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中国涌现了大量的体育类民间组织。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加强对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成立民间组织管理局,并陆续在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建立了相应的民间组织管理机关。于是,“民间组织”一词便作为正式的官方用语使用开来。本研究中的社团,范畴主要界定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而出现,并主要是在体育领域发挥作用的民间组织上。“体育类民间组织”是依据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官方称谓,即体育社团、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基金会三者的统称。笔者认为:体育类民间组织是以体育公益为宗旨,并根据相关法规(如宪法、体育法等)所成立的组织。体育类民间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私法人组织,在本质上以从事体育运动相关的学术研究、体育社会服务以及体育活动举办为主,其组织使命在于推广体育、运动及休闲领域,以增进人类福祉为目的。体育类民间组织是民间依法成立的各种公益体育团体,以非营利为目的,且以推广体育活动或竞技运动为宗旨的体育团体,其业务应受各该主管机关的指导及考核。
中国的体育类民间组织伴随改革开放而生,迄今走过了30多年曲折而光辉的历程。体育类民间组织的发育、成长和走向繁荣的这些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画卷逐步展开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体系从无到有,政府职能全面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复杂交织。中国的体育类民间组织必然带有深刻的时代与历史双重烙印。就目前中国的状况,随着体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体育类民间组织的重要性日趋凸现。体育类民间组织不仅代表着体育市场失灵条件下的经济利益,代表着体育政府失灵条件下的公共利益,而且也代表着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更加广泛的社会利益。可以说,由各种体育类民间组织所构成的社会体系,与由各类体育企业构成的市场体系,以及由各级体育政府部门构成的国家体系,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中国现代体育社会,它们矛盾统一、相映成辉,共同推动着中国体育事业在转型中成长进步、走向繁荣。因此,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体育类民间组织的发展始终是我们所面对最为重要和基础的问题,这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书立足于我国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和国外体育类民间组织的相关理论,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体育社团、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基金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全书共包括 11章内容和 10个附件,概述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和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理论,对民间组织和体育类民间组织的概念加以界定。
第二章:从社会团体的一般涵义出发,对本书所要研究的体育社团做出界定。详细介绍了中国体育社团发展的概况、体育社团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并分析其社会基础。
第三章: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全国性体育社团的类型、发起成立方式、负责人概况、兴办经营实体情况、章程建设、媒体报道、经费来源、财务制度。基于现状分析,指出全国性体育社团的未来走向,为全国性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第四章:讨论全国性体育社团存在的具体问题,预测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职能范围,并提出发展对策,为体育行政部门规范全国性体育社团的管理提供参考。
第五章:以山东省为例,调查了省、区、市体育社团的管理现状,包括组织名称、成立时间、业务主管部门、理事会(委员会)成员人数、常务工作人员人数、登记注册部门以及会员情况。
第六章:比较研究山东省体育社团与中央行政机构及全国性体育社团组织状况。
第七章:介绍国外全国性体育社团的概况,主要描述了日本、新加坡、韩国、英国、意大利以及墨西哥等国家的全国性体育社团的组织结构及发展状况,最后总结了国外体育社团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给我国的经验和启示。
第八章:以自治机制、自律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等五种机制为基础,分析中国体育社团的运行机制。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体育社团组织实体化发展管理模式。
第九章:在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讨论了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监督管理和未来发展。
第十章:从体育基金会成立背景与扮演的角色功能、运营情形、未来发展方向3个部分,探讨我国体育基金会运营现况与未来发展方向。
第十一章:体育类民间组织的个案研究。
附件提供改革开放后中国颁布的关于民间组织有关的文件。
因时间的关系,笔者深感本书的框架结构并不十分合理,尚有不妥之处,这都需要以后加强深化研究,使其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请各位读者包涵。
张志勇
2012年 6月 17日