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生产力落后、人口众多、人民生活水平低,我国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处于低水平状态,体育基础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采取的是举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帮助我国竞技体育实现了本身固有的政治功能,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发展,为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大贡献。举国体制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使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 2008 北京奥运会,我国获总奖牌数第一和金牌数第二,我国成为世界体育大国。60 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举国体制”赖以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举国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一方面,体育事业在资金上对国家和政府的严重依赖,抑制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使得整个体育系统的发展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发展要求与资金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竞技体育人才均按行政区划分管理,只能上下调动,横向流动困难。同时,运动员退役后难就业问题也造成人才资源的大量浪费。基于这种现状及突出问题,1995 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计划明确提出了平衡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促进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

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写道: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

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进一步推动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体育强国建设的发展道路 ,标志着中国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就是进一步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提出,体育产业及体育文化发展的滞后,其相应的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的政策、市场规范化程度较低 等都是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求竞技体育的发展也要逐步向竞技体育强国转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金牌数第一,我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强国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金牌的投资——回报率:《奥运争光计划》中提到,要建立效益投资体系、扩大国家拨款的主渠道、加大对竞技体育的资金投入。在这种高投入的条件下应该注重高产出,即充分利用条件创造更好的成绩,其具体表现为运动项目和成绩结构的均衡性。其次,对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要实现优化培养,运动员运动寿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等问题都应得到妥善解决,这样才能逐步走向竞技体育强国。最后是竞技体育的影响力:其一是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竞技体育中的话语权;其二是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体育子结构有着促进作用。另外,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应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现状相符,同时又应顺应国际体育发展的需要。而这些都是对现在体育发展战略的挑战,需要对其作出相应的调整。

可见,时代的发展要求体育发展的战略不断更新、改变,竞技体育也应该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积极地进行发展战略的更新,只有适应时代变化的竞技体育才能有效地、可持续地发展。

1.1.2 我国竞技排球发展的危机

排球运动是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被作为重点体育项目加以推广,成为发展较快的项目之一。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男女排在 20 世纪 80 年代,特别是中国女排在国际各种比赛中获得的辉煌成绩,大大振奋了民族精神。但在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世界排球迅猛发展,技战术打法不断创新,欧美强队迅速崛起时,中国队却没有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导致成绩下滑。特别是2008 年北京奥运以后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表现欠佳,沦为世界二流球队。而中国男排则在 2010 年广州亚运会惨败日本,无缘四强,创造了历史最差成绩。

在这众多的因素中,我国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相对匮乏、青少年业余排球训练规模小、参加训练的青少年出口窄等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问题是影响我国竞技排球发展的重要因素。后备力量的培养是竞技排球发展战略制定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后备人才的良性培养模式是竞技排球持续发展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环节,即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直接受控于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形成的,受到举国体制这一体育发展战略的影响,这一阶段后备力量的培养具有显著特点,即以体委负责的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为中心来培养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 。从中小学传统学校到市区县业余体校、省市运动学校,再到省、军队青年队,然后过省、军队体工队最后选拔至国家队。这样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短期内得到了显著的成果,涌现出大量优秀运动员,我国排球事业也迅速跻身世界之林。之后随着体育战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竞技排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也由单轨制的三级输送网即中小学课外训练——业余体校和竞技运动学校训练——优秀运动队训练到多轨制立体输送网的转变 。多轨制立体输送网即充分利用高水平运动学校、排球俱乐部等为我国竞技排球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但后备力量的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举国体制的影响,其更新与改革缺乏力度、深度,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问题与不足。

首先,对后备人才全面培养方面的欠缺。全面培养不仅仅是技术、素质等的发展,还应包括运动员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若不重视后者的发展则会导致高水平运动员成材率低的现象。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恰恰是造成了少年儿童过早的结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其智力、心理的发展滞后。

其次,中小学排球场馆少、教练水平有限、比赛质量较低等,使得排球后备人口数量少、人口质量低,导致了选拔后备人才出现断层现象。

最后,业余体校发展状态的萎缩。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更新来解决。只有合理的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地为后备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和确立明确的目标。

