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沧州落子的起源

落子发源于沧州地区,从河北民间舞蹈社会文化的积淀方面来看,沧州落子起源于早在两百多年前的清朝鼎盛时期,因此拥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以及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一开始只是民间艺人的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而随着历史的迁移和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发展、吸纳,成为一种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节庆娱乐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起伏跌宕。在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之后,没有走向消亡,反而成为一种出色的河北民间舞蹈。无论历史几多风雨,优秀的文化总会被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扬。

沧州落子是冀中平原具有浓郁色彩的河北民间歌舞大秧歌的一个分支,介于大秧歌和戏剧之间的一个歌舞剧种。据《沧县志》《南皮文化志》记载,落子起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796—1821),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当时的沧州,贫困荒凉,是犯人发配的地方。历史上战乱屡起,匪患频仍,人民受尽兵匪之苦,被迫练武自卫,旧有“小梁口”之称。加之官府盘剥、豪绅压榨,土地所得又不能供自食之需,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贫困,只能利用各种技艺表演维持生计,“落子”便是其中之一。老辈人跑落子卖艺时,男的手持打狗棍,女的手持牛胯骨。后来,由于牛胯骨难以寻找,就用两块硬木板代替,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竹板和霸王鞭。随着“南皮落子”的影响不断扩大,周边县区村庄纷纷邀请落子艺人传授技艺“南皮落子”便传播到了沧县、泊头、盂村、盐山等县市,并在传播中不断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南皮落子已成为同等数量的男女青年表演的集体舞了,由“鞭”“板”“扇”3 部分组成,男执霸王鞭,女绾“板”和“扇”。

一、造型

落子初期,只有 4 个人执鞭表演,到了明末清初以后,民间大量出现了半农半艺的落子艺人。武术对落子的影响很大,还吸收了杂技表演中的―些技术技巧,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完整的,以 10 人执“鞭”、6 人执“板”、4 人执“扇”为―队伍进行表演的歌舞队。

落子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剧情、形式、舞姿、动作、律动等都具有鲜明的武术特征,讲究“走似水上漂,跑似草上飞,跳似凌空燕,转似燕翻身”。老艺人要求落子的表演者必须要有武术功底,否则便不能更好地把握动作的韵味儿、完成人物动作的需要。

男性动作英武健美。例如,男性最基本的动作“捋鞭”。其做法有“挽花捋鞭”“缠头捋鞭”“裹脑捋鞭”等。这些不同的做法只是上肢动作的变化,而下肢始终是屈膝的“虚步”和“跺子”。

女性动作与男性动作既有相同之处,更有明显的差异。落子的“三道弯”,是女性动作风格的形成除受武术影响外,还与男扮女装脚踩“寸子”有密切的关系。在旧社会,落子女角由男扮女装,拧腰出胯夸张的模仿女子行动姿态,练习“踩寸子”(即木制的小脚绑在脚上,将真脚藏在裤筒内),形成了女角动作“三道弯”的姿态。

落子的动作,在节奏上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它的每―个动作都占用两拍,强拍的后半拍“起法儿”,弱拍为动作的延续过程,到下一小节强拍的前半拍完成整个动作,后半拍又是下一动作的“起法儿”。依次反复,直到结束。

二、服饰

传统落子的服饰,开始是普通的生活装。后来,为了美观,大多穿戴戏曲服饰,女角扮如戏曲里的武旦或花旦,需要梳一条大辫子,头上戴花扮俊,手持竹板、捷子,身穿戏曲玫瑰红袄,裤腰扎红绸带,脚穿玫瑰红色彩鞋,脚穿寸跷(二寸长、三寸高的木底鞋,又名踩寸子);男角扮如戏曲舞台上武生戏装,手拿霸王鞭黄天霸、杨香武的形象,杏黄色绸布包头,外加额子,额子中间镶一个红绒球扮俊,着杏黄色改良兵衣、灯笼裤、腰箍、快靴。另一种是女角手拿手绢和花扇,女角的脚下踩寸跷;男角着武生戏装,手拿霸王鞭。

三、道具

落子道具有“鞭”“板”“扇”的穿插配合,有时也单独用“扇”表演,显得自然干练、流畅大方、细致入微。

(一)霸王鞭

长 75 厘米、直径 2 厘米的竹竿,两端各凿两个扇孔,孔中用铁丝横穿两枚铜钱,鞭尾系 45 厘米见方的红绸。(图 2-1)

(二)阴阳板

大板——两块长 12 厘米、宽 5.4 厘米的竹板,用皮条拴在一起。手中握的是一块阴板;另一块为阳板,又叫小板,由 5 块宽 3 厘米的竹板制成,第一块长 13厘米,其他 4 块各长 10 厘米,用皮条拴在一起,节间缀铜钱。(图 2-2)

图 2-1

图 2-2

(三)扇子

过去用纸折扇,现在用彩扇,45 厘米见方红绸。(图 2-3、图 2-4)

