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1 运动对中老年人生理学指标影响的研究综述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革命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面貌,在给人类提供便利与舒适,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如活动空间的缩小、体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的减少、饮食中高脂肪和高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多等等,从而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人类社会出现新的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涉及整个社会与国家的问题,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与柔韧性等体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等疾病的危险性,同时还可以缓解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以下从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功能、呼吸机能、身体成分、骨密度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2.4.1.1 体育运动与心血管功能
2.4.1.1.1 体育运动对PWC 170 的影响

PWC 170 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评定青少年身体工作能力的指标,鉴于老年人的最高心率随年龄增长下降,因此选择PWC 130 作为评定中老年人身体工作能力的指标。刘静等 研究发现,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子VO 2 max和PWC 130 明显提高,说明长期太极拳运动可有效改善老年人心脏功能容量,提高机体工作能力。赵光 将参加一学年健美操训练的女大学生作为试验组,未系统参加健美操训练的女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安静时和运动负荷达125w时的心率、每博输出量、心输出量,以及测定运动训练中,心率达到170次/ min时的稳定状况下做的功率(PWC 170 )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无论在安静状态下,还是运动负荷达到125w时的心率都比对照组缓慢。在运动负荷达125w时每博输出量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学年前PWC 170 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但通过一学年健美操系统训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WC 170 值明显升高,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 <0.01)。

2.4.1.1.2 体育运动对安静心率的影响

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使安静心率下降。乌若丹、张翔、李永吉等 对24例专业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脏形态、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收缩舒张功能参数进行了观察,并与20例从未参加过正规训练的同龄案牍工作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中长跑运动员左室扩大,室壁肥厚,心搏量增加。该研究也发现,中长跑运动员的安静心率明显低于一般人,其窦性心动过缓是运动员经过训练后迷走神经张力增加的结果。刘静等 发现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并无显著性的变化,其原因可能是健身运动对老年人的正常心率影响不明显,因为老年人平均安静心率与年轻人相比,变化很小。

2.4.1.1.3 体育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器官系统逐渐老化,心血管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上也发生了一系列衰老性的变化,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概率同步增加。动脉血管壁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硬化,血管弹性顺应性下降,外周阻力增加,导致后负荷增加,血压上升。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改善和延缓血管壁的老化。郭成吉 等对42名参加气功锻炼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受试者经过18周的气功锻炼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症状减轻,8名临界高血压病患者全部治愈,提示气功锻炼对防治高血压病有显著疗效。

健康的心脏,应是运动时动员快,运动后恢复也快。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器官的代偿能力和储备能力逐渐下降,适应能力减退,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对负荷的适应能力降低。有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在递增负荷运动后心率、血压的恢复速度有加快的趋势。

2.4.1.2 体育运动与身体成分

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称身体成分,其总质量为体重。根据生理功效的不同,常把体重分为脂肪重(体脂,BF)和去脂体重(瘦体重,LBM)。瘦体重是指去掉脂肪的体重,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瘦体重与人体运动能力呈正比,即瘦体重越高,运动能力越强,体总脂量则反应人体脂肪含量,在一定意义上体脂率越高,脂肪值越大。传统观念认为,体重增加即脂肪成分过高,是肥胖的象征,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许多运动员在经过长期训练后出现体重超重的现象,但体成分构成仍旧合理。运动不仅可以减少脂肪百分比,还可以增加肌肉含量和骨密度,使人体各成分构成更趋合理、体型更加健美。

2.4.1.2.1 体育运动对体脂百分比及瘦体重的影响

瘦体重和体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脂肪在机能上不会产生力,不直接做功,而且会影响身体重量,在力学上和代谢上对多种体育活动产生影响 。力学上,体脂过多,增加了机体不产生力量的质量,对需要克服体重做垂直或水平运动是不利的。若使用的力量相同,过多的体脂将减慢运动的速度。代谢上,脂肪过多增大了移动总体重所需的氧气和能量消耗,从而相对降低了心肺机能和有氧代谢能力。体操、芭蕾舞及包含举起和移动体重的运动都希望有较高的瘦体重与脂肪的比值。Kireilis、cureton 研究指出,体内多余的脂肪足以影响身体活动和体能测验的成绩。因此,健身运动对降低体脂提高身体机能及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史祝梅 对参加健身运动与非运动组的女子体成分进行比较认为,健身组皮褶厚度及体脂百分比均低于非运动组;非运动组体重的增加较多地来自皮下脂肪的增大,而健身组则较多地来自瘦体重的增加。关于运动减体脂的作用,有氧健身舞类的研究较多 。有学者研究已证实有氧健身舞类运动有良好的减体脂作用,但有关其他运动形式减脂作用的研究较少。林爱! 运用DX -200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对30名中年女子身体成分进行测定,并比较经常参加网球运动和健身舞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经常性的网球运动或健身舞运动,可以使运动者身体脂肪比例下降,改善身体成分,同时参加网球锻炼还可以使瘦体重增加,使运动者的体型趋向健美。孙茹等 对吉林省8名男子速滑运动员的研究发现,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体脂,瘦体重相对较大,BMI指数接近于正常人的的标准。李铁 对男大学生的研究认为,中低强度训练对减少皮脂厚度和身体成分有明显作用。常燕等 对从事有氧锻炼的老年人体成分进行分析后认为去脂体重指标锻炼组的明显大于不锻炼组,且锻炼组去脂体重与体重的相关系数高于不锻炼组。

