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术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冯宏芳

武术项目属于体育且又高于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武术集健身、防身、修身、养性于一体,在增强大众身心健康、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等方面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价值。在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中,集民族传统文化于一身的武术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学者们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国际环境、当前武术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后奥运等方面的分析,阐述武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一、国内武术发展环境

建国60年来,在诸多人士的努力下,我国武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时代进步和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武术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密切联系时代发展大潮,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当前武术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同时也为武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内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武术在国内的发展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观”这两条主线。

(一)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有四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三是协调,四是持续,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武术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发展策略、广泛的公众需求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等因素,这也是体育项目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经过数十年武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结合当前国内外体育发展环境,中国武术目前正处于政府高度重视的良好发展时机。同时,全民健身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这给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带来了迅速发展的空间和机遇。中国的武术事业只要继续遵循科学发展观,完全可以借助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民健身的广泛需求,充分实现自我发展。

(二)和谐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基本要求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而且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术是我国民族体育形式的优秀代表,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健的身体是维系民族生存的基本保证,武术具有强身健体、文化传承之效,还能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开发武术文化资源,将有利于广泛开展大众健身活动,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国武术遵循“天人合一”思想,一直秉承着“和合”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以之作为武术的主体观念与追求的至高境界。武非武,武即道。道,从中国文化精神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和合”之道。武术追求形神相和,内外身心相和,人格与武技相和等,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和合精神。打开武术和合文化精神的洞明之门,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群己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各国的平等相处等都有着有益的启示。这主要指,要以武术中“和合”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标准,去处理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的关系,即虽有不同而趋和谐,不因不同而结党营私,以致危害国、家、人及他国、他家、他人,特别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冲突、多元融合的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价值观念往往成为导致世界动荡和文化冲突的原因之一。构建一种融合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础的文化价值体系,人类便能共同面对自然、社会、自我、心灵和文明这五大冲突的挑战。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业已明确地看到了“和合”思想及其理论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武术以及武术追求与尊崇的“和合”文化精神,应该是合乎人类共同需求的最佳选择。

1.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功能

武术独特的价值取向是和谐;全面实现武术文化的技击、养生、修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方法是和谐;衡量这诸多功能的价值尺度是和谐;武术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仍是和谐。武术人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和谐构成了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同时也成就了武术文化特殊的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精神。身心健康是小康生活的前提,事业发展的依托,社会和谐的基础,而武术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载体,在武术中蕴涵着深刻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

(1)武术与西方体育互相取长补短,共创和谐社会

武术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处处都能体现出传统的伦理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恰恰弥补了西方文化的不足。武术传统的体育思想让人进入一种高远的境界,得到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享受。由于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时空观、价值观、自然观等方面的差异,中国未能产生西方意义的体育。西方体育运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和迎接挑战,不畏艰险的品质。在运动过程中,人们不断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挑战极限、战胜自我,体现了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而武术太极拳却推崇“更慢、更柔、更缓”,充分体现了柔、静的中国传统体育特点,这无不是两种体育文化的矛盾和冲突。这两种体育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相互冲突和撞击,各自取长补短,逐渐达到一种和谐,这正是今天我们为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文体育素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民族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武术追求物我合一、师法自然,强调人与万物的和谐相通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影响着自然界的均衡与和谐。在这种形势下,武术使人陶冶身心、强健体魄,让人重新接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缓冲器、润滑剂。武术透过技术的种种外在表现形式,武术文化更为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心灵哲学的内蕴,通过身心和修,达到心灵的觉悟,完成身心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武术文化以师法自然为法则,主张师万物,法天地,从大自然的生化衍变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武术经常截取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动作、攻防意蕴,融入拳术的技势之中,在丰富拳技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万物的欣赏和崇拜。东汉时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特长创编的五禽戏,少林拳的龙、虎、豹、蛇、鹤五拳,形意拳的燕、蛇、鹰、熊等十二形以及螳螂拳、猴拳等,这些融自然物我为一体的拳术,是物我合一、师法自然最形象的身体表征,是人对自然美的形态模仿。表现生命、表现自然,实际上是崇尚生命、崇尚自然,是追求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共鸣、统一与和谐,这种和谐追求,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2.构建和谐社会与新时期武术文化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武术文化的科学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出发,对21 世纪武术文化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和谐世界,科学发展,武术将更能创造和谐。

