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新中国教师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十分重视师范教育的发展。在恢复和建立师范院校的同时,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建设独立定向的师范教育制度。我国的教师教育制度有这些特点:办学体制上属于国家办学;管理体制上属于政府管制;办学模式上属于独立定向。体系则分为四级两类:“四级”是中等师范教育、高等师范专科教育、高等师范本科教育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两类”是师范院校和教育院校(含教师进修学校)。

2.2.1 中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中等师范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1998年《面对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教师和校长获得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为此,1999年3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对我国师范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从城市向农村,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行,实现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的过渡。早在1997年,上海就停止了三年制中师招生,比较早地打响了终结中等师范学校的第一枪。在跨入21世纪的前后几年里,全国的中师(除了中西部少数地区),都陆续停止了大规模招生。实现了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的过渡。

2.2.2 高等师范院校的沿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和建立了师范院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各地人民政府派领导干部管理师范院校。当时中国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仅有12所,在校生1.2万人

从195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师范院校全部改革为独立设置,使得高等师范院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1953年全国高等师范学院发展到了31所。到1957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有58所,在校生达到11.5万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师范院校或停或并或撤或转,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师范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自1977年,开始恢复和重建高等师范教育制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恢复了高考制度、恢复各类高等师范教育院校、教师的职称制度等。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强化了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并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为此,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鼓励他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至此,中国独立的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较完善的地步。之后,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一些高师院校纷纷合并或发展为综合性院校,从而使高师院校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学校规模在扩大。

2.2.3 高等教育院校系统发展

我国教师教育体系还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有省级教育学院和地市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一般都属于县(市或区)级。从其系统的性质来看,中国的教育学院并不是发达国家设在综合性大学或其他类型大学内的教育学院,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既相对独立于普通高等院校,也独立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也独立于普通的师范学校。从其办学体制来看,有省办本科教育学院,地市办专科层次的教育学院,县市办的进修学校,也都是独立定向模式;从管理体制来看,它是接受各自所属的政府的领导和管理;从其办学目标来看,省属教育学院的任务是对高中教师进行培训,地市教育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对初中教师进行培训,而教师进修学校则是对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

1953年教育部发出在各大行政区“开始筹办教师进修学院”的指示,教育学院有了较快发展,到1979年才复办教育学院。1980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为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到2002年教育学院数是103所,在校生为326400人;2002年教师进修学校数是1703所,在校生为182000人 。这说明,随着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任务的完成,独立的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将随着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的被撤销了,有的被整合到高师院校成为其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BjHWwDm6il6g+WqhAurhJNtDlE1aMhkR3wDWTVxczSvjokF2cajqSDyY9W1rsa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