图 2-3

图 2-4

传统落子扇舞的风格潇洒,板舞的动作幅度大、节奏变化多,非常明快。男女对舞,扇花多变,节奏变化多,舞姿造型多,队形整齐多变。女性舞姿为戏装花旦化妆打扮,“三道弯”造型突出,曲线优美、婀娜多姿、秋波含笑的韵味十足,形似崔莺莺、白萦贞、林黛玉、小青等青衣花旦角色,具有高贵大气、典雅秀丽、端庄娴淑、飘逸含蓄、俏皮伶俐的阴柔之美。男性着武生戏装,头戴英雄巾,足蹬快靴,前额上竖几个红绿色小绒球儿,形似黄天霸、燕青、花荣、朱光祖等武生角色,具有朝气蓬勃、英俊潇洒、飒爽英姿的阳刚之气。

四、基本动作
——鞭

(一)里挽花

准备:双脚站立小八字步,左手叉腰,右手握鞭。目视 1 点,体对 1 点。

1~8 拍:右手握鞭向里绕弯,使鞭头由前向下贴右臂里侧画一立圈。

(二)外挽花

准备:双脚站立小八字步,左手叉腰,右手握鞭。目视 1 点,体对 1 点。

1~8 拍:右手握鞭向外绕弯,使鞭头由前向下贴右臂外侧画一立圈。

(三)横挽花

准备:双脚站立小八字步,左手叉腰,右手握鞭。目视 1 点,体对 1 点。

1~8 拍:右手握鞭横与胸前,使鞭头于右上方转一圈后,再落下经右肋下掖置身后。

(四)鞭花

准备:双脚站立小八字步,双手托掌位。目视 1 点,体对 1 点。

1~8 拍:右手握鞭做下分掌,回原位。当右手经斜拖掌定位时,以腕为轴挽一个鞭花。

(五)裹脑鞭

准备:双脚站立小八字步,左手叉腰,右手提襟位握鞭,上身右拧。目视 8点,体对 1 点。

1~8 拍:左手抬至头前向里翻掌,经右腋下、腹前下拉回原位,同时右手鞭头向下经左肩左侧上抬至脑后,鞭身贴后背下落成鞭头向右后,手心向前。

(六)拦腰鞭

准备:双脚站立小八字步,左手叉腰,右手提襟位握鞭,上身右拧。目视 8点,体对 1 点。

1~8 拍:左手抬至托掌位,经右腋下,右手心朝下自右向左至左肋前,鞭头向后,鞭身贴左肋。

(七)缠头鞭

准备:双脚站立小八字步,左手叉腰,右手提襟位握鞭,上身右拧。目视 8点,体对 1 点。

1 拍:左手旁落成勾手,同时右手握鞭向右后下方削去,手心向下,鞭头向右后下方。

2拍:左手收至左腋下撑掌,指尖向右前,同时右臂压肘右手抬至脑后,鞭头向下,鞭身贴后背。

3 拍:右手向左绕过头,经前胸向后落至提襟位,鞭头向前。同时,左手经右臂上向前推掌。

4 拍:静止。

5~8 拍:重复 1~4 拍的动作。

(八)横鞭

准备:右腿侧弓步,左手推掌,右手提襟。目视 1 点,体对 1 点。

1 拍:前半拍,左脚收至右脚旁略跺地,右端腿,右转 3 /4 圈,上身略前俯,同时做裹脑鞭,鞭身贴于后背时停,目视左手;后半拍,右脚落至左脚前,膝微屈右转半圈,左腿小腿自然后抬,同时双臂落成腹前交叉,右上左下,交叉时左手打鞭尾,眼随左手。双手两侧平滑成山膀,鞭头向左前。

2 拍:左手收至左腋下撑掌,指尖向右前,同时右臂压肘右手抬至脑后,鞭头向下,鞭身贴后背。

3 拍:右手向左绕过头,经前胸向后落至提襟位,鞭头向前。同时,左手经右臂上向前推掌。

4 拍:静止。

5~8 拍:重复 1~4 拍的动作。

五、音乐

(一)特点

每逢过年时村上都搞落子和小车子会,人们穿着五彩缤纷的戏服,扮成男的和女的,有的男扮女装,有的女扮男装,有傻小子,傻老婆,有老头,有小孩等等,他们耍一会就要唱一段落子歌。例如,三那月来是清明啊!非常好听,是河北民间舞蹈音乐的文化遗产也是文化瑰宝。

(二)乐队

乐队——为沧州落子伴奏的乐队又分为文、武场。

(1)武场为—锣、鼓、镲和手锣打击乐器。

(2)文场为—板胡、二胡、笛子、三弦等管弦乐器。

五、代表作品

落子的传统经典节目,大多是表现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辛勤劳作、食不果腹,以及对美好爱情和人们对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尼姑思凡》《放风筝》《叹情郎》《茉莉花》《绣手绢》等。其中,《茉莉花》《放风筝》经过艺术加工、整理、再创作,变得更加优美动人,成为舞坛上经久不衰的保留节目。 E11qcDzSuDGx1vyjH2yAx1XiT6NzCSyHASLvWxpWGyzxpvoQkqXVpim5V6VkCt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