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心脏磁共振扫描检查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早在1946年Block和Purcell就发现了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并应用于化学分析上,而形成了核磁共振波谱学。1973 年1auterbur发表了MRI成像技术,使核磁共振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为了准确反映其成像基础,避免与核素成像混淆,现已将核磁共振成像改称为磁共振成像。参与MRI的成像因素较多,决定MRI信号强度的参数至少有10个以上,只要有一个参数发生变化,就可在MRI信号上得到反映。

心脏大血管内流动的血流,在MRI检查中有着与心脏大血管壁、房室间隔、心瓣膜不同的信号表现,再加上MRI检查的无创性和多方位成像能力,使得MRI成像技术非常适合于心脏检查。在常规SE序列中,由于血液的流空效应,其内腔呈黑的无信号或极低信号区,而心肌、血管壁呈灰的低信号,与纵膈内呈高信号的脂肪组织形成明显的对比。

为了显示心脏的解剖,最常应用的扫描序列为自旋回波序列的T1WI(SE、T1WI),以下是各主要结构的正常表现。

一、心肌

呈中等信号强度,与横纹肌相仿。正常时室间隔较其他心壁稍薄,左心室下壁较其余心壁稍薄,信号亦稍低。在收缩期,左心室心肌厚度至少比舒张期厚度增加30%。

二、心内膜

呈较心肌信号高的细线状影被覆在心脏内面,并与大血管内膜相续。

三、瓣膜

呈中等强度信号,与房间隔相仿,比心肌信号略高。

四、心房

右心房耳部呈宽基底三角形,与右心房固有心腔的连接处较宽;左心耳呈管状,与左心房固有心腔的连接处较窄。上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位置在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上均容易识别。MRI可准确测定左、右心房的大小。

五、心室

左、右心室均由入口部、小梁部和流出道组成。右心室腔呈三角形,肌小梁粗大,内壁粗糙,有调节束,房室瓣与心尖距离较近。左心室腔呈椭圆形,内壁光滑,肌小梁纤细,无调节束,房室瓣与心尖距离较远。 SHax6oe/BLvVLu8rhmY7NjDd7XYdoKcMdS/1yrzI1KPnz8GYXxFjcvOF/ib8fC2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