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心理健康的测量与评价

一、心理健康测量的重要性、程序和方法

随着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人们对自身或他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重视,都渴望对心理健康的水平或问题能做出数量化的评定。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说明任何事物皆可测量,心理亦不例外。然而,事实上,尽管心理测量有可能(科学技术发展),有必要(教育和自身发展需要),真正实施心理测量却是一件非常严肃和困难的事情。

就学校工作而言,学生心理测量与评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恰当的测量和有效的评价是特别重要的环节;心理测量与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而且有道德上的严格要求。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首先必须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有关的原则和掌握有关的道德要求。但是心理测量评价并不是件神秘的事,只要我们经过专门的训练并掌握了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有关知识技能,能够时时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就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

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诸如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注意缺失、情绪困扰、人格障碍和问题行为,可以应用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境法和心理测验法。何时选用何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完全取决于评价的目的和与此相关联的程序。一般而言,完善的心理评价大体上包括流程图所示的几个方面(图2-2)。

图2-2 心理健康评价过程流程图

对于每一个需要心理辅导、咨询(也包括心理治疗)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与指导目标相结合的逐渐发展的过程。在初始阶段,心理测量与评价主要是:对问题进行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制定干预方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干预方案的实施过程之中或之后,测量与评价可以检验干预的效果,有助于修正或提出新的干预方案;对于一般学生和超常学生的心理测量与评价,又可为因材施教,实施发展性指导提供依据。

在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中,尤其应该强调的是:注意遵守保密性、科学性、客观性、整体性和教育性原则,以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积极方面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测量

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估方法很多,包括上述的谈话、观察、调查、情境与测验等。而心理健康的测量往往只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以心理测验作为工具,对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可见,心理测量是心理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测量是通过心理测验实现的。

(一)心理健康测量的特性

间接性。人的心理特征通过行为来表现,测验是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具有间接性。

相对性。心理健康没有绝对标准,测量中对人的评价总是与他所在团体中大多数人的标准相比较而言,因此具有相对性。

代表性。往往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抽取出决定某一些心理特征的代表性要素,选取最能表现这些要素的行为组成行为样本,因此,测验只测量了编制者所定义的行为,故测量具有代表性。

客观性。测验工具从编制到施测、记分及结果的解释都经过了标准化,因此,应认定它是客观的。

(二)心理健康测验的选择

心理健康测验的选择首先取决于测查的目的。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或存在的问题,可以选择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和常规的测验,有针对性地测试。如欲了解儿童的学习障碍可选择智力测验(WISC—R),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B:FE)、瑞文推理能力测验、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如要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或缺陷可选择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人格调查表(PIC)、青年人格调查表(PIY);如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多采用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状态测验等。下面就《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和自我状态测验做简要介绍。

1.《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是国内相关心理学工作者根据国外相应的量表加以改编的。SCL—90包括90个题目,具有容量大、反映心理症状面广、容易操作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心理诊断中应用广泛。本测验使用于中等以及中等以上正常人群,可能采用团体施测、计算机统计的方法。测验可以按照手册进行。

SCL—90共有十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一类症状,这十个因子及其含义分别是:

(1)躯体化

该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躯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呼吸等系统的主诉疾病或不适以及头疼、背疼、肌肉酸痛、焦虑等躯体表现。

(2)强迫症状

主要反映那种明知没有必要,但是无法摆脱毫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和比较一般的知觉障碍,如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变空了。

(3)人际关系敏感性

主要是指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一般来说,在人际交往中,自卑、沮丧,以及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在这一因子中得分往往较高。

(4)忧郁

主要反映的是苦闷的情感和心境,高分者往往感觉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生活的愿望、丧失活动力等。该因子中有几个项目包括了死亡、自杀等概念。

(5)焦虑

指那些神经过敏、无法安静、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症状,主要反映的是那种游离不定的焦虑以及惊恐发作的症状。

(6)敌对

主要从三个方面测量人的敌对表现——思想、感情以及敌对行为,包括厌烦、争斗、摔物直至不可抑制的冲动爆发。

(7)恐怖

主要是指对某事物莫名其妙、难以抑制的害怕和恐惧,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游、空旷的广场、处于高处、见人等等。

(8)偏执

本测验主要测量偏执的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等。

(9)精神病性

本测验还主要用来测验明显的纯属精神病的症状,对一些人的精神病的程度作出反映,以便进一步治疗。

(10)其它

本因子测验包括的内容有睡眠、饮食、死亡观念和自杀念头四个方面。

从这十个因子所反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SCL—90是用来测量评价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量表,所以常用在对人的心理疾病的诊断和预测,是临床常用的量表。近年来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的问题较严重,所以本量表也用来检测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由于此量表主要是心理疾病的诊断工具,因此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来说,这个量表的检出率较低,更适合用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评价,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用此量表测量评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2.《自我状态测验》

