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形意拳的起源及发展

一、形意拳拳名的由来及概念

形意拳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拳术之一,在其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形意拳也称“心意拳”、“行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由于形意拳要求“心意诚于忠,肢体形于外”,外形和内意高度统一,所以称为“形意拳”。也有解释为,这种拳法象形取意,表现了许多动物的特长,故名“形意拳”。

二、形意拳的起源和发展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形意拳形成于明末清初,最早流行于山西永济一带,首传此拳之人为山西蒲州人姬隆丰(也有记作姬隆凤、姬际可、姬龙凤或者姬龙、姬凤二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黄新民的《姬际可生平初探》中说:“尊村原名宗村,蒲州一带,姬姓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迁居后,姬从礼为一世祖……姬训为八世祖。姬训字学古,生二子,长子名际时,次子名际可。”乾隆五十五年手抄本《姬氏族谱》卷二对际可的记叙有“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训次子,字龙峰,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的评语。又写道:“际可居少林十年……便离寺归里,教授子孙。因此,后人称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为‘际可拳’。”

在形意拳的一些资料中,另有说此拳为宋朝名将岳飞所创。但是,在黄新民的《形意拳起源考》一书中否定了这一说法。也有说形意拳为北魏时期从印度来中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达摩所创。但是,无史料记载,不可确信。

(一)形意拳的发展

形意拳形成于明末清初,最早流行于山西永济一带。自清乾隆年间开始,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广泛传播。形意拳经过三百多年来的相传和演变,主要技术流派有流传于河南一带的,为南一大支派,其动作特点:拳势勇猛、气势雄厚;流传于山西、河北一带的为北一大支派,其中山西地区练法的动作特点:拳势紧凑、劲力精巧;目前山西形意拳的练法又形成了三派支系:①劈拳是以掌为拳的练法。②劈拳是以拳为拳的练法。③劈拳讲究端盘掇碟,手的起落、足的换步又别具一格。河北地区练法的动作特点:拳势舒展,稳健扎实。

在形意拳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形意拳家在理论上、技术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河南洛阳人马学礼,山西祁县人戴龙邦以及戴的学生——河北深州人李洛能等,不但很好地继承了形意拳,而且有所创新。比如:在劈拳的练法上,李洛能就创新出了以掌为拳的练法。

1911年形意拳家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了中华武术会。1914 年武术会教师郝恩光东渡日本,教授留日学生,成为把形意拳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孙禄堂还创立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合一的理论,编写了《拳意述真》、《形意拳学》等著作。在1980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来自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运动员表演了形意拳套路,他们不仅继承了各种流派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了很多新的技术创新。 Zo4zRk2xxlfbOgty5R7HxsmH01O+T4xzdu+ej2H6vRlm5b8MXmrYRv5aGLE1Ok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