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楷者,楷模也。其特点是结字精妙方正,体势端庄周备,笔画繁简相称。它工于点画,寓神韵于结体;笔法森严,平正而不呆板;气通八面,齐整而不拘谨。所以楷书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小楷即楷书小字之谓。其形成于魏,成熟于晋唐。曹魏时期锺繇的小楷《宣示表》、《荐季侄表》,被后世推定为楷书的奠基之作,但它在笔法上仍带有些许隶书笔意。东晋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乐毅论》和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则彻底脱离了隶书的影响,成为有别于其它任何书体的独立的书体。大唐鼎盛,为文化大繁荣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当然也为书法的繁荣准备了华丽的舞台,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钟绍京等大书法家借这个舞台相继登上了楷书的巅峰。旧时小楷多用于帝王诏书、文书通告、经书抄写、科举考试等。于今学习小楷则仍有其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审美情趣,有助于学习其它书体,还可以把小楷当硬笔书法字帖来学。写小楷又是慢功,可以使人真正静下心来,不失为修身养性的妙法良方。本书收录了晋唐小楷六种,即王羲之书《黄庭经》、《孝女曹娥碑》、王献之书《玉版十三行》、欧阳询书《般若心经》、褚遂良摹《乐毅论》、钟绍钟书《灵飞经》。

《黄庭经》是中国道教的经典著作,王羲之以小楷书写,共计60行1200余字。陈簋斋《习字诀》中写道:“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细看《黄庭经》小楷,其起笔处极为用功,往往先顿再转中锋行笔,自始至终笔笔精道,决无懈怠,足见其法度之森严。然而字里行间逸气冲盈,有秀美开朗之态,实为小楷经典范本。王羲之在此帖末尾署明书写日期和地点:“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山阴县写”。那时王羲之五十四岁,正是其书法极成熟时期。《孝女曹娥碑》小楷的艺术风格与《黄庭经》无异,所以,这两种帖可以结合起来临习。

王献之小楷石刻《玉版十三行》,因书写内容为曹植的《洛神赋》,又名《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其笔划隽秀挺拔,结字潇洒秀逸,体势虚和简静,风格灵秀流美,与文章内涵极为和谐,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清杨宾《铁函斋书号》称此作“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佛教《大般若经》600卷中的一小节,全文仅260字,却囊括了《般若波罗蜜经》的核心。欧阳询以小楷书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纵有行,横有列,字字得所,庄严整饰;通篇笔画饱满,骨力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不枝不蔓,稳健端庄,绝无飘逸之笔,与妙道庄严之经文何其相称。

《乐毅论》是三国魏夏侯玄(泰初)所撰论述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战之事的文章。传王羲之抄写此文,书付其子官奴(有人考证官奴即王献之)。唐朝初年,《乐毅论》入内府,经褚遂良检校鉴定,认定为真迹,并注明“四十四行,书付官奴”。原迹不存,这里选的小楷《乐毅论》是褚遂良摹本。

《灵飞经》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钟绍京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小楷经典之一。钟绍京,字可大,官中书令,封越国公。钟氏工书画,小楷和榜书造诣皆深。据《旧唐书》本传称:“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及诸宫殿门榜,皆绍京所题。”《灵飞经》帖是其存世的代表作之一,它风姿俊逸,神采飞扬。在笔法上,以露锋顺入居多,于流畅中求稳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在结字上,造型既美,结构尤精,时用拟古字和异体字,于经书中见古韵。在章法上,纵有列而横无行,字或长或扁,或大或小,笔或轻或重,或收或放,而精神挽聚,行气十足。启功先生说,“从《灵飞》书法论,它那秀美中有古趣的风格,舒展中有团聚的结体,平易中有变化的用笔,都把唐人书法的特色表达无余”。可见,《灵飞经》小楷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冯又松,号朝旭,字穆公,高级研究员,诗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9DMgPGznVapDPcsSN4/gxM274WJ6T0LlXP+Zu+QIiX65/AI85l3n+eaVSfYZGk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