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功法稳,不出偏

兴奋与抑制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一切反射活动,包括人的思维活动,都依赖于神经细胞的兴奋过程。由于兴奋活动伴随着生化成分的消耗,因此,当兴奋持续的时间过长或过度强烈时,则可导致高级神经中枢的机能障碍。根据这一原理,站桩功功法不要求意守,不调息(吸),不用意念调动功力循规蹈矩的运行。站桩功是站好姿势后,要求凝神定意,使肌体处于一种自然稳定的运动状态中。

如果练功时意守,意守强度小,则难以控制住杂念,也难守住某个部位;若意守强度偏大,杂念是可以减少,但容易招致头痛、脑胀,精神紧张等症状出现。这样势必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练习呼吸,调动意念亦同样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练功者都知道“意到,气、血、力到”,即气、血、力随意念而动。随着意动,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必然相应的发生变化,肌体的自然稳定状态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站桩功要求肢体不做一招一势的活动,更不许随便乱动,而要求身体保持稳定的姿势,呼吸自然,都是为不触动意念,这样就将神经系统过于兴奋而造成机能紊乱的因素排除,从而在稳中促变。关于站桩功“稳”,兹举一实例:

1982年9 月6 日在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由何庆年大夫为5位练站桩功者进行了40分钟的脑血流探测,绘制了练功前、练功中两种状态下的脑血流图。5位被测者分别是:

1.王泽民,男,74 岁,站桩功教师,练功40 年,无病。

2.秘静克,女,70 岁,站桩功教师,练功30 年,无病。

3.杨润芝,女,44 岁,淋巴癌患者,练站桩功不到一年。

4.陈鸿侠,男,69 岁,肠粘连梗阻患者,练站桩功一年。

5.裘静琴,女,42 岁,脊髓空洞症患者,练站桩功一年半。

将上述5 人练功状态下的脑血流图集中进行了比较,虽然5人身体状况不同,练功历史长短不一,但曲线的同期变化相同。

所谓脑血流图就是随心动周期而变化的血液周期性波动曲线图,从曲线图可以客观地评价脑血液供应情况。

将练功中5个人的脑血流图与练功前的脑血流图进行对照比较,清楚地看出,站桩入静时,肌体处于一种非常稳定的状态时,阴阳平衡达到了高度的协调。

从以上各图可以看到站桩功功法范围所限定的元气走向规律性之强,这正是简单易行、稳妥功法的准则。站桩功修炼中无论是为养生或习拳练初步功时,皆不允许用意,亦不准外视。意不动,神必凝,这样全身各功能在无干扰的环境中发挥它的本能作用,气血力的运行自然平稳。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关怀领导下,普及养生掀起习练各种功法的高潮,经过众人的实践证明,带着符号框框的功法效果并不高。虽然干支、五行、阴阳等与宇宙间根本运动节律有关系,但对人体及人的命运的作用力不是绝对的。“绝对的”是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王芗斋先生说:“力量到身外去求取,离开己身无物可求。”这句含有哲理的话足可质证实践的真知。

原“形意拳”的招数、套路以及站桩中也有阴阳、五行、干支等学说,王芗斋先生在整理拳套的同时一并将这些没用的符号清除,简化了拳艺,调柔了养生桩,恢复了上古流传下来的“养生”的真面貌,开创出“站忘”,将原始的养生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提高了体内潜能外发的效果。运用站立静养的精华将其简化成人体生理运动学,在养生健体方面发明运动疗法。他在《站桩漫谈》中这样说:“养生桩是内在锻炼的一种基本功夫,是一种养生之术,同时因为它的姿势动作都和人身的生理组织相配合一致,一方面使高级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另一方面使机体得到适宜的锻炼。”“养生桩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体育运动医疗。”这种体育运动与跳舞、打球、赛跑、游泳等活动四肢的运动不同,养生桩所运用的是站立不动的框架,促进肌肉运动与生理功能的生化运动。肌肉位移运动产生了对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相互作用力,疏通经络,启动毛细血管全部开放,使其自动地调整异化不平衡之处转为平衡。这正是王芗斋先生说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息之动”。由于不动的站姿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了新的生机运动,所以这个功法练上几天,就能感觉到全身有劲,面貌一新。

从王老先生将拳术的基本功创新为养生桩,大半个世纪以来,这个功法由于非常稳妥而且没有歪理邪说,经得住考验,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在群众中扎下了根。不论社会上掀起多大的习功高潮,或陷入低谷,养生桩与大成拳从未衰落,始终在社会上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做着积极的贡献。

这个功法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一,在拳艺上可以强身健体、御敌自卫、利国利民;其二,本功法用极其简单的站立,即能使本身各器官自动较快地调整了平衡。其他功法可以练出“真气”,但很慢,站桩功不只能较快地练出功力,而且可以同时锻炼出筋骨肉之劲;其三,所说本功法稳,不容易出偏。出偏之弊,并非只指练气功而言,锻炼四肢运动者及练拳者,凡是过分违背生理运动,使气血得不到畅通运行的,皆有难以避免之灾。王芗斋先生就曾在《大成拳论》中提醒过学者说:“过去拳术名家多因筋肉失和而落瘫痪、下痿……习拳原为养生,反而戕生!”王芗斋先生若没有亲眼目睹过实相不会遂意虚构。他举此例本于善意,是为提醒热爱锻炼者无论是为治疗疾患或为养生健体以及习拳壮健筋骨,在运动时皆应注意运动的适当,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王老先生亲眼目睹不顺从生理运动的实相,改革了拳术和养生疗疾法,创造出外静加强内动的生理运动,提高了练功效果,而且没有副作用。自王老先生授徒教功至第二代笔者教功,已近80年,从没有一个出偏者,这一点值得我们与爱好此功者欣慰! 3Yx20XRTkJGFoQiJDp+0f5/fLy2zF2mLxA1OvJXK9XBjn0w/evCDCXmXxkr0+NV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