(1)《自我状态测验》的理论依据

《自我状态测验》是华东师范大学相关学者根据美国精神科医生埃里克·伯恩创立的“交互作用分析(TA)治疗理论与方法”编制而成的性格测验。埃里克·伯恩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认为,人的人格分为三种自我状态,分别是父母式的自我状态(P)、成人式自我状态(A)和儿童式自我状态(C)。父母式自我状态是一个人在人生的头五年中所记录下来的父母及其监护人的言行举止,经过吸收和内化而形成的态度、思想与感情;成人式自我状态是一个信息加工器,像计算机一样进行综合处理信息,估计各种可能性并作出逻辑性推理。成人式自我状态的最大特点是根据事实来行事,它随时吸收周围环境的信息;儿童式自我状态由青年早期经历中的情感和行为方式组成,包括儿童典型的以及在成人中偶尔自发的幼稚而缺乏理性的情感和思想行为。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在人的人格发展中,无论是正常还是不正常的发展,主要是受到父母式自我和儿童式自我的交互关系和行为的影响。基于这种交互作用,人会为自己选择个人的人生地位,而且在这种抉择下,会用一生精力来肯定自己的选择,因为他认为这是唯一能满足需求的途径。但是往往正是由于人们自己所作出的选择,从而导致了不适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致个人蒙受了痛苦,遭受了折磨,于是需要心理辅导提供帮助。

(2)自我状态量表的内容结构

本测验共60个题目,由5个分量表和2个效度量表组成,分别是:

①CP:批判型父母自我状态。其特点是固执、权威、强大保护性、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给予惩罚。

②NP:养育型父母自我状态。其特点是关心、同情、照顾、使人放心、温和保护、忧郁。

③A:成人型自我状态。其特点是根据事实行事,随时吸取环境的信息。

④AC:顺应的儿童自我状态。其特点是与父母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有较多的控制力。

⑤FC:自由儿童自我状态。其特点是幼稚、冲动、没有教养,抑郁情绪表露。

⑥D:偏位量表。本量表为效度量表。

⑦Q:疑问量表。本量表为效度量表。

(3)自我状态量表的解释和应用

自我状态量表测验结果可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并绘制出自我状态剖面图(EGPT),根据剖面图的形状对人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作出评价。自我状态剖面图分为优位型、低位型、混合型,混合型又分为台形型、U型、N型、逆N型、M型、W型、平坦型。

典型的模型共17个,分别是CP优位型(顽固父母型)、NP优位型(多管闲事型)、A优位型(计算机型)、FC优位型(自由奔放型)、AC优位型(依存型)、CP优位型(散漫型)、NP低位型(脾气暴躁型)、A低位型(脱离现实、幻想型)、FC低位型(忍耐顺从型)、AC低位型(管理者型),M型(问题行为少年型)、W型(厌世型和自杀型)。

另外的一些剖面图型还包括若干亚型,这些包括亚型的剖面图有台形型,包括3个亚型:即①只顾家庭型,②为人民服务型,③享受型;U型,包括3个亚型:①爆发型,②乖僻型,③纠葛型;N型,包括3个亚型:即①A低位型或是老好人型,②FC低位型也叫照顾别人型或是妈妈型,③A优位型也叫惟命是从型或称忘我型;逆N型,包括4个亚型:即①CP和FC优位型也叫自我中心型,②NP和AC低位、CP和A优位型,也叫孤傲型,③NP低位、FC优位型,也叫我行我素型,④CP和FC优位型,也叫偏执型;平坦型(适应型),包括2个亚型:即①激烈型,②凡人型。在测验手册中列出非常详细的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应用时可以参考测验手册对结果进行解释。

可以看出本量表比较适合于那些普通的但是又有某种程度的个性缺陷或是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某种程度问题的学生,因此可能更适合于大面积在学生中进行测量评价,以考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学校教育中针对性地实施辅导策略。

三、心理健康的评价

心理健康的评价是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量法等多种方法,围绕解决某一问题对学生心理所做的综合评价的过程。

心理评价的宗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心理评价必须是科学的、客观的,轻率的、不负责的乃至错误的评价可能会误导学生,甚至会贻害终生。

(一)心理健康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恰当的测量评价方法

对心理健康问题测查时,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应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法及进行评价,如使用观察法进行评价时,可采用直觉经验判断和效标对照判断。

直觉经验判断就是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直觉判断。其实关于人的心理、类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自觉不自觉的信念,认为一个人在一定场合出现某行为,那么这个人一定具有某种心理特点、心理属于某种类型。直觉经验法有时是很准确的,尤其是那些有经验的心理工作者,他们往往靠一两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能对一个人的心理类型作出判断或是提出某种假设,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方法毕竟只是一种经验,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并不是一种可靠的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由于人的心理复杂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层交叉性,我们的经验有限,容易形成对人的偏见,在用直觉经验判断法时,一定要慎重。

