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排球核心竞技能力研究

主要研究人员:李宗浩 孙 敬 张 欣 白 净 吉承恕 王 健 肖林鹏 张运亮 贾 嘉

天津体育学院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四日

1 前 言

本课题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心理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从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科学分类的角度,对排球(室内)运动项目群特征、核心竞技能力及其制胜对策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了高水平排球队的核心竞技能力,并顺乎逻辑地揭示了该项目的制胜对策。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对中国女排2006年所参加17场62局国际比赛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比赛对手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中国男排2006年所参加12场45局国际比赛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比赛对手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找出了我国男、女排球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具体对策供中国男、女排参考。

本课题组于2008年1月将上述中期成果汇编成册,分别为国家男女排球队编制了《国家男排咨询报告》和《国家女排咨询报告》,为国家男女排球队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训练学参考。

2 主要研究方法

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

3 优秀排球队核心竞技能力及其制胜对策研究

3.1 高水平排球队的核心竞技能力研究
3.1.1 战术系统是运动队的主导竞技能力

排球运动项目为集体攻防对抗项目,一支球队集体攻防对抗的实力,既不单取决于每个运动员的实力,也不单取决于单个运动员实力的简单相加,而主要是取决于全体运动员有机组合而构成的运动队系统的整体功能。运动员有机组合而构成的系统,也就是运动队战术系统。一般地讲,运动队战术系统是指一个运动队的运动员及全队的攻防战术体系。主要包括运动员的配置与组合、攻防阵型、攻防战术体系等。根据系统论可知,系统的功能既取决于系统的要素,又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当系统的要素确定之后,系统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对于集体攻防对抗项目,运动员就是系统的要素,而战术体系就相当于系统的结构。可见,战术系统顺乎逻辑地成为排球运动项目运动队的核心竞技能力。

3.1.2 运动技术动作是基础竞技能力

排球项目相对于其他集体球类项目而言,运动技术动作的抗干扰性要求虽然不高,但是运动项目的得分(不得分或失分)特点决定了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仍然是关键竞技能力,没有过硬的运动技术动作,根本无法实现比赛目的。

排球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关键要素,一是进攻和防守串联技术动作的规范性(防止非受迫性失误)、二是进攻技术动作(保证得分)的绝对优势(高度和速度)。

3.1.3 二传运动员是关键竞技能力

排球运动项目运动队的战术系统固然重要,但是,运动队战术系统仅仅是其战术系统的框架设计和比赛原则方案。比赛的胜负,关键取决于全队的战术行动。在攻防转换、瞬息万变的比赛过程中,场上局面层出不穷,既不以己方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依己方预先设计的方案转移,往往是背道而驰,这就要求二传运动员均能够根据临场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战术。二传运动员能否根据临场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战术,取决于其战术意识水平和运动技术动作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将运动队的战术系统——运动队的主导竞技能力,转变为现实的竞技能力。否则,全队只能是散兵游勇,一盘散沙。

3.1.4 运动队文化是无形竞技能力

战术系统、运动技术动作和二传运动员的质量是构成运动队整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分,是运动队的有形竞技能力。运动队的整体竞技能力还与运动员态度、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群体压力及凝聚力等等无形要素有关,这些心理要素和思想要素共同构成了运动队文化。运动队文化虽然无形,但是其直接影响运动员行动和士气,直接影响运动队内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氛围。运动队的无形竞技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运动队的有形竞技能力。排球运动队的有形竞技能力和无形竞技能力共同构成运动队的整体竞技能力。

3.1.5 教练员是隐性竞技能力

虽然竞赛规则对排球运动队的比赛上场人数均有明确规定,但是其实际人数并不尽然。我们认为运动队的实际人数则为6+x,x是指教练员。因为,运动员是教练员选拔的;上场运动员是教练员配置的;战术系统是教练员设计的;战术意识是教练员灌输的;临场换人是教练员安排的;赛程中是教练员指挥的;运动队文化是教练员构建的,等等。这足以说明教练员在比赛中的作用。

排球队教练员x可以等于1,可以大于1,还可以小于1。从某种意义上讲,此类运动项目的教练员的作用趋于无穷。美国NBA篮球比赛中的智囊团就是很好的案例。可以讲,教练员是保证排球队整体竞技能力最大的必要条件,是运动队的隐性竞技能力。