(1)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时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我们理解新时期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发展关系问题赋有启发意义。目前,我国经常参加武术锻炼的人口有6,500万左右。对上海市区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社会调查显示:“在518名参与体育锻炼人群中,参加拳术、剑术、练功十八法、气功等项目的占练习者总数的70. 1%,而其它项目仅占29. 9%。”这说明了人民群众对武术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表明了当代武术大众化发展的特点。作为现阶段国内群众体育运动发展主要方向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无疑给予了武术融入人民群众健身热潮并借此发展的良好机遇。全民健身活动中受欢迎的武术主要是传统武术内容,而竞技武术在当前武术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局限,使其大多停留在表演、交流和一些有限的比赛方面,其层次也始终难以得到较大提高。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都是当前武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在当前武术文化发展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当前以竞技武术为主导的“奥运战略”也是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但是,以传统武术为主体的大众化武术发展特点和以竞技武术为主导的“奥运战略”恰似当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收入差距过大”的两个社会主义成员阶层,根据“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在武术申奥形势暂不明朗的未来一段时间内,在继续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努力加大以传统武术为主体的大众化武术发展力度,形成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大局和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考虑,才更为合理。

(2)武术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武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武术运动能娱人娱己,丰富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使人忘记忧伤,情绪愉快。通过武术运动,能够扩大情感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国际间的武术交往,能够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团结、友谊、进步”。尤其是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人们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这种状况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会产生一些社会矛盾,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而武术尤其是太极拳,作为与之平衡的高情感活动是非常可取的。如在社区民众中间开展太极拳运动,大家聚在一起,伴随着音乐行拳走势、切磋技艺、交谈人生、乐在其中,培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无论从思维方式还是养生思想,武术都重道德修养,企求由人的内心清静达到社会的安宁,由个人的修养去化解社会的纷争。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武术具有的多元文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上述需要。这也说明了武术能满足和谐社会的需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国际武术发展环境

60年来,武术事业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在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武术的普及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竞赛工作逐步规范化,科研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武术的管理工作己逐渐走向法制化的管理轨道;武术市场正在进一步开发,并取得了一些经验;武术的推广工作,形势喜人。特别是1994年10月,国际武联被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会员,1999 年在汉城召开的第109次国际奥委会大会上承认了国际武术联合会。原国际武联主席伍绍祖同志讲,“国际武联被国际奥委会承认,这表明武术已迈入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家庭。武术不仅在中国得到蓬勃的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和支持。但是,也应该看到,今后武术的发展任重道远。”

(一)现代武术的国际传播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武术队的表演为中国武术在全世界的传播揭开了序幕。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的国际传播进入了最为活跃的时期,如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诸国曾举行过“中华武术邀请赛”,20 世纪80 年代有关部门通过筹建国际武术组织、举办教练员、运动员培训班、举行国际武术邀请赛、派援外专家等多种手段推广中国武术。时至今日,武术的国际传播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就,有将近200个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武术组织。这与众多武术家走出国门,交流技艺,传播武术是分不开的。但是怎样让西方人真正地接受武术,接受武术文化,却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据调查,许多外国人喜爱武术,目的是想通过武术了解神秘的中国文化。可见,重视武术技术推广的同时更应重视武术文化的推广。

(二)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为中国武术营造了有利的国际发展空间

虽然中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然而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它们也必将融入文化全球一体化中,以适应未来的全球化发展。中西方体育文化虽然不同,但可以相互借鉴和共存。中国武术在这样的环境下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因子,创造和发展了竞技武术,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与此同时,中国武术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精髓也被西方体育文化所借鉴,以增强它们的发展活力。武术运动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民族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体育文化现象。武术许多内涵超出了一般体育的意义,技术体系讲究整体神韵,追求“天人合一”、“阴阳转换”、“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知行统一”,这些都使得它在未来国际化发展中的作为不可估量。