效标对照判断是把被观察者的心理特征资料与某一效标对照,看看被观察者的心理行为特征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效标中所描述的典型心理、行为特征。如考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可选择一些心理学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作为效标,与其对照,确定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效标对照判断法比起直觉经验判断法要规范和可靠,因此这种方法在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中常常被用到。如有些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特征(表2-2),我们可以将某些学生的某些表现与之核对,以了解其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表现是在智力、情绪、行为或人格的某一方面。如再辅之以其他方法深入探索下去,是可能对学生心理健康做出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认识的,这样就不难看出,观察法的合理运用成为我们认识和明确问题的切入口。

表2-2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特征

再比如我们也可以从谈话法开始进行测量与评价,因为某些心理疾病(如妄想症、恐惧症等)和某些个性侧面(如A型行为类型、思考的内外向性和主客观性程度等)往往有明显的和集中的行为特点,同时又易于从言语及其表情、姿态、风格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因此,尤其是一些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人员,往往通过一两个问题或是一两句话就能准确地诊断出其心理疾病,或某些个性特点。这需要学校心理工作者的长期经验积累。谈话主持人通过初步的谈话了解,可以形成对被访谈对象有关待评心理侧面的初步判断,然后基于对谈话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均可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有关待评心理侧面作出初步判断,形成某种假设或进一步修正原有的假设,并企求通过其他的心理评价方法加以进一步综合评价,以便对被评价者形成较为客观的评价。

2.资料收集要全面客观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者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情况决定从何入手去深入分析问题,这就是收集资料的过程。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相当复杂的,加上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局限性,因而在测评过程中需要多种方法系统、持续地收集资料,这就是要求测评人员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基本背景,对他的某一心理问题或侧面作出初步描述、判断。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学生的详细资料。首先通过与当事人的直接面谈得到相关资料。测评人员可以按事先拟好的谈话提纲直接询问当事人,通过当事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掌握有关资料,还可以在面谈过程中注意观察当事人的行为表现、情绪反应、身体动作、言语特点等,对当事人形成综合印象。其次测评者还可以通过与学生有关的人员从侧面获取学生的资料,比如与家长、教师、同学交谈,了解当事人在不同情景中的不同表现。比如,通过与当事人父母的交谈,可以让他们介绍子女的心理特点、家庭的文化背景、对子女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对子女的期望、亲子关系等,对学生家庭背景的了解,可以深入探索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的关系。此外测评人员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比如,观察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表现,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等,都可以得到相关的资料。最后,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写作、活动总结等收集相关资料,因为他们往往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为了准确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出判断,还可以适当使用心理测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直接测量,客观分析当事者的心理特征。

3.对资料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综合

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首先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按信息对学生的描述内容分类,分清哪些是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描述(人际、学习、人格),哪些是说明问题发生原因的资料(家庭、社会、学校)。其次,还要区分外显的表层问题和内隐的深层问题。最后在对所收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对不同来源的资料相互比较,考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描述及对发生原因的分析是否一致。对不一致的信息要特别注意。除了凭经验外,还要借助有效的测量工具判断其真伪,同时要对不一致的原因作出合理分析。现代社会生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不全面了解其生存环境,就不可能对心理问题的性质、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

4.慎重看待和应用心理测量评价结果

慎重看待和应用心理测量评价结果,对教育而言,一是要全面看待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任何一种测量方法都有一个信度效度问题,我们解释任何测量评价结果时都不能认为是绝对准确的。二是心理测量评价的目的是用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对其成长作出及时有效的辅导,而不是用来做人员的筛选。因此,如何解释测量结果对学生心理健康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它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反过来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本来某学生没有心理问题,由于进行了某个心理测验反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必须给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同时将心理测量评价与心理辅导和治疗结合起来,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能只是了解情况而已,或是采取嫌弃的态度对待他们。

(二)心理健康评价的特点

1.综合性

心理测量只是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心理评估是运用各种心理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量法等,围绕解决某一问题对人的心理所做的综合评价过程。

2.科学性

在心理评估中,理解所拟评估的心理现象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从设计评价程序、选择测量工具到将评价信息反馈相关人员,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每个环节都要求评估者有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巧。

3.一般性与特异性结合

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决定了心理功能分类系统并不完美。以尚不完美的分类随意为被评价者贴标签,尤其是对儿童,将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那么心理功能的评价也应保持这种独特性,对每个人的评价都应具有特异性。其实,心理评价的一般性和特异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都应予以考虑。心理正常或偏常、智商高或低总是相比较而言的,但每个个体的表现形式,不同问题的独特组合,不同心理功能的内部差异以及问题的成因却又是特殊的。因此,对人的心理评价必须慎之又慎。

