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校体育工作应坚持“六抓”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吕明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使高校体育工作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新局面。总结几年来的经验和体会,要持续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科学发展,使高校体育工作全面适应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就应坚持不懈地从六个方面抓好工作。

一、要靠抓宣传营造氛围,不断拓宽学校体育工作影响面

从宣传内容上,当前要着力宣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省《实施意见》以及国家和省全教会领导讲话中,关于体育、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想、新观念与新要求,宣传中央7号文件发布以来高校体育工作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典型,宣传“健康第一”观念,宣传体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从宣传途径上,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包括校园标语口号、校园报纸、刊物、电视、广播、网络)和各种会议,以切实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要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载体与形式,使各类媒体上经常有体育工作的声音,体育活动的形象,有各层次、各类别竞赛、比赛活动的信息,有不同层面师生员工坚持锻炼,保障健康的感受、体会和认识,使人们的视野中、思想中以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安排中时时都能有体育。努力形成有利于学校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宣传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体育宣传工作水平。学校体育宣传工作仅靠体育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要使体育宣传成为师生员工中体育爱好者,体育活动骨干的兴趣、爱好和自觉行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宣传工作的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宣传工作的规律和要求,全面提升宣传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努力提升体育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增强学校体育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要靠抓活动推动工作,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体育活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要兼顾教职工、研究生和各级领导干部。学校体育部既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机构,又应当是学校党政抓全校体育工作、组织开展全校体育活动的参谋部和司令部。要努力为广大学生、教职工,包括离退休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创设良好条件,为他们的锻炼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和教职工的需要,形成人人每天锻炼一小时,人人在锻炼中享受生活,提高生命质量的良好校风。

校园体育活动必须从不同对象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各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不同参与对象,创设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可通过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开展“月月有竞赛,周周有评比”活动,将体育竞赛活动与开展校园文明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活跃广大师生的体育文化生活。

要建立体育活动的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体协、研究生体协、教工体协、老教授体协以及各运动项目协会。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协会的组织领导,使学校各相关部门、党团组织、学生辅导员等方面,都能积极支持体育运动协会开展活动。要注意邀请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学校体育协会,教职工和学生体育活动社团中兼任领导职务,多种途径赢得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各相关方面对体育工作的了解、参与、关心和支持。要争取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使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体育协会组织,并经常参加其活动。

要把竞赛和日常锻炼统一起来。各学校都要认真抓好学生和教职工早操及日常体育锻炼活动,确保每人每天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要将校级各项竞赛活动与各院系、各基层协会、以及学生体协开展的竞赛、比赛活动相互衔接,始终坚持“以竞赛促活动,以活动促健康”的指导思想,通过竞赛手段,丰富活动内容,使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尽可能多样化、生活化、特色化。形成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的群众体育锻炼生动局面。

三、要靠抓课程推进教学,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上水平

切实抓好课程资源建设。首先要选用好、编写好教材和相关体育读物。要按照新的教学体系、新的教学理念选用和编写教材。教材内容应能够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能够反映体育学科的最新成果,适应学校实际和学生体质发展与运动锻炼的多样化需求;其次要重视网络资源对体育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作用。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并根据体育课程教学要求,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进一步变革,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次要坚持课程资源的集成、优化和创新,努力实现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库、教学参考书一体化,形成以纸质,音像教材和网络课件相互补充的“立体化”体育教学包,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

继续推动课程实施方式转变。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适应学生个体需要,把关注教师教转化成更多地关注学生主动学,把关注学生群体转为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千方百计地提高体育教学的选择性、自主性。要坚持“开放、灵活”的课程观,“互动、有效”的教学观,通过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所有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起来,让不同兴趣特长、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进一步抓实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要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按照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逐步形成数量和结构满足需要,整体素质较高的体育教师团队。要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科研兴教,多措并举,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加公共体育课教学、群众体育运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在研究中开阔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要根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群体活动开展和体育科研工作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对中青年教师,应建立定期进行系统培训的制度,同时要重视发挥老教师、特别是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形成师德好、专业强、善教学、能组织的高素质体育教师梯队。

四、要靠抓评价建设机制,努力形成学校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全面抓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首先要保障测试工作全覆盖,确保能将准确全面的测试结果,及时上报给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在认真做好测试和数据汇总上报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对测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综合地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类做出评价,并据此给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学生开出运动锻炼处方,指导学生在按照兴趣和特长坚持锻炼的同时,能够参照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处方,进行针对性锻炼。