这些年来,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经历和结果都已经见到成效,同样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国际化推广道路上,武术的发展无疑应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遵循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序列发展。因此,要使竞技武术成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还需继续做出各方面的努力。特别是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武术应该如何发展也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当前武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把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推向世界,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传统武术运动的全面振兴,而且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勇于发现和解决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是本文论述的一个主要方面。结合国内国际武术发展环境的阐述,可以看到当前武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一)传统武术需要持续发展的动力

近些年来,在竞技武术的冲击和传统武术自身功能退化的情况下,传统武术受到了冷落,缺少适应社会需要的统筹发展规划和技术体系。这种态势极大影响了中华武术精髓的传承和武术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是武术运动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基础在减弱,这将直接影响到武术项目的持续发展。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喜欢它的青少年人群日渐减少,远不及近年来跆拳道、柔道、瑜伽等“舶来品”受欢迎,这给武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

(二)经典传统项目需要面对公众普及

太极拳、少林拳等经典武术项目具有良好的传统和基础,在国外150多个国家流行,近年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公众用作身心放松的方式。而太极拳在中国的推广则远远不够,反倒是“瑜伽”等项目近年来得到不断追捧。

(三)当前武术运动需要与当代人加强联系

“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一般体育活动”,中国武术体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其数千年来魅力依旧,不仅在于动作技艺本身,更重要的是其对于人的整体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的武术教育常把它当作一般的体育项目,对于武术“以武冶情、以武修身、以武养心、以武立志”的育人功能度重视不够,应充分挖掘武术与文化、武术与健康等多方面的联系。

(四)武术运动的发展与推广需要科学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武术运动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个发展过程得到了科学支撑。多年来体育运动的发展偏重以高水平运动员为中心的竞技运动的研究,对公众体育中的问题应高度关注。相关的科学研究也伴随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体育心理学理论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相对陈旧、落后,如动作技能的学习理论大多停留在行为主义学习论和早期认知理论的介绍上,对当前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成果运用不够;体育心理学在研究内容与思路上大多照搬运动心理学的那一套,而未有自己领域内独特的研究模式;许多教材编制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等。

四、后奥运武术事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清楚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认真总结武术事业发展中的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特殊功效,是后奥运武术事业发展的主线。

在武术争取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历程中,有关领导和武术人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正如何振梁所说“武术申奥比北京申奥都要难”。虽然这个梦想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没有办法实现,可是我们却得到了相当多的信息和经验,赢得了更加多的国际团体的认可和支持。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应不懈努力,继续对竞技武术进行大力推广。后奥运武术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本文所论述到的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观,这是实现武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要素,除此之外,选择下列几个方面作进一步思考。

(一)从文化视觉看武术文化

“文化”是一个社会最深层次的心理结构和观念意识,它涉及到人的信仰、观念、伦理、价值观和审美观,在社会层面上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民族、社会精神的最深层内涵和精神面貌,以及社会制度形式和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文化”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和样式,更是认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标志。近些年的武术发展中,传统武术的发展缺乏正确性方向,同时也由于固守传统和过于保守而偏安于一隅,从而导致其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衰退。然而竞技武术的发展在急于向西方奥运会竞技项目合作的同时,与传统文化出现脱离,甚至对武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如康戈武先生所言“武术和奥运会是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武术文化的发展需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传统武术同现代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不同的特点,认真对待两者的关系,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相互借鉴,传统和竞技共同发展,才能使武术文化进一步发展开来。借助2008 武术比赛的大舞台,积极宣扬传统、优秀的武术文化,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二)从科研视觉看武术的研究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武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科研作保障。武术是一门文化、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武术本身的运动特点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政治、军事、宗教、哲学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武术科研工作必然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加之武术这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几千年民族文化氛围的发展中,又自然地融会了哲学、兵法学、养生学、伦理学等文化思想和观念,因此,无论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方面对武术进行研究,都应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而利用相关学科的原理来阐述武术理论的真谛。

