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摘要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核心、基石和主要影响因素。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在于通过合理组合和科学优化各影响因素,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在比赛中予以充分发挥。运动训练的可控制性是训练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及时把握和科学诊断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正确分析和掌握反映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变化特点和规律的有关参数,既是教练员安排训练和比赛的参照点,又是实现最优化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系统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实状态进行调控,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价值。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训练最核心的环节。无论是训练内容的安排、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最终都要通过训练负荷施加于运动员机体,进而使运动员产生相应的生理、心理反应,并尽量朝着教练员所设计的方向产生适应性地变化。因此,认识和把握运动负荷,实现对运动负荷的科学调控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监测和调控的核心环节。

篮球运动属于高度技能化集体竞技运动项目,具有技战术组合与方法运用的高度复杂性和瞬时多变性。现代篮球比赛是在高强度对抗条件下的技战术、体能、心理、智能以及其他比赛影响因素等诸方面综合能力与实力的全面抗衡、相互制衡与博弈。如何科学有效地安排运动训练的负荷,达到不断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目标一直是篮球运动参与主体特别是体育科技工作者和教练员潜心钻研和努力求索的重点方向。

研究通过对2006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四强球队及中国队比赛、2006年斯坦科维奇杯比赛、2005—2006赛季CBA 总决赛、2006年CBA夏训队伍等世界一流强队、一流球员和我国部分优秀队伍、优秀球员的现场测试、实地拍摄与录像解析、技术分析、数据统计等,分析形成了世界篮球锦标赛前四强球队的比赛负荷基本特征以及CBA球队的比赛及训练负荷基本特征;从运动训练学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分析了运动员竞技能力与竞赛制胜的基本因素与结构,分析了篮球运动训练负荷监测与调控的原理和方法,并以传球技术、体能、战术基础配合等篮球运动员个体和集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为个案,分析了提高篮球运动员传球技术、体能、防守基础配合的原则与方法。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如下。

(1)研究首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世界优秀篮球运动员及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比赛负荷进行了较为精确的测定,得出了不同位置世界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如西班牙队保罗·加索尔、美国队詹姆斯、阿根廷队吉诺比利等比赛负荷的基本数据模型,研究同时测定了我国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姚明、易建联、王仕鹏等的比赛及训练负荷的基本数据模型,为我国篮球运动科学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研究成果被纳入我国高级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教程,为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科学化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2)研究得出,当今世界高水平篮球比赛是在一场持续总时间约110min,每节平均持续时间22min,平均每30s出现1次持续时间在4~60s之间中断,比赛中断和休息时间超过净比赛时间的间歇性、非周期性竞技体育项目。在此种意义上考虑,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强度适应能力的要求要超过比赛负荷量。

(3)当今世界大赛优秀运动员在一场高水平的对抗中,中锋队员打满全场平均移动距离约5 000m,前锋队员约6 000m,后卫队员可达6 400m左右,我国优秀运动员与此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后卫队员的差距尤为明显。

(4)当今世界大赛各位置队员在比赛过程中,20%~50%最高速度下的较低速度移动是主要的运动方式。大强度的高速移动占的比例虽然较低,但却是比赛中至关重要的制胜要素。优秀中锋最高移动速度可达7.3m/s左右,前锋最高移动速度可达7.6m/s左右,后卫队员最高移动速度达8m/s左右。运动员在比赛中平均每1min起跳2次,其中全力跳次数占一半左右。2006年男篮世锦赛前4强各队平均每12~15s左右即完成1次进攻或防守,攻防转换节奏快,快攻与阵地进攻衔接快,退防与布阵速度快。

(5)从运动员移动距离看,CBA主力队员整场比赛移动距离在3 700~5 500m之间,单位时间(每分钟)内的移动距离平均在117~135m之间,而且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后卫和前锋队员移动距离明显多于中锋队员;从队员的移动路线看,内线队员活动范围要远远小于外线队员。从运动员移动速度看,3名被研究运动员在上、下半场以极限速度、次极限速度和中等速度移动的频率明显下降。

研究同时认为,高水平篮球训练应根据篮球比赛过程模式特征突出训练强度。当今世界大赛对抗激烈,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荷。透析篮球比赛的本质,运动员在场上主要是比负荷强度。比的是在特定时间限定下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的强对抗能力。我国CBA球员训练负荷强度偏低,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安排中要突出负荷强度,多采用贴近比赛模式特征的高强度对抗练习,特别注意增加运动员在高乳酸条件下的练习内容,减少长时间低强度的消耗和低效练习内容与时间,以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 03aZcpRJInYKdxeyHdZUIQPTs/18BclNUIzP9ZHZBwa4MfKAjNjY1Ed1ZAcdfn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