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健康是密切相关的,爱活动的人就比不爱活动的人身体健壮。这句话不只成年人懂,可能连小学生都懂,但,“运动”这个词,大部分人理解为胳膊腿四肢活动活动就是运动,如若静立不动就是没有运动,倘若静静地躺卧或坐着则更是没有运动。对于“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一般依然认为是全身活动。
事实上“运动”一词用在保健与养生方面,它不只代表躯体和四肢外表的活动,生理的运动才是生生不息的运动。有些人听到这一说法,可能感到茫然。人体运动的源泉不尽在胳膊腿外表活动上,而是在人体的内部。人是生物有机体,凡是生物有机体,体内就有无休止的运动。如若没有生理内部的运动,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生理内部的运动是有机物质存在的形式,也是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属性。如通过适当的方法加强生理适当自然地运动,不仅可以获得健康、不得病、延长寿命,而且还能练出“先天本能活力”来,这种活力用在拳击格斗上一伸手便战胜,用在养生保健上,可以祛除一切隐患。
站桩功追求的是养生,强调外静内动为主,外动要适当结合。养生术古代就有,但因为古代多数人不知生理内部运动,只知表面的不动即为静。一方面要求入静,可是另一方面就有意识的干扰入静。例如,练功时要求守丹田,或讲搬运转周天,或口中念念不休等等。这些动作都干扰了生理的自然运动,剥夺了生理运动总指挥的主动权,使它无法发挥本能作用,减低了功效。站桩功则要求“凝神、定意”,要使练功者静得神凝意止,这种静就如洪炉大冶,无物不在陶熔中,任何杂念来了皆可溶化以达到忘我,给高级中枢神经主权,让它主动去指挥调解。(请参阅本书所附的《站桩漫谈》)
人体有自我调解能力,只要没有人为地伤害、干扰,人体会自然地将不平衡调整为平衡,将虚弱病体调整为健康。比如身体疲劳了,只要会休息,人体就会较快地将劳累、紧张调整过来。再如,产生了疾病,只要会修养,无外界干扰它的主动权, 协助 它增强调解能力,它就会把病灶消化,让身体健康起来。
伤害了身体,就影响了生理的自然运动,也就是迫使它失去了自主权,想自我去调整也无能为力。这句话,听着可笑,谁能自己伤害自己呀!但有时候在不自觉之中自己就伤害了自己。例如,有的人玩电脑游戏、打麻将等,一玩就是半宿,甚至通宵达旦;有的人乐于狂欢暴饮;有的人动不动就生气等等。这些非常人的嗜好与健康关系甚大,假如有一种嗜好成癖,不只能损害健康、导致疾病,甚至能伤及生命——曾听说某人打了一宿麻将,第二天人就没有了(此人有高血压)。经常生气,也是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养生的大敌。《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妄)劳则气耗。”这就是告诉人们应尽量避免不愉快的精神刺激,经常保持心胸开阔、心平气和,精神愉快,这是养生保健的法宝。俄国的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曾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现代医学也证明,精神因素所引起躯体变化和体内的机能障碍是多种多样的,但精神因素引起的消化不良、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甚为常见,癌症也与情绪有密切相关。特别是有严重的精神创伤,或情绪过度抑郁,或精神过度紧张阶段的人,会产生各种难测的疾病。所以,经常注意避免精神刺激是养生保健的良策。
对于养生保健,我国很早就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即懂养生的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所说的这段话,是很好的保护身体的措施,告诉我们保护身体健康,不可偏重某一方面,应全面注意。要注意冷热阴阳气化的变动,根据身体条件及时防寒避暑;饮食不可过饥或过饱,睡眠应有规律,运动应适当,不应做无味的、非常人所做的那种妄劳(如前边所举之例:通宵达旦打麻将、玩电脑游戏、看电视)。若能做到全面适当,必然使精神与形态都能健壮旺盛。
两千年前的人就有这么高的认识境界,即给我们指出了如何锻炼身体,如何预防疾病的措施和方法,明确地告诉我们应有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两千年后的今天,在经济丰厚、物资充足的环境条件中,我们应当更好地适应阴阳气化,不妄作劳,正确地锻炼身体,令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利己更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