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太极拳的原理与健康功效

一、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按照中国传统道教阴阳学说的理论,通过柔和缓慢的形体动作修身养性,去寻求人体自身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的运动形式。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它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医学、武术、养生、兵法和气功等文化精华,形成为一套独特锻炼方法。“太”是比大还大的意思;“极”是无边、无尽之意。“太极”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中的哲学用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称之“太极”。“太极拳”也称哲学拳,是历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和黄老学说的指导下,按照生理结构、力学原理,将武术四大技法(跌、打、摔、拿)不用力、放松的隐藏在圆(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运动中连绵不断修炼(将各种招式变成圆中的一点),分层次、因人而宜,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发展;太极拳是用身体语言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一种至善完美的技巧与方法体系。太极拳也是养身、技击溶为一体的拳法。现代人练习太极拳,已经很少有人追求其技击的功能,更多的是追求健康与养生。在现在纷繁复杂、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中,人们逐渐发现太极拳有其独特的健身养生功效。太极拳不但可以增进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对练习者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二、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内在的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外形的动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太极拳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其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具有以下特点:

1.体松心静、呼吸自然。“体松”是指在练拳时,身体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使身体自然舒展,不得用僵力。“心静”是指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要集中。练习太极拳要求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3.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4.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5.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6.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初学时要保持自然呼吸,练习到一定程度时,须将呼吸、意念相配合。太极拳的呼吸一般都是与动作相配合的,即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如起势、收势动作,两臂向上抬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两手张开时吸气,合时为呼气。另一种呼吸方式为,凡是一个动作完成时为呼气,过渡动作为吸气,还可以理解为,向外进攻的动作为呼气,进攻前的动作为吸气。无论哪一种呼吸方式都应力求自然。动作与意念的配合,就是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上。以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领身随”。

7.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此拳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8.太极拳以“形神合一”为其重要特点。“形”为外在的运动形式和身体姿势;“神”则指内在的心理、精神、意志、思维活动。它的“静能抑躁”、“心要常凝”要求练拳时神思安静、心地平和、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从而有利于调节精神状态,克服各种焦虑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太极拳的运动即自然又高雅,练习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三、太极拳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作为专业竞技的太极拳运动员,如果运动不当,可能会使身体受伤。但作为大众健身的太极拳运动,则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目前,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对人的健康有以下影响:

(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根据近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许多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二)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这一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会增加,这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我们经常见到,当一个人胸部、肩部、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定,吸气受到限制,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者产生面红耳赤、颈部血管弩张的现象。练太极拳时就没有这种现象。

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胳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身体检查证明,经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预防肋软骨骨化)、肺的通气功能及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实验证明,太极拳组的老人的胸部呼吸差及肺活量都比对照组的大。这是因为经常打拳,胸部呼吸肌及膈肌有力,肺组织的弹性好,肋软骨骨化率低。对于已有肋软骨骨化的老人来说,太极拳深长细匀的呼吸和腹肌、膈肌活动,即能增加透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规律的改变,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都有利于保持老人的活动能力。在完成定量活动测验时,太极拳组老人气喘轻,恢复快,原因就在这里。

(三)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

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练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经常地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据实验观察,太极拳组老人发生脊柱畸形的只有28.5%,而一般老人则为47.2%。驼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结果。但是,经常打太极拳,驼背的发生率就远比一般人少。经常打太极拳,脊柱的活动幅度也较好,太极拳组老人弯腰时手能触地的占百分之77.4%,对照组老人占百分之16.6%。X线照像检查发现,太极拳组比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较低(36.6%比63.8%)。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退行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质中的成骨细胞不够活跃,不能产生骨的蛋白基质,致使骨生成少,吸收多,骨质变松。骨质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也就不灵活。而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节节贯串,因此打太极拳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四)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实验研究发现,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人从物质代谢的角度研究运动的防老作用。例如,有人报道,老年人练太极拳30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其中以胆固醇增高的老人,下降尤为明显。也有人对动脉硬化的老人进行锻炼前后的代谢研究,发现经过5到6个月锻炼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