3.2 优秀排球队制胜对策

首先,选拔好教练员比选拔好运动员更重要。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队的成绩绝不是偶然的。必须承认教练员在本质上是智能结构,而且,教练员的宏观智能结构与微观智能结构同样重要。选拔优秀教练员及构建宏观智能结构合理的优秀教练员群体,是提高我国排球运动项目水平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其次,提高排球项目运动员运动技术动作的质量是防止非受迫性失误的必要条件。

第三,培养和选拔优秀二传运动员是排球队选材的关键。

第四,战术训练、运动技术动作训练及二传运动员的培养问题,必须,也只能通过模拟训练解决。在非实战状态下的运动训练必然脱离比赛实际,只能训练花拳绣腿。

4 中国男排非受迫性失误状况诊断及对策研究

4.1 运动队非受迫性失误的含义及指标确立

课题组以非受迫性失误相关概念为核心,开发了其所属13项指标(见表1),并以此为主要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

表1 运动队非受迫性失误各项指标及其指标内涵

4.2 中国男排比赛中非受迫性失误情况诊断
4.2.1 制胜能力系数

通过对中国男排及其对手国比赛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本文首次提出了制胜能力系数这一概念。制胜能力系数是站在全队非受迫性失误角度反映一个球队对其得分机会把握能力的指标。

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制胜能力系数是在球队最佳得分能力恒定为1的情况下(无失误),根据其非受迫性失误造成的失分(直接或间接)与总得分比值来评价其对得分机会把握能力的指标。其计算方法如下:

制胜能力系数=1—非受迫性失误失分/总得分。

表2 中外男排比赛胜局与负局的制胜能力系数比较表

4.2.2 发球失分

首先,对于中国队胜局发球失分高于负局这一现象,从比赛录像观察统计发现,中国队在胜局中加大了发球的攻击性,从而导致失误过多。同时,中国队获胜局是在同挪威、加拿大等实力相当的或略差于我们的球队比赛时所取得的,因此在其他技战术环节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以高失误率换取发球的攻击性,在保证一攻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反攻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获胜的机率。

其次,中国队胜局发球失分高于外国队胜局,反映出外国队胜局发球失误少,而且从比赛中也可以看出外国队在胜局不但发球失误少,而且攻击性强。说明了外国队发球技术比较稳定,而且质量高。

第三,中国队负局发球失分少于外国队负局,表明我们在负局的发球失误较少,稳定性比较高。但从实际比赛情况看,我们的发球虽然失误少,但攻击性也较低。尤其在与强队比赛时,发球攻击性低往往导致对方从容组织各种进攻战术,在我们本身技战术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这种没有攻击性的发球是导致中国队最终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4.2.3 第二次击球过网

二传是球队在比赛过程中,由守专攻的中间环节,也是贯彻教练战术意图的关键环节,好的二传可以减轻效果稍差的防守起球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为本方的进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而差的二传则可能出现种种失误,由此导致给对手造成反攻得分的机会,使本方场面处于被动,并造成失分,甚至比赛失利。因此说二传水平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球队的胜负情况。

4.2.4 双人或三人拦强攻失分

强攻是比赛进攻的主要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封锁一方面能够减轻本方的防守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鼓舞士气,同时对对方形成心理震慑,从而打乱对方进攻节奏,为自己增加获胜的机会。

在双人或三人拦强攻失分这项指标上,中国队胜局要低于负局。在与外国队进行对比时,中国队胜局该指标低于外国队,负局时则高于外国队。以上结果表明,该项指标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

5 排球运动团队心理竞技能力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5.1 排球竞赛特征决定了运动队团体心理竞技能力的内涵
5.1.1 排球运动竞赛的本质特征

排球运动竞赛具有以下特征:A 瞬时技术的风险性、B 战术组合的随机性、C 进攻防守的受迫性。对排球运动员和运动队团队心理竞技能力的要求,正是基于上述特点而产生的。

5.1.2 瞬时技术的风险性要求“团队耦合力”

首先,来自“瞬时技术风险性”的要求。现行排球比赛规则采用每球得分制,队员每次击球都有得分的可能同时也存在失分的风险。心理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肢体活动,特别是精细的活动会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因此,如何保障运动员在击球,特别是无责任分担击球(如发球)和少责任分担击球(如一传)以及关键球(如赛点时的扣球、发球)的刹那不受心理杂念的干扰,完美地表现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运动员通常会受到哪些心理杂念的干扰以及如何去化解这些干扰呢?通过心理分析我们发现,对击球失分所带来的风险责任的担心是主要的心理杂念来源,既然心理杂念是来自队友态度的压力,队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赖就成为化解心理杂念,提高技术表现水平的关键,我们将加强团队成员间信任和依赖程度的能力称为“团队耦合力”。