1.1.3 中国排球产业发展的需求

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政策、法律等的支持,这就说明了只有主动、有效地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的改革,才能为体育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 1996 年我国排球职业化改革以来,我国排球职业化经历了起步摸索阶段和进步、提高阶段。其取得了很多成就,包括排球环境的改善、经费短缺矛盾的缓解以及排球影响力的扩大等,但我国刚刚起步发展的排球产业显然存在不足。首先,在职业化道路上,要突出的是管理理念的革新,现如今的联赛管理存在局限性,管理只是将重点放在了与比赛直接相关的活动上,而忽视了对于联赛整体的、宏观的管理。这样的管理缺乏时效性和科学性。其次,在联赛赛制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与新赛制相适应的各项规定、条文就要突出其权威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目前在这一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不但已有的法规性文件不完备,而且针对性也不强。应建立和完善诸如运动员转会、保险、电视转播、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应改进关于联赛编排中仍存在的不足 。最后,在俱乐部建设方面,建立俱乐部首先要有一个相应的完善的体制,而现在中国的排球俱乐部体制不完善,这样在处理训练、比赛和市场 3 个方面的关系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此外,俱乐部的资金来源和人才来源比较匮乏,资金和人才这两个物质基础的缺失会大大影响到俱乐部的建设。

以上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 2 点:其一是我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需要适时地进行革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竞技排球各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其二,我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在革新之后,其指导作用的发挥需要革新的彻底性和全面性。

1.1.4 国际排球运动发展趋势的要求

我国竞技排球的发展不仅需要适应本国国情的现状,还要适应国际排球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排球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一是运动员寿命的延长;二是高水平职业联赛成为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三是技战术向全面、快速、多变方向发展。全面分析国外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职业化发展,可以直接了解国际排球发展的趋势,并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存在的不足及其革新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在竞技排球运动员培养体制方面,日本体协在全国 47 个都、道、府、县都建有面向广大中小学生的青年体育俱乐部,小学、初中有 519个,高中有 1 113 个体育俱乐部,各中小学都有校排球代表队,经常参加各种校际比赛。大学则是日本优秀排球运动员诞生的第二阶段。每年的大学校际比赛,是各企业俱乐部挑选队员的最好时机。企业俱乐部比赛和大学比赛代表着其排球运动的最高水平。国家集训队是根据国际比赛的需要进行组织和临时集训,一般由排球体协选拔或指定。

美国优秀运动员的选拔主要来源于大学排球队。在美国大约有1 100所学院和大学开展竞技排球,而美国实验的“少年优秀排球计划”中的中小学排球运动员则是美国排球后备力量的坚实基础,该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小学体育基础雄厚,中学是美国培养奥运会选手的初级阶段,大学为第二阶段,排球的最高水平在大学。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竞技排球后备力量培养方式与日本、美国有较大差异。中国的培养模式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忽视了社会自主参与的成分,尤其是学校排球活动的开展,这样同时也限制了社会支持范围的扩大。

在排球职业化发展现状方面,参加北京奥运会男排比赛队伍中,美国队有 8 人效力于国外俱乐部;巴西队有 7 人;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男排均有部分或全部队员在意大利、波兰等俱乐部打球。女排方面,巴西队有 6 人在国外效力;美国队有 11 名队员在意大利、俄罗斯的俱乐部充当外援 。而我国却没有一人在国外俱乐部打球。这种现象说明,国外排球职业化发展较成熟,运动员的流动性较大,这样的现象有利于运动员排球水平的提高。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竞技排球的后备力量培养方面以及排球职业化发展程度上中外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的缩小,从根本上要求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的革新。只有站在世界发展角度和国家发展角度制定竞技排球发展战略,才能充分发挥战略的指导性作用。

1.1.5 小 结

纵观我国竞技排球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竞技排球发展战略必须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一致。社会的不断发展为竞技排球发展战略转变提供基础的同时也迫切要求其进行转变。原有竞技排球发展模式的各种危机表明在发展模式中存在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表现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排球产业化程度等方面,发展战略在解决这些不和谐因素、促进竞技排球发展方面起着指导性作用。同时,中国竞技排球的发展需要适应世界排球的发展,与国际竞技排球发展逐渐显现出的差距要求中国竞技排球进行战略转变。 GvlGfpbwwKeUVrLfqwBq98VXanVJy0Wo+X6jkGZ69BXtBfjtlyxCW9byMTN/296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