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内壮论

秘谱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焉可歆也,外可略也。内壮言道,外壮言勇。道植圣基,勇仅俗务,隔霄壤矣。

凡练壮,其则有三。

一曰:守中。

此道练法专于积气,下手之妙要于揉。其法详后。

凡揉之时,解襟仰卧,手掌着皮,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须含眼光、凝耳韵、匀鼻息、缄舌气,四肢不动,一意冥心,存想中处,先后存忘,渐渐至于如如不动,是名曰守。斯曰合势。

盖揉在于是,守在于是;则一身中精气与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是成功效。设或杂念纷纷,驰想世务,神气遂不凝注,虚所揉矣,无有是处。

二曰:万勿它及。

人身之中,情、神、血不能自主,悉从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守中之时,一意掌下,是为合势。

设或驰念一掌之外,又或驰念于各肢体,其所积精气与神,随散之于肢体,即或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虚所揉矣,无有是处。

三曰:待其充周。

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气血,悉附之守。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惟中蕴,而不旁溢。真积力久,自然充满周遍。即孟子所云:“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自然为浩然之气也。”

设若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则内壮不坚,外勇亦不全矣,两无是处。

解析

人体本身,有内与外的相对,强壮与虚衰的相对。壮与衰作比较,当然是壮更令人羡慕;内与外作比较,外面固然需要强健,而内里的强健绝不可以忽略。内与外的修炼是有区别的,凡是专修内壮的(也称内功),是与道合真;只外壮者,为勇猛剽悍。内修道者,为通达仙域的基础,外壮仅为一介勇夫。然而,内壮显示的是坚实,外壮显示的是勇猛;既坚实又勇猛,才能够成为真勇,而既勇猛又坚实,才能够称得上是真坚实。只有内外双修后,才能达到坚中有勇,勇中有坚,既坚又勇,坚勇浑一,才能练就以武入道的金刚之体。

凡是修炼内壮之功,其要则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守中道。

守中道的意思是指专门从事积气。什么叫积气呢?也就是使眼、耳、鼻、舌、身、意,专于一处,即眼不外观,耳不外听,鼻不外闻,舌不外尝,身不乱动,意不外想。如果眼外观,就会看到不该看的;耳听到不该听的;鼻闻到不该闻的;舌尝到不该尝的。凡此种种就会导致心思波动,想一些不该想的事而导致身体内外的不稳定,这些感官和思维不断波动、使用激烈,就会将人最灵明的元神逐一地损耗,致使人的先天慧性蒙上污垢,以致不能悟道。所以,入门之初,要锁心猿拴意马,将心神全部内视于“中”。中者,丹田也。

做好了“守”的同时,下手的方法就是用“揉”。至于揉的方法,将在后面的专门论述中有详解此暂不赘述。

凡是行做揉功的时候,必须解开衣服,仰卧于床上,手掌要揉的地方,在心口下约一掌下的位置,即胸腹之间,这就是所谓的“中”。胸腹之间即肚脐的位置,肚脐下、命门上,中空一穴,就是丹田,又名气穴、气海。说它是存气之地,其实应是生气之源才对。从而可知,守中之法,是练气的法门。也就是说,练揉之前,必须要通过练气,有了丹田气为基础后,才能够练揉有成。

练气之法,首先就要从意守丹田入门,方法是:双目微闭而内视(垂帘内观),两耳什么也不要听(不可能不听,听的是自己的呼吸);鼻息悠悠,深匀细长,任其自然;口要闭着,舌舐上腭,上下齿轻轻相扣;全身放松,勿使一丝紧张,并且什么也不要想,极静极明时,即一意存中。当年达摩大师以心领神会入道的入门正法就是“守中”,法诀就是“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驰,四肢不动一念冥心”这七句。达到了这一地步,就做到了“守”的要求。

“先后存忘”的意思是说,守不住难以出功夫(尤其初练时,难以存中);但又不能过于执着(死守握固,易于出偏)。当然,练得久了,可以操纵自如,就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似守非守,不守自守,如“忘”一般。

要进入揉功,就得从这时(真正达到守中)开始。所谓从这时开始的道理是,一身的精气神,这时都集聚在一处了,久而久之,精气神的聚积,自然会使体内产生一片光明(即阴中生出真阳),这一切都需要心静如一,恬静泰然。假如杂念纷纭,思想总是想着这或想着那,一点也得不到宁静时,人的神气便会随着思想而分散到体外,这时就是进行揉功,也是空洞而无实际意义的揉,这样的练法是什么益处都没有的。

第二是,不能有杂念。

人身之中,精气血性是没有自主权的,都听从于意的指挥。意思是说,精神气血处在先天状态下都有自主权,各自按客观规律之道,从事自己的职责,而落入后天,便受“意”(意识,思维,也称后天识神)的指挥,失去自身原本的自由。这个“意”,它有着两面性,人在初生之时,身心都是美善的。若为情欲杂念把这些善与美一一消耗掉,这时人的先天的善与美便被抹煞,再加上,眼睛看到的一些诱惑事物,耳朵听到一些令人心动的声音,鼻子闻到令人心烦或心喜的气味,舌尝到酸甜苦辣咸等味,令人向往,身体感触到使人喜乐或痛苦的一切令自身思维偏向极端时,就会对自身的元神有所损耗,这个“意”,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的是“良性的意”!也就是正确的意识指导,使人达到身心清净,不受任何不正之“念”的影响。

当下手的时候,意也随着掌下,这就是意、气与行为吻合为一体的方法。如果下手时意念分散到身体其他地方,那么刚刚凝聚的精气神随即会走散于其他地方。即使练得强壮的身体时,只能是外壮,并不是内壮。所以,揉而不能使意将精气神聚在一块,这种揉是得不到实际东西的,也没有什么益处。

第三是,要使所练之气充满布遍周身。

凡是揉和守,目的都在于积气。气能够积时,精神血脉都会归附于守,而不分散(自由散漫之意);揉的时间长了,气也就一直蓄积于丹田,而不走散。气能积,则力也能积,就是有气必有力,气一旦充满,则力也处处具有。所谓的这个气是什么气呢?就是儒家亚圣孟子所说的“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的自然浩然之气。如果气尚未充实周遍全身,就使意分散于四肢百骸时,不但内壮不能坚实,而且外壮也不坚实,内与外两个方面也都达不到预期的练功收效的。所以,外强必先内壮,内壮首要就在于积累精气,意气专一,混元合一体。 +H84dLRp0wjPkK23sjr7nesJKwYhSa/XnKA7WdUYfTTmyuTNOkyCutFaL6gUol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