从现今武术科研工作来看,较先前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从它本身应得到的重视程度来看还稍显不够。新时期武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从而指导实践。这需要加大武术科研力度,从长远的战略规划出发,重点培养与优先发展相结合而行,实现实践和结果的两重性。

(三)从国际武术联合会的位置看其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国际武联的职能,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主导。在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武联在推广武术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其抓住机遇,发展壮大组织机构和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应有职能和作用。同时也要与各界组织合作,为武术的发展做好国际交流工作。

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国际武术联合会应紧跟时代步伐,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发展武术文化,推动武术文化创新,结合国际武术市场,制定和落实国际武术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将举办世界性武术运动会作为近期目标,大力宣传和挖掘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将2008 年奥运会后传统武术文化的广泛传播和竞技武术的申奥工作,培养国际间武术领导人才作为长期目标,利用中国武协的优势做好全面的技术和服务保障。

(四)从中国武协的优势看武术可持续发展

中国武术协会肩负着武术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统领和发展武术事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武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发展武术文化的方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把武术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工作指针和方向。把握武术发展规律,使武术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科学性、规律性、国际性、创造性,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正确处理好武术竞技项目与传统项目协调发展的关系,促进武术事业全面、快速、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以期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发挥特有的作用,为维护国际武联的主导地位,推广和发展武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武术比赛看其重要性和长远性

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是世界各民族了解古老东方文化的窗口。届时北京武术赛事是宣传中国武术文化的绝好途径,国际武联应借助这次机会,不仅要加大武术文化的宣传力度,还要加大武术的商业开发力度,积累经济资本,提高国际武术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国际武联应积极发展新会员、加强世界武术团体的合作、增强武术组织凝聚力,为武术事业的茁壮成长做好必要的铺垫,从而使武术真正在西方体育文化中深深扎根。

(六)从社会需要看武术竞技、娱乐功能

从现代武术运动员优美的动作,充满哲理的攻防演练中,既可以领略现代竞技运动的极限美,又可以感受东方文化的神韵。传统武术注重内在的自我修养,通过鲜明的个性特点的演练,将其对传统文化的充分理解以身体运动形式表现出来,再现了武术极高的审美观赏价值。武术的这些价值功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作为吸引民众的手段进行再开发。

(七)从市场化看武术产业化

武术产业市场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大力推进武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武术经济的腾飞,未来武术事业的整体发展才更具有生命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武术作为第三产业,应抓住机遇,改变观念,紧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武术本身的经济功能,正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开创和规范武术产业,是推进武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八)从发展需要看武术的品牌建设

随着全面对外开放,亟需加强武术品牌建设、塑造品牌形象、增强竞争优势。品牌是行业无形资产,是取得公众信任的标志。一个成功品牌,对提高信誉度所起的作用可能比任何营销手段都更为有效。当今世界的知名企业无不拥有自己的品牌,并借助品牌影响力牢固确立了在市场中的地位。这样有利于展示特色,有利于提高信誉,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民族的瑰宝,创武术品牌效应,搞好武术品牌建设规划,应认真分析市场环境,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建立品牌建设规则,使其规则具有国际化视野。应做到突出重点,完善组织结构,实现品牌建设管理专业化,开发特色鲜明的产品和服务,明确品牌定位,加强市场推广,扩大品牌影响,树立全品牌理念,加强人才培养,为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结 论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理性内涵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生存环境、文化模式和民族心理。武术的特性决定了武术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它已成为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增强人民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完善的重要活动,弘扬武术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当前武术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统筹兼顾,整合资源,集中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纲,以和谐发展为方法,加大武术科研力度,积极推广武术文化,坚持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同时发展,大力开发和规范武术产业,注重品牌整体打造将是武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战略思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 6.

[2]温家宝。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央党校报告文选,2006.[3]刘鹏。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讲话,2005. 2,2006. 1,2007. 1.

[4]杨桦等。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5]新时期体育改革发展之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6]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人民日报,2007. 6.

[7]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8]张胜利等。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探索,体育学刊,2004.

[9]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文化导刊. 4t/cSnmDk2/31urxegcA1zJPSppqZ00HdimpRTAZcvtaTtdA80iRtGmAuxluaJE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