然深感所做之事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至关重要,甚至功在千秋,我自当坚持不懈、全力以赴一直做下去。今后我会不断整理,每完成一定篇幅,就形成系列丛书新的一卷进行出版。实际上,身为行业意见领袖的赵总一直在不断输出新的思想,只希望我的编录速度不要太慢。也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引发广大读者,特别是行业同仁们的共鸣,你们的积极反馈与充分认可,将是我加快进行后续工作的最好激励。

关于丛书体例的说明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的体例。如前所述,赵总的言论涉及汽车产业的方方面面,且时间跨度较大。为此,我将这些文章分别编入战略篇、产业篇、企业篇、技术篇、人才篇等不同部分,每个部分之内以文章内容相近、逻辑相关排序,并未完全参照时间先后编排。而在每篇文章的最后,附上最初观点发表的时间、出处或者场合,以便大家了解文章的背景。我想,这样的编排方式应该更易于阅读。

同时,对文字进行了精心的校正和组织:一方面努力保留赵总语言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也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增补或重新编排。如将几篇不同场合发表的主题类似的演讲,合并而成一篇更为系统全面的文章;又如将一篇长文按照不同内容打散,分别编入其他文章之中;再如在很多文章中添加了重要的图或表;至于一些文字上的精炼就不必赘述。此外,在每篇文章前面,我还遴选了赵总的“精彩观点”,撰写了“编者按”:前者是体现“赵氏”语言原貌的经典“名句”,也往往是一篇文章中最具亮点的思想所在;后者则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的文章简介及要点提示,以进一步方便各方面的读者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相信大家在阅读时,应该能够体会到我在艰辛编录过程中的至诚用心。

值此“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正式问世之际,首先必须感谢赵总,有他的真知灼见才有这套丛书的产生。而他对我长期以来的教导、指引、激励和提携,更是大恩无以言谢,只好将这套原本源自于他的丛书,拿来“借花献佛”,聊表感激之情。

同时感谢我的妻子陈佳丽女士以及我们双方的父母,他们不辞辛劳地照料着我的一对儿女,并承担了一应家务,使我能够抽出宝贵时间,夜以继日地敲击键盘。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书中如有不足甚或错误,均属我个人理解不到位,还请广大读者不吝宝贵意见。

刘宗巍 rNiTmF60gVvRrWZzLkq/Pd+u0Lr868uxxxTTRm8uZKSHHgFVZBOo2dHRnxt9Sv1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