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向古代日本人学习“长生不老法”

向卑弥呼学习“长生不老法”①

距今1750年以前,根据古代中国的历史学家陈寿(233~297)所著《魏志倭人传》记载“邪马台乃女王定都之所”。

古代日本曾经分成了几十个小型国家,这些国家的中心即为邪马台国,统治邪马台国的国君正是卑弥呼。

少女时代的卑弥呼就荣幸地当上了女王,据说她曾经是邪马台国的巫女,她的各种各样的预言全部得到了应验。

据记载“她年龄很大了却仍然没有夫婿”。

到了晚年,她仍然孤身一人,直到去世。《魏志倭人传》记载,女王过世那年正值中国的正始八年(247年)前后。这一年日本正处于弥生时代的晚期。

从女王即位那年开始推算到她过世,她大概活了八十多岁,在当时算是相当长寿了。

而在《魏志倭人传》这本书中,还记述了一些更加令人惊奇的事情。

“倭人(古代日本人)多长寿。活至100岁,或八、九十岁之人比比皆是”

当然,当时没有户籍,无从考证,确切地说某某人活到了100岁大概有些牵强。但是,在当时的中国人眼中,古代的日本人相当“长寿”,这一观点则确定无疑。

向卑弥呼学习“长生不老法”②

《魏志倭人传》中还记载了卑弥呼或日本倭人为什么能够长生不老的秘密,即“无论冬夏,宜食生菜”。

问题在于“生菜”如何解释。

“生菜”亦可解释为生鲜的叶类蔬菜,但“菜”亦有菜肴之意,在这里解释为生鲜的或接近生鲜状态的供食用的副食品,其实也不为过。

说到“生着”食用的方法,在鱼肉方面就有现在的刺身或生鱼片的吃法。因为当时在中国基本不存在鱼肉生食的习惯,所以该书作者感到十分惊讶,便记录了下来。

平成十二年(2000年)一月,107岁高寿的成田金老人享尽天年,仙逝而去,全日本为之惋惜。据说老人生前最喜欢吃生鱼片,在日本的长寿老人中,喜欢吃刺身或手工捏制的寿司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

生食或生着吃,不仅可以原原本本地享受鱼类、贝类所特有的美味,而且可以使食用者完整地吸收这类菜肴中含有的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效率非常高。前面例举的这些营养物质成分,其实都有良好的健康长寿效果。常作为刺身食用的鱼类中,脂类含量尤其丰富的有金枪鱼、沙丁鱼、鲭鱼等。

我们可以推断,当时卑弥呼或邪马台国的居民,为了防止因年龄增长和人体衰老导致的脑细胞的减少,提高记忆力,每天都在生食上述鱼类。因为这类鱼肉中富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DHA(docosahexaenoic acid)等成分。

其实,生食鱼类,即食用刺身之类,无论古代也好现代也罢,对于不老长寿可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鱼肉中富含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EPA(eicosapentaenoic acid),可以强健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含有牛磺酸(taurine),能够有效提高心脏功能,改善视力,防止视力衰退等。

自卑弥呼以来的“土产土法”

在当时,人们主食大米饭,配以大豆、鱼贝类、蔬菜、山野菜、蘑菇、海藻类等菜肴,从而基本构成了“和食”的大致框架。可以说“和食”的基础构成期正值卑弥呼时代,或者说日本的弥生时代。

这种饮食结构的基本框架,至今大部分仍然被日本人所继承,可以说它是日本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长寿记录的原动力,这一点请千万不要忘记。

尤其是长寿村的老人们,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至今仍然保留着卑弥呼时代的饮食方法,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过。

最根本的传承要数当时的“土产土法”。

即以生长在日本这块土地上的新鲜的季节性食物为中心,按照日本这块土地上自古流传下来的固有烹调方法进行调理烹制,享受美食。这才最适合日本人的体质,并通过饮食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日本饮食文化的感知,从而强化了“和食文化”的基础。

如今,日本年轻的一代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在“远离和食”的路上渐行渐远,随之,日本人“世界第一长寿国”的品牌正在分崩离析,彻底失去它,看来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由于食用大豆,日本人才长寿