四、太极拳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对练习者的健康与养生有独特的作用。在现代高度紧张、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已经注意到,练习太极拳不但能促进身体健康,也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一)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有助于心理健康

美国学者Brown的研究表明,在平常情况下,缓慢的身体练习可以影响到心境的状态,并降低焦虑的程度。习练太极拳非常注重心理和调整,主要通过“松”和“静”来调节精神。太极拳的技法特点是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进行锻炼,没有剧烈运动的紧张感、疲劳感、不适应感,它形成的是一种悠然、轻快、宁静、专一的心境。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之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二)太极拳注重意念的修炼,有助于心理健康

“太极拳与其说是肢体的运动,不如说是心意的锻炼”。这是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接受中国日报英文版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王老师言简意赅,一语道破了作为内家拳种之一的太极拳锻炼时的大要与精髓。习练太极拳时,要求心静体松,精神内敛,调整身形,以意导动,术语称其为“练气、练意、练身”,强调精神松静和意识的主导作用。这样可以使练习者既无大量的体力消耗,也无精神上的高度紧张。这种以心行气的练意活动,可以直接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的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因负诱导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通过变换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不仅锻炼了大脑皮质高度集中,而且使大脑得到调节和休息。太极拳讲究“舍已从人”,忘记自我,去掉个人意识,凡事从客观事物出发,考虑他人、避免主观、实事求是、心平气和、柔化矛盾。现代社会高速度、快节奏,竞争激烈、常令人焦虑不安,烦躁不宁,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加之“七情干扰”,心态易失衡。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呼吸吐纳,升降开合,虚实转化,进退自如。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静似挺立青松,不卑不亢。这种自我调节放松身心的锻炼坚持日久,必然对心理起良好的按摩作用。

(三)太极拳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有助于心理健康

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逐渐使人觉悟到:只有按自然规律生活,才会获得健康长寿。要永远向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与大自然协调发展。这就是太极拳的“天人合一”哲理对人们的启迪。太极拳展示出来的是形体的舒展,无形的却是内心在舒展中感受到的开阔、豁达的境界。在拳路的起承转合中,形于外的是拳式的沉稳,无形的却是心境的恬淡,情绪的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投入会使人进入一种练拳时才会有的想象境界。

(四)太极拳可以养生修性,改变人的消极个性

健康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良好的适应性及完善的心理状态。太极拳既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促进心理健康。练拳可使人具有积极健康的情绪。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以意识指导动作,要求“意到身随”,“内外相合”,“身心皆修”,使人进入无忧无虑、无我无他的怡闲境地,使人消除心理疲劳,情绪开朗,乐观向上。配以典雅优美的音乐,舒掌展臂,整个身心得到极大的享受。人们会感到精神振作,心情舒畅,精力充沛,青春焕发,对生活充满希望。

太极拳可以养生修性,改变人的消极个性。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形神一致,动作匀速缓慢,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处处充满哲理。故长练之可使急躁、易怒、焦虑、多疑小气的人改变成稳健、豁达、沉静、随和、乐观的人。且因长年不懈的晨起晚归,风雨无阻的锻炼,故能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静、沉着的精神,有助于克服懒惰、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消极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加之清晨的宁静,空气的清新,柔和的拳术,让人心旷神怡。因而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健康强身的拳术,而且还具有一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太极精神,它既能提高人的修养,又能健全人格,陶冶情操。

太极拳可以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人的社会行为水平。练太极拳者,常是集体习拳,虽是群体活动,但大家都是为健身而来,彼此无猜疑、无隔阂、无利益冲突,容易亲近,并常相互切磋技艺。在交流拳艺过程中,亦交流了心情感受,彼此感到温暖,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改善了人际关系,从而疏导了工作中造成的心理压抑和感情危机,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达到心理相容、心理沟通。在发展人际关系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修养,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奉献,提高了人的社会适应性和行为水平。 LiOmQJGekSO7TL5+LDbR2PKyrb0HLG9xUr4jxmX1Nb3m0Sd1E8SqrvVp4ogdwt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