2.4.1.2.2 体育运动对BMI的影响

BMI指数(Body Mass Index)是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评价成年人肥胖程度的指标,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体质评价中。BMI指数是以身体形态的体重和身高指标的比值来评价人体肥胖程度的。它能否作为评价肥胖的指标,关键在于BMI指数能否精确解释人的身体成分。

李会增、高爱民 对进行一学期健身跑的篮球班81名男生及排球班78名女生进行研究,测其前后的BMI及WHR,结果显示,长期有氧健身跑运动可使身体成分发生变化,瘦体重增加,WHR下降。但是,BMI指数的变化不大,可能是因为进行一个学期的有氧健身跑,消耗脂肪,脂肪重量下降,同时瘦体重增加,使体重变化不大,所以,BMI的值变化也不大。黄津虹等采用水下称重法测试大学生身体成分以及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男女生体脂率与BMI指数呈低度相关。得出结论:BMI指数不能精确反映人体的脂肪含量,它应是人体质量的指标。因为同等身高和体重的人群,体脂肪存在较大差异,BMI指数不能精确解释人体的体脂总量和去脂体重。因此不能作为评价身体成分的指标,实际测量身体成分是评价体脂含量精确的方法

2.4.1.2.3 身体成分与健康

众所周知,肥胖增加了许多疾病的危险性,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减体重通常有利于健康。然而显著地低体重也是不利于健康的,一个瘦弱的人降体重会给健康带来以下危害。

身体成分与闭经

关于身体成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当脂肪下降到某一水平时是否引起闭经。月经初潮和月经周期的维持需要体内有一定水平的脂肪组织,曾认为维持正常月经机能要求体脂含量至少为22%,这一观点已经被推翻,因为许多月经正常的运动员体脂水平低于22%。因而,似乎不存在一个脂肪的临界水平,当低于该水平时,月经变得不规则。可是这并不能排除身体成分变化引发闭经的可能性。实验证明:体脂百分率偏低、体质量轻、运动中失体质量多者,易发生闭经。体脂减少使血液中雌激素的浓度降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改变被认为可能是闭经的原因之一。因此,脂肪的临界水平可能是维持月经机能正常所必需的,但个体间临界水平变化较大。

身体成分和骨质疏松

低体重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瘦长的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较肥胖女性大,超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机体避免骨质疏松发生 。已经表明,体质量、瘦体质量以及体脂含量与骨密度有关。246名20 ~40岁健康妇女进行脂肪重和瘦体质量对骨密度影响大小的研究中观察到瘦体质量大与股骨颈和转子部分骨密度高有关,与体脂含量无关。在瘦体质量大、脂肪低和瘦体质量大、脂肪高这两组中,股骨颈和转子两部位骨密度相似,尽管这两组人群平均体质量不同;瘦体质量小、脂肪低组骨密度最低,比瘦体质量大、脂肪高组低。有研究发现,与脂肪质量相比,瘦体质量是骨密度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似乎瘦体质量水平较高能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即使在体脂水平低时。因而,当女性保持一个非常低的体质量,其相对低的瘦体质量增加了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

身体成分的比例不合理还会引起其他许多疾病。由此可见,经常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减少脂肪重量,增加瘦体重的比例,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4.1.3 体育运动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危害健康的问题,作为一种“隐匿进展的流行病”正日益为医学界所重视。在1993年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症专题研讨会上,提出世界性的骨质疏松症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目前骨质疏松症已被WHO列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我国亦已将骨质疏松的研究列为国家“七五”和“九五”重点攻关项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研究也是多学科的,在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各种因素中,运动是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主要表现在骨量的变化上。研究表明,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的一生的骨量都有影响,在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健骨运动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运动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不一样,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提高骨密度和改善骨代谢。因此,科学、适宜地进行健骨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2.4.1.3.1 体育锻炼对青春发育期前后骨密度的影响

