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休息促运动

先师王芗斋说:本功法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也是养生的一种学术。凡愿参加这种运动的人,不限年龄、性别,不拘身体强弱,亦无任何局限,有病治病,无病者强身防病。练功时不必在姿势上着想,主要是排除杂念,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这种运动与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是把锻炼与休息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是在锻炼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锻炼的运动方法。正是因此,它才具有调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以及微循环的功能作用,从而使人体各部分在高级中枢神经的支配下密切协作,将不平衡之处调整为平衡。

要做到在锻炼中休息,在休息中锻炼,并非难事,只是非常简单的两个字“无念”。只要会运用无念,必能得到很顺畅有力的锻炼。但真能做到会休息、“无念”之境界,则需要有毅力。首先要锻炼“涵养性”,按修炼家的说法叫做练功先修德,即修炼道德。从个人思想来说,就是对人对事都应以善意相待,严格地要求自己,宽厚地善待别人,有了这种品行,方可修炼得“心境平和”,只有心境宽阔才能保持住“无念”。若无念这步功夫锻炼不好,在练功时,不是自己的杂念来干扰,就是外界环境来干扰。一会儿这里有响声,一会儿那里有响声,使神经稳定不下来。自己的杂念再来干扰则更为严重,人身的功能和气血是随着人的意念而活动。练功者都知道,意到气血力即到,意念一动体内各技能和气血即随着活动。而且意念一动,人体内的各功能就受到干扰,失去了自主权,不能自主自然地行动,这等于剥夺了它的自主的权利。

人体生理有自我调整的本能,只要不干扰它,身体无论某个部位有点不舒服,它会自然地将它调整过来。例如,有点伤风感冒,如会运用“无念”的站立,站上30 ~ 40分钟,感冒准能好。其他新患之症的效果亦是如此之容易。

自然调解是生理的本能,但它的本能有极限,比如人拿重物,或扛重物,若超过了极限就扛不动,或拿不起来。为什么有的人患了病,好不了呢?就是自身的情绪或外界的干扰压力超过了它的自然调解能力的极限,使病好不了,就得去找帮助:吃药、打针或推拿、按摩、针灸等等。究其原因,一是自身的情绪,就是自己的嗜好剥夺了自己的调整能力;二是外界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或环境所迫的干扰压力使其无法施展自我调整。

如前面所举的例子:狂欢、暴饮、搓麻将,或无意间被碰撞至重伤,或在某种情况下不得已做了超过本身负担能力的事等等,都是剥夺了自我调整主权。我们不但不应剥夺主动权,还应加强它行使自然的健康运动,自主的调整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行施主权调整能力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无念”。本功法的“无念”,无论是在站、在坐或在卧都有姿势的推动力,加强着在深入休息中促进它的迅速运动,也就是加强了它的调整力度。本功法再一个优点就是,练功可以解除烦恼,可以消气。其他养生功在生气烦恼的时候不允许练功,因那些功法都是以一念代万念,他们的思维没有根本的停止活动,因此怕烦恼所生之气随着炼出来的“真气”混淆乱窜成病。

所说本功法在生气或烦恼的时候不仅可以练功,同时还能消除烦恼,可以消气,而且不会出现气窜成病的偏差,是因为本功法要求练功者在练功时不仅“无念”,并且要“凝神、定意”。神,凝住了,意念定住了,思维必然也停止了活动。练到这种程度,心中已一无所有,哪里还能想起不愉快、生气的事?烦恼的浊气不生,练出来的功力顺畅运行,绝对没有出偏的可能。笔者就是常用这种办法消除不愉快或生气的。

人的生活不可能长期都是平静的,难免有不称心如意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时,首要保持住自己的心情平和,然后用修炼“无念”的法宝来缓释不愉快的心境,让精神焕发、心胸开阔,这才是养生健体、长寿的至德,才能收到在锻炼中休息,在休息中锻炼的完善的成果。