“和食”的魅力究竟何在?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日本人食用大豆。

根据近期对古代遗迹的发掘得知,卑弥呼时代大豆和稻米一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人们当时广泛栽培了这两种农作物。

前面讲到,自己才是主宰自我“人生剧场”的真正主角,而想要在一生中开朗、愉快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需要“一辈子充满活力”。而大豆为人们提供了强化这种活力的许多必需的营养成分,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

自从邪马台国的卑弥呼,再到今天的100岁以上的寿星佬们,他们没有一人是不吃大豆而长寿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甚至可以说,日本人的长生不老神话是由大豆的营养成分所支撑的。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大豆称为“旱田之肉”,它确实不仅含有质地优良的蛋白质,而且富含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和纤维质等,且各种成分含量均衡,有益健康。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种称为卵磷脂(lecithin)的物质。

卵磷脂是一种构成脑神经传导物质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的原料,它可以令大脑提高记忆力,强化脑的功能,提高脑的思维效力,是一种维持脑健康不可或缺的成分。也就是说,平时经常食用含有卵磷脂成分的大豆,可以重新激发脑的活力,让人的大脑保持年轻。

最近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卵磷脂改善记忆力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功效(有关大豆的养生效果,本书在第六章还将详细说明)。

解读古代日本人长寿秘诀的钥匙

“哎呀,近来这是怎么啦,老忘事”

人们进入中老年时期,迅速发生衰老的显然是记忆力。容易忘事儿的原因之一,是因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神经传物质)的量减少引起的现象。据说是因为神经传导过程中出现阻滞,神经传导功能下降所致。

自己是自我人生剧目中的主角,要想完成这场演出健康活到100岁,始终保持脑的健康与活力,无疑最为重要。

请记住,构成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的原料是卵磷脂,所以请大家平时除了多食用大豆以外,还要多食用大米、鸡蛋黄儿、花生等卵磷脂含量高的食品。

为促进长寿,“蔬菜”的效果亦不可小视。

下面请读一下中国编纂的史书《后汉书倭传》 的内容。该书大约成于《魏志倭人传》150年后。

“倭人(古代日本人)多长寿,活过100岁者甚众。”

也就是说,该书的描述与《魏志倭人传》的记述基本相同,都记载了“倭人长寿”的史实。《后汉书倭传》的文字记载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它为解读古代日本人为什么长寿提供了一把钥匙。

“冬夏菜茹”即为最好的实例。

“菜茹”为卑弥呼的疏菜汤

“菜茹”的茹字,日文可解释为“吃”或者将青菜焯水的“焯”字,茹的前面加上“菜”就成了“蔬菜餐食”的意思,或者解释为“水焯过的蔬菜餐食”,日语叫“ohitashi”。

由此发现,“古代日本人不分冬夏,一年四季用水煮蔬菜吃”。此类饮食被认为能够有效预防生活习惯病和癌症。当时的菜茹有点类似“蔬菜汤”之类的食物。

蔬菜及山野菜中富含许多保护脑和身体细胞不生锈(氧化)的物质,如维生素C和E、儿茶素(catechin)、类黄酮(flavonoid)、芦丁、花色素(anthocyan)等,昔日人们曾使用陶制的大罐,把季节性时令蔬菜放进去煮成汤来喝,这就是美味又滋养身体的“蔬菜汤”。

蔬菜、山野菜中的抗氧化物质大多保存在由植物纤维质构成的细胞中,相比将这些菜做成沙拉生食的吃法,那种水煮蔬菜带汤汁食用的方法显然更具有长寿效果。

邪马台国的卑弥呼食用的“菜茹汤”到底是怎样一种饮食,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出来。

有关本汤的蔬菜原料,究竟放进些什么东西,经过对文献资料以及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得知大致包含了如下种类。

(古代蔬菜的种类)

紫苏、生姜、茗荷、蜂斗菜、三叶芹、大蒜、野蒜、大葱、麦葱、韭菜、水芹、芜菁(大头菜)、白萝卜、牛蒡、山芋、芋头、百合根、绿芥末、莲藕、瓜类、艾蒿草、野菊等。

“卑弥呼菜汤”的制作方法

《后汉书倭传》中曾记载了“冬夏菜茹”的制作方法,随着季节的变化,所有蔬菜或山野菜都有其时令,恰逢时令其药效浓郁堪称上品,其防衰老的效果也一定最佳。

倭人所创称之为“100岁汤”的“卑弥呼汤”,现在仍能依照配方制作出来。

材料:

·入锅的蔬菜类尽可能是时令蔬菜,以5种以上为宜。

·以黄绿色蔬菜为主进行搭配,没有必要考虑得过分复杂、繁琐。

·在古代蔬菜基础上,可以适量增加洋葱、土豆、胡萝卜(带叶子)、圆白菜等。

·加入土豆和南瓜之后,汤会变得粘稠,味道会更加鲜美。

·加入干制香菇和海带后,“卑弥呼菜汤”的健康效果会大大提高。

制作方法:

·将所有配菜的材料切成适于入口的大块,全部混合在一起放入锅中。

·在锅中注入3倍于蔬菜的水。

·先用强火煮制,煮制一段时间后,换弱火再煮四、五十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

·可以加入适量味噌(黄酱)。味噌中含有丰富抗氧化物质,可以防止生活习惯病,增强身体抗衰老的能力。

·食用煮过的蔬菜时,最好连汤一起全部喝掉,因为经过煮制,汤里面溶有蔬菜中令人“长寿”的精华物质。

《魏志倭人传》诞生1300年后,外国人的文献中才出现了类似的记述。

日本战国时代的天文十八年(1549),宣教士弗朗西斯科·赛维尔曾经来到日本,他在书中记述到:“这里的人们时常以鱼为膳食,则较少食用米和麦。但是,食用的蔬菜和山野菜非常丰富。因而,该国的人们非常健康和机敏,令人不可思议,活到高龄的老者人数众多。”

无论是古代日本人,还是中世的日本人,他们都曾经很长寿。可以认为,现在日本为世界第一长寿国的记录,在卑弥呼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而且一直延续至今。

人们一致认为摄取蔬菜的量与寿命的高低有正相关,要想长生不老,蔬菜是不可或缺的。正可谓“长寿绿荫下,蔬菜功不可没”。

邪马台国的100岁老人之长寿法

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倭人多长寿,活到100岁或八、九十者甚众。”这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据我推测,当时人们长寿的背景大致如下。

1.当时的人们主食大米饭。其食用方法类似今天糙米的吃法,对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很有作用。

2.食用“菜茹汤”(煮菜汤)。如果用今天的汤来比喻,类似在黄酱汤基础上,加入丰富的菜料。

3.食用时令蔬菜、时令鱼类。总之食用的材料浓缩了四季太阳的精粹,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4.人们牢记季节性的时令鲜品,每当享用某种食物之时,即感慨万分“啊,春天终于来到啦”,“哦,马上就要进入秋季啦”,心灵感受随着大自然的季节变迁不断得到历练,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和充实感。

5.不管蔬菜、鱼还是肉类,备菜时的菜料一定切成刚好张开大口咬食的大块为宜。

6.入口食用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品尝美味。通过充分咀嚼食物,每咬一口可将良性刺激传递给大脑,可增强脑细胞的活力。

7.每日饮食中大豆是不可或缺之物。大豆可以为大脑提供卵磷脂,据说老年痴呆症正是由于脑细胞间的递质乙酰胆碱枯竭所致。

8.鱼的食用需注意,一定重视沙丁鱼等小型鱼,连头带身子整个食用。尽管小鱼的头和内脏吃起来味道有点儿苦,但通过品尝复杂的味道,可以增加传递给大脑的味觉方面的信息量。

9.充分使用指尖,强化指尖的触觉功能,以此传递给大脑更多各种各样的信息。实现此目标的最理想方法是亲自动手烹制菜肴。

10.经常到森林、树林、草地去享受大自然,通过侧耳倾听大自然所发出的各式各样的声音,促使自然状态的脑保持应有的活力,激发其原始生命力。

11.经常遥望日出,观赏远山,眺望星空,通过极目远望消除身体中的紧张,让精神获得充分释放。 glTSCR3Kvb0HY0ZsMKNyBRC/mr6PyHZSzQBieA5EqO3FTxbyF2kxqVFCT2GSiz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