5.1.3 “战术组合的随机性”要求“战术拼搏力”

第二,来自“战术组合的随机性”的要求。根据排球规则,比赛中每队最多击球三次将球击回对区,且一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两次。在有限的击球次数之内,球队要在完成防守的同时组成有效战术进攻。排球比赛的惯例是,比赛中每一球之前场上队员会使用手势或简短的语言事先约定一个战术打法。但是作为基于瞬时技术的集体项目,在各种随机发生、环环相扣的战术行动过程中,场上的每个运动员都有可能在距离、高度、角度等方面处于对手制造的困难之中,因此排球比赛的战术打法组合更多的是在相对随机的状态下发生和完成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丝毫误差都有可能妨碍整个战术意图的实现。

那么,比赛中团队成员克服困难,坚定贯彻整体战术意图并采取灵活战术组合的信念、决心和努力的程度就成为保证战术质量的关键,我们将这种能力称为“战术拼搏力”。

5.1.4 “进攻防守的受迫性”要求“认知平衡力”

第三,来自“进攻防守受迫性”的要求。根据规则,排球比赛是一方千方百计地使球在对方落地或造成失误,而另一方则极力防起各种来球,再转守为攻去争取主动和克敌胜利。这种隔网相对一攻一防的矛盾对抗都是在克服对手制造的困难(逼迫)中实现的,导致“攻防转换的受迫性”。排球比赛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均可能由于攻防的受迫性,带来获胜的艰苦。这种不利因素极易造成思想波动: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放弃比赛的念头;而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则会不自觉地产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念头,希望通过威慑对手加速比赛的进程。这种思想波动或由此带来的思想包袱产生的后果就是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失分、输掉比赛。

因此,排球比赛中,在对方比分较大幅度领先时,如何不被对方威慑得丧失斗志;在本方比分较大幅度领先时,如何克服“通过威慑可以加速对手失败”的幻想而带来的思想包袱,也是排球运动团队非常重要的心理竞技能力之一,我们将这种能力称为“认知平衡力”。

综上所述,团队耦合力、战术拼搏力和认知平衡力由排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决定,是排球比赛技战术水平发挥、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三种竞技能力的内容构成和形成过程,都与“团队”的文化建设和心理素质等相关,因此称为“团队心理竞技能力”。

5.2 团队心理竞技能力分析及发展对策
5.2.1 团队耦合力
5.2.1.1 团队耦合力的概念

团队耦合力是强化团队成员间相互依赖和信任程度的能力。它能够使团队成员之间互相信任,彼此包容,高度默契,达到在比赛关键阶段勇于拼搏,不担心自己的失误会引起其他队员埋怨的团体心理状态。它是一种团队文化,能够反映团队成员间“相互亲融水平”,越是在比赛关键时刻越是能够体现出这种团队能力。

高团队耦合力的团队不仅是团队成员能够做到在其他成员出现失误时予以理解,不指责不抱怨,更重要的是,队伍中每一位成员都确信在自己出现失误时,其他成员不会指责和埋怨,并且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能感受到同伴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来自同伴的可能出现的埋怨的压力。

5.2.1.2 发展对策分析

排球运动团队耦合力的培养与提高可以通过如下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在日常的训练中有意识地提高团队耦合力。

A 坚持大运动量和具有难度系数要求的训练,以提供加强团队耦合力的有效外部压力。

B 坚持合作化目标结构,即建立队员之间胜负相关,荣辱与共的训练组织要求,以提供强化团队耦合力的有效平台。

C 在发球、一传等技术的训练中,有意模拟竞赛环境下特别是关键球情景时,运动员的心理负荷量。

D 坚持运动队科学管理原则,合理使用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

E 注重运动员和运动队竞争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养成。

二是,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完成。

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需要熟悉排球运动规律和竞赛心理规律的运动心理学工作者配合教练运来完成。主要形式有集体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方案的个性化设计。