一般人把这个功法看成是纯静功。这个功法确实是来源于道教,而且王芗斋先生又到嵩山少林寺吸取了佛教的武艺和养生方面的功理与功法。然而他不是原样拿来就用,而是把吸取来的和原有道家武术及养生等技能全部发展成崭新的拳学与养生的功能和技巧。从表面看这个功法是“静功”,但这个静功与所有的宗教及社会上的静功不同。宗教与社会上所谓的静功在练功之中或多或少的有活动。而这个功法要求站定不动,并且要求凝神、定意,从这一点讲它是纯粹的“静功”。王芗斋先生说这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而且强调了要在休息中锻炼。从“锻炼”这个词来讲它不是“静功”。“锻炼”不是形容词,是动词。在旧社会把锻炼叫做“打铁”,现在是在炼钢厂里“冶炼”,是重体力劳动。再从所说的“医疗体育运动”评述:运动比冶炼、打铁的活动更频繁,付出的体力劳动比冶炼、打铁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肯定,它不是纯“静功”。试想,它是拳击的筑基功,不是单纯修养的功法,是练劲的。并且已发展到可以练出“先天本能活力”,怎能是平静的“静功”呢?关于“静”这个词,我们的理解和鉴于古人对静的用意,“静”不代表不动,或静止。

友人说我对“静”这个词理解得可能有错误。他说有位研究《周易》的专家说练功“静”没有“动”好,“动”属阳,阳生暖,活动活动可以使气血畅通。“静”属阴,阴必然冷了。笔者不懂《周易》,但对《周易》中所讲的“阴”、“阳”两个词语还记得一点。《周易》中是这样讲的:阳属实(实—形)、属动(即活动)。阴属虚(虚—气)、属静(安详)。我认为古人比喻得非常科学、无误。没有静属“阴”这一说。“静”字本身的讲解是:平静、安静、安详、不喧哗,也没有属阴冷这一说。词在应用上可以颠倒过来用,但颠倒过来的概念可能起了变化。比如“斗争”这个词的本义是讲道理,定是非的一种手段。若翻过来说成“争斗”,它的意义则大变,变成吵架、争夺,甚至伤及人命。所以,将“阴属静”颠倒成“静属阴”,纯系对晨练人们的误导。

下边介绍一个故事,看看静是属阴还是属阳,是属冷还是属热。

1983年的秋后,北京中医研究所的何庆年大夫与宽街中医院(现在改名北京中医院)组织了8 个哮喘病人,约我指导他们练功,治疗哮喘,同时测试养生功的效果。这些人中最大年龄为60 多岁,最小年龄为40多岁,其余人年龄在50 ~ 60 岁之间。我同意每天去他们医院教功,但他们却坚持叫病人去我们辅导站练功。他们的意思我明白,因为辅导站练功人多,磁场作用对病人有利。可是我们的辅导站当时设立在北京市天安门东南角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西门外松树墙围起来的小院内,以及西北角的小树林内。季节已快进入深秋,西北风吹劲实足,东西来往的汽车与南来北往的汽车带的风亦直冲进松墙和小树林。这样的环境,让哮喘症比较重的病人每日清晨6 ~ 7 点半到那儿去静站,若不了解情况的人看了,可以说这是严重的酷刑。松墙里面的场地已被辅导站的病人占满,动员谁也不愿意动自己已站好的地方。只得让他们在小树林练功。哮喘病人最怕着凉、受寒、风吹。当时我很担心,我要求随同这些病人必须有一位大夫到场,于是每日清晨随来的张大夫也同时练功。

没想到,第二天那位60多岁的老病人就给我报喜,他的哮喘见效了。他每天睡到夜间2 ~ 3 点多钟的时候连喘带憋即不能睡了,就起来坐到天明起床。他说练功当天夜里一觉睡到第二天清晨5点才醒。由此看到了这个功法的作用力。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练了一天功就能让重哮喘病人闯过夜间阴阳交替气化这一关,确是难能可贵!练功第三天后又有3个人说他们的病有好转,有的吐痰少了,有的喘、胸闷见轻。练到10 天后全都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感到全身轻松、两腿有劲、精神比以前也有了好转。

由以上所谈可以了解“静”属阴吗?具体到练养生保健、疗疾方面,是静好,还是四肢活动好,一目了然。当然,功法不同那当别论。本功法功力之强,效果之高,主要是吸取了古人的太一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才有如此的为人民造福的盛况。 t2MG3VhmczTWU44zhJpYZ0hLpSJ/EUyn9AqPb4YxSR4hY5UC6P5ce1kKEng+Jah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