积极推动高校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评价改革。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评价应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科学、合理、公正、准确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及时发现体育教学和群体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调整和改进教学、调整和改进群体活动组织办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组织工作中,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成绩评定和体育活动评价。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和各类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评价,都要注意多主体、多形式、多因素,既要看运动技能、运动水平,又要看平时参与锻炼情况、看活动组织情况,看体育锻炼对个人或相关团体的体质健康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高度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应用。要使体育课程评价促进学生锻炼习惯养成,运动兴趣培养和健身技能提高;使各类体育活动评价促进领导更加重视体育工作,更加关注和支持不断改善条件,改革体育教学,推动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要努力使体育课评价进入学生学分管理,使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评价进入学校各类考核,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表彰奖励制度,激励师生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

启动光体育运动评估工作。陕西省2010年实施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估,组织专家对50多所高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估,既检查了高校学习贯彻中央7号文件、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也检查了体育场地建设、体育设施配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引起各个高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不少高校的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相关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提升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地位,优化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外部环境,对整体提升高校体育工作水平,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要靠抓科研探索规律,自觉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发展

明确体育科研工作的定位和方向。高校体育科研必须从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出发,突出实践性,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活动管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和新办法,真正能为教学改革服务,为提高管理水平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

努力扩大高校体育研究者队伍。高校体育科研工作的主力首先是学校体育工作者,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高校体育工作者肩负着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活动管理、专业运动队建设等工作任务,最清楚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有着深入研究,着力破解这些困难和矛盾的强烈愿望和内在需求,坚持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也是高校体育工作提水平,上台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因体育研究涉及体育学、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很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因此,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想办法,动员更多的专家、教授、学生和管理人员参加到学校体育研究中来。随着学校体育工作地位的提升,随着健康第一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愿意从事体育研究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只要我们思想解放、方法对头,高校体育研究者队伍就不愁扩大。

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课题研究制度。高校体育科研一定要重视共性关键问题研究。要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每年一度的体育科研课题申报和筛选制度,在广泛申报,集中评审论证的基础上,筛选出若干重大课题,协调相关学科有较强实力专家参与,组建团队进行联合攻关,争取课题进入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研计划,这对于解决高校体育工作共性关键问题,提高高校体育工作水平和体育科研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六、要靠抓自身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打造更加坚实的体育工作基础

抓好学习型组织建设。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教育工作者必须率先把自己的工作团队打造成学习型组织,这也是提升高校体育工作者队伍素质,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营造氛围,提供服务,注重定期明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努力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良好风气,使全体体育工作者都能不断提升人格魅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推动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育工作服务对象涵盖了所有师生员工,要做好工作,要让服务对象都满意,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非常多。但正因为服务面宽、联系面广,也为争取理解和支持,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为有利的条件。要动员所有体育工作者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各级领导和有话语权的知名人士积极参与、深入了解学校体育工作,在此基础上争取他们更多地关心和支持学校体育事业,为学校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办实事。

要抓条件改善,多做暖人心、聚人、激励人心的工作。要在政策和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和倾斜,逐步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从体育教师业余时间占用多、体力支出强度大,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离职学习和进修机会相对较少等客观实际出发、着力帮助他们解决好课时计算、职称晋升、津贴发放、学习进修、评先评优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体育工作者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体育工作者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学校体育工作上台阶就有了最为重要的保证。

作者简介

一、简历

董小龙,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历任西北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现任西安邮电学院党委书记、西北政法大学行政管理学硕士导师,兼任亚洲体育法学会执行会长、中国法学会体育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研究会执行理事长、西北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政治学会会长、陕西省体育总会副主席、陕西省体育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主席等社会职务。

二、主要成果与荣誉

董小龙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体育法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行政管理》《体育科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编著和主编《体育法学》等著作和教材10余部。著作、教材和论文曾获陕西省、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项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6项;曾应邀赴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题演讲;先后被评为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和“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作为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火炬手,是北京奥组委奥运工作团成员。出色的工作业绩被陕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编入《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先进集体文献画册》和《我是奥运火炬手》大型画册。

三、主要参与的体育活动

董小龙教授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工作,尤其是在体育活动的开展与体育设施的建设方面,无论工作调动到哪,都能有明显的变化与改观。董小龙教授常年坚持体育锻炼,并具有良好的体育运动技能,是同学们心目中德、智、体非常全面的校领导。 lW5LssD/s3Wjow/opOlPO4KbrRVSIroujwfSGOeimha797BdXAB77Io4c3WolQ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