生命的早期阶段,特别在青春发育期前后,是骨量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全身骨钙含量出生时约为25g,15 ~ 25岁时增加到1000g左右,成年女性终生骨钙丢失约500g。因此,在生长期获得尽可能高的骨量对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生长期影响骨量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中运动对促进骨量形成和骨矿物质增加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骨的适宜刺激,为达到人一生中较高的骨量峰值提供基础骨量。因为峰值骨量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其变化范围平均为± 20%。有研究亦表明,骨量在20年以后仍与初始骨量完全相关(r > 0.93)。因此,在生长期获得尽可能高的基础骨量,对提高骨量峰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育锻炼可增加生长期骨量的观点得到一些学者研究的支持。中林朋子 等对592名9 ~ 24岁健康女性的腰椎L2 ~ 4和大腿近位端的BMD进行了测试,并对骨量最高的16 ~ 24岁受试者过去和现在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持续锻炼3年以上、运动时年龄在12 ~ 15岁的受试者BMD最高;调查该年龄段的运动量,发现进行2h /d、3次/周以上的运动BMD最高;关于体育锻炼的种类,为消除项目间的差异,经体重校正后的BMD在以下运动项目具有较高数值:腰椎为排球、垒球;大腿近位端为排球、篮球、剑道、田径。

2.4.1.3.2 体育锻炼对骨量平衡峰值期骨密度的影响

骨量平衡峰值期的特点是骨骼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骨密度也处于一生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峰值前、后两个时期。在峰值前期,骨量缓慢增长,最后男子约在33 ~ 35岁。在每天弯腰运动60次,共1年的腰肌训练中,发现训练者的骨丢失高于对照组(不显著),但当他们只研究那些坚持者时,观察到训练者有轻微上升,对照组骨丢失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腰肌附着于腰椎上,该肌肉收缩产生的强负荷可刺激脊椎骨的成骨作用所致。有发现9个月举重训练后运动组腰椎BMD升高,对照组下降,股骨颈无明显变化。该训练有很多练习是坐姿,出现上述现象并不奇怪。但一些横向比较研究表明,负重运动确能增加负重骨的骨密度,腰椎约可增加10%,股骨颈约可增加8%,骨盆约可增加11%。

2.4.1.3.3 运动对骨量下降期骨密度的影响

当前,有关骨量和骨密度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骨量下降期,特别是多为针对绝经后女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得到了运动对增加骨矿含量和提高骨密度有益的结果。陈柏龄 等通过对220名健康成年(35~ 64岁,平均47.6岁)女性研究发现,高体力活动组较低体力活动组骨矿含量增加,骨形成较活跃,骨吸收减少。研究发现,35 ~ 45岁的绝经前女性进行18个月的递增负荷的高冲击力练习后,股骨颈的骨密度显著增加。周勇对48名绝经女性研究表明,运动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非运动组 。顾丽燕 等对277名5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分组后研究证明,进行有氧运动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显著高于普通老年组。另有不少资料显示,运动对这一时期的影响是延缓骨量丢失的效应要高于骨量提高的效应 。由此可见,运动对不同生命时期的骨量和骨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4.1.3.4 体育锻炼对骨量的改善和维持在于运动的持之以恒

有研究表明,高负荷运动可改善和维持绝经后女性骨量,但此效应是可逆转的。但亦有研究提出不同看法,有人对25名前女子足球运动员(38 ~ 84岁)进行骨密度比较研究后指出,其股骨近端和全身的骨密度高于同龄对照组。研究认为,运动员职业生涯结束后,骨密度仍可保持一定的水平,这对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足球运动员的这种长期性效应可能与足球是一种冲击力较大的运动、高强度的对抗性练习对骨的影响较大有关。而对于非职业运动员的一般人,仅靠短期训练来达到上述效果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要想维持较高的骨量或延缓骨量的丢失,必须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

2.4.1.4 体育运动与呼吸机能

老年人随着增龄,呼吸功能逐渐减退,呼吸做功效率受到限制,可以造成呼吸肌功能障碍,包括肌力和耐力的下降,呼吸储备明显降低。每分最大通气量(MVV)反映了在连续通气的动态情况下,肺的最大通气能力和通气功能的储备能力,是一个比较全面反映整个呼吸系统机能的指标。30岁后MVV随年龄增加而直线下降,老年人因呼吸肌收缩力、肺和胸廓顺应性减弱,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中枢敏感兴奋性降低等,最大通气量减少。

刘静等 研究发现,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子VC、FEV1 、FEV1 / FVC均明显提高,说明长期太极拳运动能显著改善肺弹性回缩力,提高呼吸肌肌力,增加呼吸深度,提高摄氧量,保证机体对氧的需求,改善老年人呼吸系统的退行性变化。马先英 等对30名来自济南市进行6个月太极拳练习的退休职工的研究发现,练习者练习后的肺活量、最大自主通气量显著增加(P < 0.05),这与太极拳独特的呼吸特点有关。因此,为提高和保持呼吸机能,持续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2.4.1.5 小结

运动是生命的需要,经常运动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及健身的目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体心血管机能、呼吸机能得到改善;防止骨质流失,提高骨密度;减少脂肪体重,增加瘦体重,使体成分的比例更加合理。因此,为使机体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日常的健身运动必不可少。 +nTaTrWbMsc0A9gQvqQU8mebCVJ5zdd2wac7B9ejDt3ZypgmGb1d3/7pd8104X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