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共包含6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介绍了选题背景,对国内外文献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其研究不足与局限性,从而确立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研究思路与研究设计。首先确定了研究思路,介绍了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并概括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与研究路径。具体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调查法、个案法、情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第三部分,运动员群体的社会分层。在概述社会分层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运动员群体的社会分层分为专业社会分层和基本社会分层。从技术等级、训练区域、训练层次、从事项目和训练状态5个方面论述了运动员群体的专业社会分层;讨论了以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职业声望评价的运动员群体的基本社会分层,在探讨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社会分层时分别运用了个案“围城内外的涌动”和“另类收容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和“生活的两极”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运动员群体的职业声望评价,并探讨了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中的文化教育因素。首先回顾了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对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运动员群体文化素质的争议,从教育定位、运动成绩和退役出路3个方面讨论了文化教育对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的因素和归因主体;最后总结了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特征,并通过情境分析生动地、立体式地展现了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状况。
第五部分,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体系的路径重构。从政治环境、制度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变迁3个方面论述了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体系亟待战略重构的社会背景,指出了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战略重构必须遵守前瞻性原则、科学发展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确立以转变传统观念、淡化金牌意识、保证学习时间和融合体育与教育为立足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重构布局分近期(解决义务教育)、中期(解决专业教育)、远期(融合体育与教育)三步走的目标,最终回归到教育大环境。
第六部分,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体系重构的教育联动。鉴于上述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回归教育的目标,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困局及其革命进行了概述,以期实现体育与教育的相互融合。讨论了素质教育的困局及其革命的拐点,提出从5个方面实现优质素质教育:第一,缩短学习时间,减轻学业负担;第二,缩编班额人数,关注每个学生;第三,加强体育教育,强健学生体魄;第四,开展技术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第五,完善保障制度,使教育前景无忧。这一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创新人才培养、缓解就业难题、拉动内需增长和培养非遗传人等多方面的困局,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前景奠定基础。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突破了就事论事的传统思维模式。首次将运动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突破了以往仅限于优秀运动员、普通运动员或退役运动员某单一阶段的研究,而是贯穿于运动员整个生命周期的教育,使运动员群体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选择。同时,从反映运动员群体社会地位的社会分层切入,研究文化教育对社会地位的影响,使提升运动员群体的文化素质更具有强烈感和紧迫性。
相对于以往多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为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分析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时还另外采用了个案法和情境分析法,以更具体、更真实地展现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场景,从而产生主、客体之间的共鸣。
首次提出了运动员群体的社会分层结构,探究了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文化教育对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影响;同时,以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体系回归普通教育序列为宗旨,分析了体育与教育相互融合的拐点与措施,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的格局,最终实现体育与教育的相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