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活到100岁的智慧

人生如同一场舞台剧,主人公正是我们自己

“目标直指100岁”

偶尔,患上感冒之类的小病,在所难免。我们都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啊。

生点儿小病,正所谓活灵活现的生的证据。

但是,痼疾缠身,久病不起是万万要不得的。

久卧病榻,颤微微的老态龙钟着实令人烦心。自己的寿命长短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掌控。纵使皓然白发,仍能开车兜风,翩翩起舞,甚至卡拉OK一展歌喉。

这类事情一个不少,我统统全要。

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们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舌头对味觉的鉴赏力更会日臻成熟。对那些低廉粗陋的饮食菜肴,我们会不屑一顾。

饮葡萄酒时,必须有奶酪和新鲜的火腿相佐。喝日本酒的最佳佐品莫过于肉质肥厚鲜嫩的鱿鱼“一夜干儿”,还必须在炭火之上烘焙方可。

深秋的长夜,烤味噌(黄酱)的奢侈最相宜。

烤味噌是用红色味噌里调以芝麻碎、生姜、味淋甜酒、酒,用厚底铁铛精心焙制而成的。日本战国时代的天才武将织田信长曾经特别喜欢这品佳肴,堪称肴中逸品。

米饭定要选质量上乘的sasanishiki(日本宫城县的极品大米),蒸熟之后即便凉了,口感仍然不会逊色。地道的日本寿司店总是使用这种米来制作寿司。

白萝卜的极品要数头部发青的三浦大根(白萝卜)。

纳豆的珍品一定要采用日本国产小颗粒大豆制成的。

“人生剧场”是不给人返场机会的

不管人们如何长寿,其人生的大幕终归有一天会徐徐落下。

在人生的大幕落下之前,我们无论是谁都在扮演着这场人生剧的“主角”。

这场上演在人生舞台上的剧目,如何快乐地演绎,取决于身为主角的我们自己的表演内容。

看来有必要向各位读者展现一下地道的人生演技。

昔日的日本人当然不会有这样的心机,但是在他们脸上都曾经洋溢着人生主角的愉悦表情。无论是农民也好,渔民也好,还是木屐店的伙计,他们的脸上镌刻着年轮的印痕,透着人生的深邃,实际上他们每个人的表情都曾经非常了不起。

老人们受到自己家族和周围邻居们的信赖,他们身上积累了宝贵的生活智慧,起到了每一位老者的应有作用,对社会完满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们无限开朗,颐养天年,无疾而终。

然而,最近老年人的状况却着实令人担犹。久卧病榻的“人生主角”、患上老年痴呆症的“人生主角”的人数逐年增多。

与此相反,昔日的老年人在自己的人生大幕落下之前,却一直健健康康,颐养天寿,到头来,他们往往莞尔一笑,像一片落叶悄然归根而去,静静地长出一口气停止了呼吸。

他们对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心满意足,笑容充满了面庞,从而安详地得以往生而去。

我想,“人生剧场”的如此谢幕方式,一定会受到家族其他成员的掌声相送。在健康状态下活到100岁,难道不是人生的巨大成功吗!可惜的是,不管您的人生有多么成功,“人生剧场”是不给人返场机会的。

大家都应该知晓人的天命是100岁

“人的天寿以100岁为限。100岁被称为上寿,80岁为中寿,而人的下寿只有60岁。”

说这段话的是著名的江户时代的养生大家——贝原益轩(1630~1714),他曾撰写了著名的《养生训》,这段话即出自该书。

益轩先生编纂“养生训”是在他84岁的时候,他始终坚持实践自己“吃八成饱”的理论,十分重视食用新鲜的时令蔬菜。《养生训》成书的第二年,正德四年(1714),85岁高龄的他寿终正寝了。

每个人在十分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必定都会遇到若干次身体状态欠佳的时刻。如果他们生命力旺盛,单凭自身的康复能力,不知不觉间那些潜在疾病会悄然消失,自然痊愈。

但是,大多数人选择了依赖医生,选择了药物治疗。而且最终患上不治之症,撒手人寰。或者久卧病榻,痼疾缠身,或者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

而那些长寿的名人们则不同,他们愉快健康地生活到最后一刻,生活中充满欢笑,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只是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说一声“各位我先行一步啦,实在对不起啦”,悄然往生而去。

那些享受长寿的人们,由于他们的身体自然康复能力较强,所以才能够干净利落地和现世说“再见”。

原因在于,他们正如益轩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平时注意坚持“吃八分饱”,并且注意多吃“时令的”、“新鲜的”蔬菜、鱼和水果等。

贝原益轩先生的长寿法语录(摘于《养生训》)

● 白萝卜是蔬菜中的上乘之品,应当经常食用。

● 勃然大怒之后不可即刻用餐。餐后亦不得发怒。心中有烦心事时不得进餐。

● 昔日中国曾设有称作食医的官职。通过饮食养生,治疗百病。现如今饮食养生仍然倍受重视。

● 控制酒量,饮酒微醉,乃长生之良药。

● 饭后常饮少量热茶,可促进消化,生津止渴。

● 就寝之时必须头朝东枕眠,可接受摄生之气。若头朝北枕眠则不得不接受死亡之气。

● 人到老年之后,时间会以年轻时十倍的速度流逝。应充分珍惜和享受生活,度一日如度十日,度十日如度百日,度一月如度一年。切不可蹉跎岁月,无所事事。

● 无病长生,健康长寿,全依赖自己的身体,孜孜以求容易得手。盲目追求不易得手之事,而放弃容易得手之事,可谓愚不可及。到手的财产越多,而身体却多病短命,任何意义都没有。

● 世间有些长寿者原本天生身体非常孱弱多病,弱不禁风。他们小心谨慎地呵护自己多病的身体,注重养生,最终得以长寿。

益轩先生把自己的养生经验归纳为“摄生七养”,并鼓励满怀长寿愿望之人遵照执行。“摄生七养”的内容如下:

1.少言寡语,滋养内气。

2.力戒色欲,滋养精气。

3.少尝美味,滋养血气。

4.咽下口中唾液,滋养脏气。

5.抑制愤怒,滋养肝气。

6.限制饮食,滋养胃气。

7.减少烦心事,滋养心气。 9HbhEe+++a6g8FtUC8L5Z2gOiQSV6VcIVcCLV+rs5eAInhMcsDEpXtw6gMjsqQJ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