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五人制足球比赛跑动特征

五人制足球比赛场地尺寸小、比赛时间短、没有换人次数的限制,这些与十一人制足球的本质区别使五人制足球比赛攻守速度更快、转换更加频繁、对抗更加激烈,这些比赛客观特征的变化也使五人制足球比赛在体能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专项特征。

一、五人制足球比赛中跑动距离特征

(一)跑动距离

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五人制足球正式比赛中活动距离的研究。通过查阅国外文献发现,西班牙人J.C.Barbero-alverez(2007年),通过对8名西班牙职业五人制足球队员进行了跑动距离检测,提出:“比赛中球员平均每场跑动距离为4313m(s:2139、min:601、max:8040),运动员每分钟的跑动距离为117.3m;同时指出运动员每场比赛出场的时间和次数,是造成运动员跑动距离差距大的主要原因。”

本课题利用德国SIMIScout系统,对2009年—2010年国内五人制甲级联赛第8轮北京队与广州队共4名队员进行了跑动距离统计分析。(表2-4)

表2-4 比赛中两队4名队员总跑动距离统计表(m)

上表显示了本场比赛中4名前卫位置队员的累积跑动距离,即把阵形中间位置的队员作为统计对象,进行全场统计,如果他被换下场,那么继续对换上队员进行累积统计。最后计算这个位置上的2名队员累积跑动距离约为6 000~7 000m左右。(表2-4)

通过记录本场比赛统计对象的上下场时间,计算得出4名队员平均跑动距离为3339.7m。(表2-5)

表2-5 比赛中每名队员跑动距离统计表(m)

从个案分析角度来看,国内比赛中运动员的跑动距离明显少于国外职业五人制运动员的跑动距离。

(二)活动方式特征

依据J.C.Barbero-alverez(2007年)制订的6种不同活动方式,包括站:0~0.1 m/s;走:0.2~1m/s;慢跑:1.1~3m/s;中等跑:3.1~5m/s;最大速跑5.1~7m/s:冲刺跑:> 7.1m/s ,对北京与广州队比赛中不同活动方式距离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本场比赛中两队平均慢跑3355m左右,占总距离50.2%;中等以上速度跑1519m,占总距离23%。(表2-6)

表2-6 比赛中不同活动方式平均移动距离统计表(m)

从实际的比赛观察来看,本场比赛中运动员活动方式有以下2个特点:(1)由于联赛采用了一周双赛制,为了合理分配体能以及不轻易失分,两队在比赛中大部分时间采用了回撤半场的防守指导思想,使比赛节奏较慢、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快速活动方式的发挥应用;(2)比赛中的最大速跑主要出现在攻守转换时刻的快速反击与追盯跑、底线包抄与盯人补位的攻守对抗活动中;(3)由于场地小,防守队员更容易对进攻实施防守干预,使比赛出现长距离的冲刺跑机会较少,比赛中以短距离的起动跑较多。

二、比赛跑动强度方面

五人制足球比赛更加强调单位时间内比赛负荷强度的最大化,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要求更高。五人制足球比赛时间短、换人次数不限的客观特点,是运动员能否在有限的上场时间内,在高速度、强对抗下,持续、准确、合理地完成攻守技战术行为及评价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重要体现。

意大利学者Castagna 2009年提出:“专业五人制足球比赛,是一个以高强度、间歇性、混合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球员在整个比赛中有46%~52%的运动时间,强度保持在最大心率的80%~90%。”

本课题采用芬兰制造的Polar Pro Trainer 5心率表,对2010年校足球代表队3名队员参加北京市五人制足球比赛的活动强度进行了检测。(图2-1)比赛时间为2010年3月28日,地点在北京工业大学五人制足球训练馆。比赛时间采用了每半场20min(不是净时间),中场休息10min;比赛场地大小、规则均按正式比赛要求。

图2-1 郑某比赛中心率变化图

该队员基本情况为年龄25.5岁、身高183cm、体重71kg。从表中可见,球员的心率依据上下场的关系,表现出有规律的波动。通过数据分析整理,计算出该运动员在比赛中平均心率175次/min、达到了最大心率的90%,最高心率187次/min,达到了最大心率的95%;该运动员在3个运动强度范围内(> 85%、65%~85%和< 65%)的活动时间比例,分别为85%、14%、< 1%。

从监测统计的数据来看,五人制足球比赛过程表现出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负荷特征;从实际比赛观察来看,不同的攻守战术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到了球员比赛中的活动距离和活动强度,运动员对抗下的活动与各种变速、变向摆脱跑位、盯人防守是造成比赛高强度的主要因。 JvHWHpJk3dMwKT3sHpwajikO23SwEG/HjGofCu40zlwhG0aOWLPy0vK3iiRvLwi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