5.2.2 战术拼搏力
5.2.2.1 战术拼搏力的概念

战术拼搏力是指在战术行动中团队成员克服困难,坚定贯彻战术意图的信念和决心的能力。高战术拼搏力的团队具有清晰明确的共同目标,强烈的合作意识,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与团队荣辱与共、共同进退的情感状态。

战术拼搏力是贯彻战术意图,掌握比赛主动权的重要保证,它在激烈对抗的条件下得以体现,与运动员的情绪和意志紧密相连,主要受到团队成员归因方式和动机定向的影响。

5.2.2.2 归因方式对战术拼搏力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理论,归因是关于结果产生的原因的评价。解释结果产生原因的方式有可能成为习惯化的归因方式,而归因方式能够影响个体的动机、行为甚至是完成任务的能力。根据控制源与稳定度,可以将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及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如表3所示):

表3 关于行为结果原因的归因

5.2.2.3 动机定向对战术拼搏力的影响

显而易见,在排球比赛中具有成功定向比失败定向的团队更有利于取得成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动机定向并不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它更多的是运动员在环境情景的反馈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如何在训练和比赛中培养运动员及整个团队的成功动机定向,切实提高战术拼搏力是每个教练员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通过适当的心理学手段对团队的动机定向方式加以培养和调整是提高战术拼搏力的有效手段。

5.2.3 认知平衡力
5.2.3.1 认知平衡力的概念

认知平衡力是指团队成员在比赛过程中对双方实力、任务难度和战略战术关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并能够自动平衡比分领先或落后带来心理波动和压力的能力。

高认知平衡力的团队对自身实力有着清晰的认知,比赛中能够专注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而不容易受到比分落差的影响及其所带来的荣辱名誉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影响认知平衡力的主要因素是赛况认知偏差。

5.2.3.2 赛况认知偏差

赛况认知偏差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对双方实力产生的虚假和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赛况认知偏差是造成团队成员“心理波动”和“思想包袱”的主要原因。发展认知平衡力的重要途经就是消除团队成员对比赛赛况的认知偏差。

5.2.3.3 发展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发展认知平衡力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赛况认知偏差。对比赛双方实力的正确认知应是“机会平等”,教练员需要让队员建立的正确思维方式是“只要是比赛就有偶然性”,取胜的机会双方均等。通过在训练中设置困难比赛的情景逐步引导和帮助团队建立并发展这种平衡赛况的能力。

其次,将一场比赛在概念上“化整为零”也有助于团队“认知平衡力”的培养。所谓“化整为零”,就是将一场比赛的胜负分解为每一球的胜负的累积,引导团队将注意力放在每一球的争夺上而尽量少考虑比分实况和整场比赛的输赢的思维方式。

6 中国女排集体战术质量状况诊断及对策研究

6.1 运动队集体战术质量的概念及指标

防守战术质量则是通过对方的进攻质量进行反映(见表4)。

表4 运动队集体战术质量指标表

6.2 中国女排比赛中运动队战术质量情况诊断
6.2.1 诊断方法

(1)首先将战术质量6项指标按从高到低顺序分别予以6、5、4、3、2、1分的赋值,最高6分,最低1分。如本方进攻造成对方无人拦网这一指标,在本方进攻战术中质量最高,得6分。本方进攻对方形成双/三人拦网,且后排防守有阵型,则在本方进攻战术中质量最低,得1分。另外,防守战术质量是通过对方的进攻质量进行反映,比如造成对方无人拦网一方面说明本方进攻战术质量高,同时也说明对方防守战术质量低。

(2)将中国队及外国队在胜局与负局中,四种进攻打法所表现的不同质量进攻(防守)的次数分别汇总求和。

(3)将不同质量进攻(防守)的次数之和分别乘以相对应战术质量得分。

(4)将不同进攻打法(防守)全部战术质量得分相加除以总进攻次数,得出进攻质量各项指标平均值。

6.2.2 进攻战术质量分析
6.2.2.1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体系构成分析

表5 中外女排进攻战术组成率(单位:%)

从表5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全部17场比赛中中国队组成快攻的战术比例为36.32%,超出对方10个百分点,表明中国女排的战术体系构成依然是体现了以快为主,快变结合的思想。而外国队则仍然坚持了强攻为主的特长,其强攻组成率达到了61.59%。

6.2.2.2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质量分析

表6 中外女排胜负局进攻战术质量对比(单位:分)

