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技运动水平愈来愈高、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运动员为寻求成绩的突破,运动训练负荷也一再加大。然而,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过大,超过了运动员承受的极限,运动员机体会出现过度疲劳,甚至带来伤病;如果运动负荷过小,对运动员机体刺激不够,训练则没有效果,不能提高运动成绩。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合理运用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测量方法检查与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目前主要运用生理生化的检测与评定指标),对运动员承受运动训练负荷的能力、现实身体机能状况、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进行诊断,及时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训练计划,避免过度疲劳,减少运动损伤,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运动员身体机能检测与评定现已经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
早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许多国家就开始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进行较系统的检查与评定,特别是前苏联和西德,都建立了相应的评定标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此帮助培养优秀运动员。目前,在运动训练中,生理生化的检测与评定指标主要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运动员选材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首要环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证实,人体机能水平、代谢能力的高低,既受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疾病以及运动训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如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表1 -1)。因此,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检查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然后通过专门的训练,使其先天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进而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
表1-1 身体机能检测与评定指标在选材中的应用
(引自冯美云,1999)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对科学安排训练负荷至关重要。只有在运动负荷量和强度足够大,机体承受最大应激状态,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科学地控制和调整运动负荷,不仅能防止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由于机体在运动时的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从人体安静时、运动时和恢复期各脏器及血液、尿液、汗液、唾液中某些化学成分的测定和比较,可为机能评定提供客观依据。例如,可根据心率(HR)、血乳酸(Bla)、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来评定运动强度;可从血糖、血脂肪酸、血氨、尿酮体等指标的变化掌握能源物质利用及身体疲劳情况;也可通过心率(HR)、血尿素(BU)、血清睾酮(T)、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程度;还可从某些酶活性或激素含量的变化了解运动时机体的代谢调控能力及评判机能状况。另外,通过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综合分析,可以科学地监控和调整运动负荷,正确地诊断运动疲劳的程度及机体恢复情况,对防止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现,除了与技术、战术等有关联外,更与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运用某些生理生化指标来预测运动成绩,已被逐渐应用于体育科研和运动训练中。例如,根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 2 max)来预测中长跑的运动成绩;根据两级负荷运动后血乳酸值和跑速来预测400米跑的运动成绩;根据尿肌酐排出量来预测举重成绩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因素之一。合理营养能供给运动员所需消耗的热能,提供能源物质的补充和储备,加速代谢废物的清除,维持代谢平衡,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后体力恢复能力。运动员的膳食和营养补充是否合理,需要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来检查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