4.定性与定量结合

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正常与非正常间质的区别,而多元模式则过分依赖统计分析,又缺乏明确的理论支持。儿童青少年的某些心理现象可能是分布在一个正常的连续体上,而另一些可能适合于做质的区分。如果能够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提高心理评估的水平。现在,心理评估更多地强调对人的心理特性与机能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模式。

附录一 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测试表

本测试题有20个问题,每个题有A、B、C、D、E五个答案供选择,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答案,然后按题后的计分方法计分。

答案说明: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B—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C—很难回答;D—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E—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单号题:A=1分;B=2分;C=3分;D=4分;E=5分。

双号题: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

评价:20-35:心理适应能力很差;36-51:心理适应能力较差;52-68:心理适应能力一般;69-84:心理适应能力较强;85-100:心理适应能力很强。

附录二 心理健康自我测定

使用方法:

1.根据最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题的备选项中选划一项。

2.题目全部划完后,累计积分。

3.结果评定:男65分以上为正常,10分以下为心理疾患;

女45分以上为正常,25分以下为心理疾患。

附录三 你是否心平气和

1.你时常怀疑别人对你的言行是否真的感兴趣。( )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2.你神经脆弱,稍有一点刺激你就会战栗起来。( )

a、时常如此 b、有时如此 c、从不如此

3.早晨起来,你常常感到疲乏不堪。( )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4.在最近的一两件事情上,你觉得自己是无辜受罪的。( )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5.你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6.在某些心境下,你会因为困惑陷入空想,将工作搁置下来。( )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7.你很少用难堪的语言去刺伤别人的感情。( )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

8.在就寝时,你常常——( )

a、不易入睡 b、介于a、c、之间 c、极易入睡

9.有人侵扰你时,你——( )

a、能不露声色 b、介于a、c、之间 c、总要说给别人听,以泄己愤

10.在和人争辩或险遭事故后,你常常感到震颤,精疲力竭,而不能继续安心工作。( )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1.你常常被一些无所谓的小事所困扰。( )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2.你宁愿住在嘈杂的闹市区,也不愿住在僻静的郊区。( )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

13.未经医生许可,你是从不乱吃药的。( )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计分方法

将你的选择与计分表对照,得出每道题的分数,继而求和。

答题说明

A.紧张困扰(总分16-26分)

你时常被紧张情绪困扰,缺乏耐心,心神不定,过度兴奋。时常感觉疲乏,又无法摆脱。在集体中,对人和事缺乏信念。每日生活战战兢兢,不能控制住自己。你可以认真分析一下导致心理紧张的原因,如果是外来的,要设法克服,如果是内在的,就应学会“忙里偷闲”,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使自己绷紧的弦放松下来。

B.心理适中(总分9-15分)

你紧张度适中,利于完成自己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生活得充实;偶有高度紧张之感,可积极加以控制和调节。

C.心平气和(总分0-8分)

你心平气和,通常知足常乐,能保持内心平稳。但有时过分疏懒,缺乏进取心。你要提高自己的进取心,不能过分安于现状。

本章主要观点:

1.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健全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可构成人的生命质量。

2.亚健康是表现在人们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称为“第三状态”,该组织进行的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3.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是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是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稳与协调,并在其中渐次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质”(张承芬,1997)。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的多个定义的描述进行分析,归纳出心理健康共有六个维度:自我接纳;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环境控制;自主性;生活目标;个体成长。

4.从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心理健康是一个多系统的综合平衡的状态,包括身体与心理的平衡;身心与自身行为的平衡;身心与环境的平衡;自身行为与环境的平衡;心理诸结构成分间的协调一致。

5.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心理健康标准是:智力正常;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可以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6.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本人的心理因素。

7.个人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是遗传而来,也不是环境的机械塑造而来,可以说是由主体本人的“自我强度”所决定的。自我强度是指面对环境压力所表现出的调适能力(适应能力)。自我强度越高的人,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8.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应从三方面着手:①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加自我强度;②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支持;③改善对生活压力的看法,掌握压力应付技能。

9.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应注意遵守保密性、科学性、客观性,整体性和教育性原则,以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朝积极方面发展;用于心理健康测量的方法很多,如谈话,观察、调查,情境法与测验法等。进行心理健康评价时,要注意选用恰当的测量方法,资料收集要全面客观,对资料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综合。更要慎重看待和应用心理测量评价的结果。

思考题:

1.什么是健康?

2.什么是心理健康?

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4.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什么?

5.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gcDFPIXsyfH74uGo8B1kHlEAoANnF+7bwqMm0FE8kKe5CMCJqX014nbYHw7asu3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