表7 中国胜负场“强攻,对方无人拦网”指标对比

强攻是排球比赛非常重要的得分手段,也是一个球队整体实力的标志之一,球队强攻水平如何对比赛的胜负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由表7可以看出,中国队胜场的强攻造成对方无人拦网(最高战术质量)的数据远远高于负场,且经X2检验表明,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强攻战术的质量高低与否与中国女排的成败有直接关系。然而,进一步结合表6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强攻一项上,中国女排无论在胜负局其战术质量均低于对手,表明中国女排强攻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快攻兼备进攻与掩护两项职责,也是现代排球比赛中的重要得分手段。而随着运动员身体条件的提高,后排攻也日益成为现代排球比赛场上的不可或缺的获胜法宝。中国女排一直以来走的都是以快攻见长,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路线,而对后排攻的运用相对于外国队则一直不占优势。由表5可以看出,中国队自身胜负局相比,快攻在胜局中相对较高的战术质量说明快速多变依然是影响中国队赛况的关键因素。此外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在胜局中的表现也优于负局,表明高快结合,前后交叉的进攻模式是现在我国女排获胜的有效打法。

6.2.3 防守战术质量

表8 中外防守战术组成率(单位:%)

从表8可以看出,防强攻占中国队的战术组成率为61.59%,而外国队占51.44%;在防快攻方面,中国队统计数据为26.33%,而外国队为36.32%,表明中国队的防守部署是以防强攻为主,而外国队则以防快攻为重点,这一点符合人们对于中外球队进攻战术特点的认识。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组成最高质量的防守(即面对对方进攻能够形成双/三人拦网且后排防守有阵形)这一指标当中,中国队的比率为47.94%略低于对手的50.40%,说明中国队在拦防能力及拦防配合方面与外国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低质量的防守方面,我国女排的表现为3.67%,要优于对手的4.32%,表明中国队的快变战术对对方的拦防体系构成一定的威胁,造成对方出现无人拦网或无效拦防的情况更多一些。

观察表9可以看出,中国队在防守对方强攻、快攻、后排攻等不同进攻打法时的防守战术与外国队表现基本持平,表明目前中外球队在防守的水平和防守战术运用的指导思路方面相差不大,中国队无明显优势,传统的全攻全守、能攻善守的特点未得到充分体现。

表9 中外胜负局防守战术质量对比(单位:分)

此外,中国队在对抗对方强攻及后排攻时的防守战术质量始终低于外国,表明面对对方的强有力进攻,中国队的防御能力仍显薄弱,这也与中国队自身强攻及后攻进攻实力偏弱有关。这两方面的弱势既是训练中防守对立面的水平不够在比赛当中的反映,同时也反映了在比赛中无法给对方以致命一击从而导致其反扑,为本方防守带来难度。

进一步分析表9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外女排在防守质量方面胜负局之间表现的极不稳定,因此本研究认为在女排比赛中防守战术质量的各项指标不能正常反映比赛的胜负,与比赛结果之间无明显关联。

7 中国女排非受迫性失误状况诊断及对策研究

7.1 运动队非受迫性失误的含义及指标确立

首先,从排球比赛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主动失误”一词存在逻辑矛盾。尽管该指标描述的是比赛中由于运动员自身运动技术的问题导致的一些失误,而非出自于对手的干扰,但是从排球竞赛制胜规律来看,运动员无论如何也不会主动产生失误给对方送分。所以,原有统计指标名称中用“主动”一词对这种失误进行定义无疑是不符合比赛实践的。而“非受迫性”一词则能够更加明确的界定统计数据所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从排球项目特点来看,原有指标的统计重点是运动员个人,其内涵偏小,导致统计结果不能够完全揭示比赛现状。翻开排球项目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参赛队技战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各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曾经的依靠明星球员个人实力取胜的情况在现在的比赛当中很难再次出现。通过观察比赛,我们发现能够站在世界排坛之巅的球队无疑都是整体实力非常强的队伍。课题组以非受迫性失误相关概念为核心,开发了其所属13项指标(见表10),并以此为主要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问卷统计结果见表11。从表11看以看出,全部指标均获得了专家认可,其中认可程度最低的指标比重也达到了76%以上。因此可以认为非受迫性失误的提出符合排球运动规律,其所属指标可以完整涵盖非受迫性失误的全部内容。

