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徒手体操上肢或下肢所经过的路线较短时(135°或135°以下),可省略表明路线的术语,如两臂前举、两臂前上举;所经过的路线较长时(180°或180°以上)或改变运动方向时,则必须说明所经过的路线,如两臂经前至上举、两臂经侧至上举。
确定上肢的方向是以上肢起始位置和开始运动的方向而定。例如,直立与两臂上举的姿势,都做向前绕环,则是两个不同运动方向的动作。此时上肢的位置开始动作方向主要是向前、向后、向内、向外;如果是由前举或侧举的姿势开始,动作方向主要是向上和向下。
记写一节操应有:预备姿势(开始姿势)、每一拍动作的做法、动作的要求及做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每一拍动作的做法应按动作的完成顺序来记写并且明确地指出动作的方向、路线、方法和手的姿势。如果上、下肢动作是要求同时完成,则应先写下肢,后写上肢并用“同时”来连接。记写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预备姿势,如直立、开立等。
(2)动作部位,如上肢、下肢、躯干等。
(3)动作方向,如向前、向后、向内、向外等。
(4)动作方法,如举、摆、绕、踢等。
(5)结束姿势,如成弓步、两臂至侧上举等。
一般先下肢、后上肢,加以叙述,说明动作方向、路线、方法及结束姿势。
成套徒手体操动作的记写一般采用图解和文字记载相结合,如果出现文字叙述与图解不符时,应以文字叙述为准。
图示反映:预备姿势、每一拍动作的正面结束姿势,有时需用侧面图加以补充;所经的路线用虚线和箭头来表示。
文字反映:第几节操、操的名称、完成操的拍数、预备姿势、每一拍动作的做法、每一节操的动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目前,对每节操的命名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在考虑命名时必须体现出该节操的主要特点,常用的命名方法归纳为三种。
(1)用身体部位名称命名的,如上肢运动、下肢运动等;
(2)按动作性质命名的,如伸展运动、跳跃运动等;
(3)综合命名的,如踢腿运动、体侧运动等。
一节操一般为4个8拍,根据动作要求以及运动量的安排,也可以采用2个8拍或8个八拍。
预备姿势一般为直立,根据操的要求也可以采用开立和两手叉腰等姿势。
动作做法应按徒手体操动作术语要求进行记写,每节操一般应记写一个完整的八拍,如果操的动作是四拍完成,那么后四拍可以写成5~8拍同1~4拍,或5~8拍同1~4拍,动作相同但方向相反;或5~8拍同1~4拍,但换右腿(臂)做等。
动作要求主要记写做动作时的基本要求或重点强调的部分。例如,体转时两脚不动、跳跃动作要有弹性、做弓步时后腿要伸直等。
1.什么是徒手体操动作术语?
2.构成徒手体操基本术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徒手体操动作方向包括哪些?
4.徒手体操动作运动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5.常用的动作相互关系术语有哪些?并加以说明。
6.举、绕和绕环之间主要区别是什么?
7.记写每节操时应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