表10 运动队非受迫性失误各项指标及其指标内涵

表11 运动队非受迫性失误各项指标专家问卷调查结果

7.2 中国女排比赛中非受迫性失误情况诊断
7.2.1 制胜能力系数

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制胜能力系数是在球队最佳得分能力恒定为1的情况下(无失误),根据其非受迫性失误造成的失分(直接或间接)与总得分比值来评价其对得分机会把握能力的指标。其计算方法如下:

制胜能力系数=1—非受迫性失误失分/总得分。

表12 中外胜负局制胜能力系数对比

由表12可以看出,中国女排自身对比,胜局的制胜能力系数为0.53高于负局时的0.15;与外国女排同局相比,该系数获胜高于外国女排的0.23;中国女排负局时,该系数为0.15,低于外国女排的0.47;外国女排自身相比存在同样情况。说明,该系数能够综合反应一个球队的把握得分机会的能力,这一系数与比赛结果高度相关,其对比赛的胜负存在较大的影响。由此可以认为,球队的非受迫性失误失分是影响比赛胜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7.2.2 中国女排胜负局非受迫性失误平均数比较

胜局表现均优于对手,负局表现则均差于对手,而且其自身相比存在相同结果,且经X2检验表明,这几项指标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这四项统计指标与中国女排比赛胜负结果高度相关。根据排球比赛规律,可以将这四项指标划分为以下3个环节:

7.2.2.1 防守环节

防守环节的目的即是接对方来球,为本方进攻提供条件。在这一环节中,中国队共有两项指标表现与其它指标相比存在异常。

零击球直接失分:中国队胜局为1.1,负局为2.48,中国队胜局时1.1,外国队负局为1.56,外国队胜局为1.71,中国队负局时为2.48。

第一次击球过网:中国队胜局为0.73,负局为1.86,中国队胜局时0.73,外国队负局为1.34,外国队胜局为1.29中国队负局时为1.86。

零击球主要是指在球队在接发球或接扣球时没有运动员触及到球,使球直接落地而导致对方得分。第一次击球则是在以上两个环节当中球队运动员身体触及到了对方来球。中国队在这两项指标方面的失误主要是反映出了其在一攻及防攻的基础环节即防守环节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7.2.2.2 二传环节

二传是球队在比赛过程中,由守专攻的中间环节,也是贯彻教练战术意图的关键环节,好的二传可以减轻效果稍差的防守起球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为本方的进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而差的二传则可能与攻手之间出现种种配合失误,甚至本身就错误连连,因此说二传水平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球队的胜负情况。

中国队在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是第二次击球过网,即二传在组织进攻时将球直接传过了球网。在这一指标上,中国队胜局为0.10,负局为0.24,中国队胜局时0.10,外国队负局为0.15,外国队胜局为0.10中国队负局时为0.24。由此可见,尽管每局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在强手林立的世界女子排坛,这为数不多的失误也可以成为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之一。

通过观察比赛发现,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本方防守起球效果不够理想,很多球直接被垫到了网口上,从而增大了二传跳传时传球过网的几率;另一方面也与二传自身技术水平不过关有关系。观察中发现,很多过网球是由于二传取位不当或传球手臂动作变形造成的。

7.2.2.3 进攻环节

尽管随着排球技战术水平的发展,排球运动已经进入到了全攻全守的时代。排球比赛中,向对方发起的进攻从发球就已经开始并贯穿各环节始终,但是第三次击球时的进攻仍然是主要的进攻形式。各队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当时场上双方的具体情况在这一环节中灵活的选用各种进攻策略。除了占压倒性多数的扣球进攻外,吊球也不失为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得分方法,尤其是在对方拦网水平很高或是防守存在明显漏洞的时候,进攻队员避实就虚的吊球往往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吊球也象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不好,反而会大大挫伤本方的士气。本研究所定义的第三次击球吊球失分是指,在进攻队员带有明显进攻意图的吊球,而不是在扣球难以完成时的补偿措施。在这一指标的统计数据上,中国队胜局为0.02,负局为0.05,中国队胜局时0.02,外国队负局为0.12,外国队胜局为0.05中国队负局时为0.05。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吊球失分出现的次数很少,但是统计结果却表明其与比赛胜负存在很大关系。 i+3jhFzO9IVX4Gg0rD0Ha5j/dMAwE9Tu+0jxb+5bt4lbZ7VRvIMPGxVc65du85s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